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2023年度开展的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相关资料,开展直立倾斜试验。分析患者检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直立倾斜试验的安全性、诊断效能以及康复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基测阳性0例,药测阳性46例,血管抑制型8例、心脏抑制型12例、混合型26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4例。不良事件0例。康复治疗30例,效果。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白原因晕厥患者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诊断,安全性高,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186例,根据其临床晕厥发作频率分为偶发组68例(晕厥发作1~2次)和反复组118例(晕厥发作≥3次),所有患儿均行HUTT,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试验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及HUTT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试验前降低(P<0.05),且反复组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偶发组(P<0.05)。186例患儿中127例出现HUTT阳性反应,诱发发作时间为(21.37±5.43)min,其中反复组HUTT阳性率(77.12%,91/118)高于偶发组(52.94%,36/68),P<0.05。反复组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阳性反应比例均高于偶发组[59.32%(70/118)比44.12%(30/68),13.56% (16/118)比4.41%(3/68)],P<0.05。与试验前比较,血管抑制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心率变快;心脏抑制型患儿试验后心率减慢而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混合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下降(P均<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UTT可作为儿童VVS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儿在HUTT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可明确其HUTT阳性反应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影响。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114例来院就诊或接诊的不明原因的出现晕厥状况的儿童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效果。结果:不同的倾斜角度和不同患儿性别对儿童血流动力影响不大;另外,不明原图晕厥诊断出的阳性患儿,在试验方式,晕厥次数,反应类型等等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以上数据通过统计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的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没有影响,只是在处于60°倾斜角度时患儿体感更舒适一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儿童和青少年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与多种维生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直立不耐受症状为主诉,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14(10.5±2.0)岁],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根据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1、B1、B2、B6、B9、B12、C、E水平。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UTT阴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HUTT阳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8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5例。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年龄、男女比例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UTT阳性组维生素B1水平显著低于HUTT阴性组[(77.43±16.70) nmol/L比(88.56±18.98) nmol/L,t=-2.513,P<0.05],2组维生素A1、B2、B6、B9、B12、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UTT阳性患儿存在维生素B1水平相对不足,提示维生素B1缺乏可能参与儿童和青少年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生。
简介:摘要自2019年末,始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及境外多个国家,引起国际高度关注。COVID-19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儿童及青少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儿科陆续推出相关领域在防控COVID-19疫情方面的专家共识或诊疗建议。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儿童及青少年晕厥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是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COVID-19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国内专家讨论论证,本文提出HUTT检查的预检筛查、防护措施及环境消毒等流程,以确保疫情期间HUTT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为明确晕厥病因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4月住院的4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进行分析。检查前禁食4小时,开放静脉通道,输注普通生理盐水,同步监测心率与血压,每2~3分钟测血压1次。倾斜床常用角度为70°,基础倾斜试验30分钟,若未取得诊断结论,予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继续70°30分钟或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1-3ug/min,仍无症状心率增加10-30%倾斜70°30分钟。倾斜试验全过程必须专人在场监护,包括有心肺复苏经验的医师。另备有急救药物,包括除颤仪等设备。结果49例晕厥患者中,男性12例,女37例,年龄17~77(41.4±12.1)岁。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34例,占69.4%;其中基础试验阳性8例,占23.5%;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18例,诱发10例,占55.6%;行硝酸甘油试验23例,诱发16例,占69.6%。34例阳性患者中混合抑制型15例,占44.1%;血管抑制型13例,占38.2%;心脏抑制型6例,占17.7%;其中出现阿斯综合征2例,经紧急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成功。其中1例心脏停搏9秒。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加用药物诱发可提高阳性率。硝酸甘油含化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相近,但节省时间,方便可靠,可作为常规试验诱发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间因晕厥发作就诊的患儿43例,其中男10例,女33例。年龄最13岁,最小8岁,平均11.62岁。试验3d,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h禁食水,检查时,先仰卧于电动倾斜床(带踏板、扶把及胸腹护带),平静休息5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然后倾斜60°,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的全过程。全程试验期间每5min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一次。结果阳性22例,占51.16%,女16例,占72.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的护理与观察,保证患儿的安全与结果的准确。方法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3月于我院以“头晕”等为主诉的晕厥或未晕厥儿童35例为研究样本进行HUTT。试验前告知饮食与用药禁忌、心理护理、备齐抢救器材与药品以及基本准备;试验中密切观察受检儿童生命体征变化;试验后给予安全教育。结果在35例受检儿童中20例为VVS阳性,其中血管抑制型13例(65%),混合型4例(20%),心脏抑制型3例(15%)。阳性患儿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对HUTT过程中的护理与观察工作使试验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全程的护理与观察。方法:以我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4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直立倾斜试验全程的护理与观察进行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直立倾斜试验全程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1.30%和65.22%,有差异,(P<0.05)。结论: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采取直立倾斜试验全程护理措施,能够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护理满意度,具备比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检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7例,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倾斜过程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每5 min测量1次血压。并分析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前)与硝酸甘油激发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QTe/RR斜率、QTP/RR斜率)。结果47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表现出阳性21例,阴性26例。阴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心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倾斜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均下降,舒张压在阴性组中上升,阳性组中下降,但服用硝酸甘油前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阳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阳性组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LFnorm、LF/HF出现下降,HFnorm出现升高,其中LFnorm明显低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前后LFnorm、HFnorm、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硝酸甘油后阳性组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高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突然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转变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及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希望能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400例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按照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05例、阳性组195例。阴性组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41.62±8.15)岁;阳性组中,男性102例,女性93例,年龄(40.84±7.63)岁。对两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电轴、校正QT间期(QTc)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阳性组患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为(95.63±38.47)ms,阴性组为(88.59±17.07)ms(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P波电轴为(69.85±18.16)°,阴性组为(65.79±16.48)°,阳性组明显右偏(P<0.05),而阳性组患者晕厥时、晕厥后的P波电轴分别为(62.85±25.37)°、(56.85±22.43)°,阴性组分别为(68.45±15.28)°、(68.46±16.33)°,阳性组则显著左偏(均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QTc为(418.67±92.33)ms,明显短于阴性组的(435.74±59.27)ms(P<0.05)。结论对于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来讲,其心电图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P波时限、P波电轴以及QTc能为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依据。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 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6月到 2019年 6月间抽取 8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对患儿进行 HUTT实验及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HUT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基础状态下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空腹血糖在 5.5mmol/L以上及 5.5mmol/L以下的患儿直立倾斜实验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之间无明确关系,无法根据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来预测 HUTT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直立不耐受(OI)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及血清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诊断为OI的6~17岁儿童青少年122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本院儿少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56例儿童青少年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病史中有无晕厥事件发生分为晕厥组和非晕厥组。测量所有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并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及血清蛋白,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OI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45) mmol/L比(1.28±1.0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P<0.05);晕厥组BMI为(17.56±3.23) kg/m2,非晕厥组BMI为(16.46±2.58) kg/m2,晕厥组BMI高于非晕厥组(t=2.085,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酰甘油是OI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04,95%CI:0.272~0.931,P<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三酰甘油对OI预测价值,结果显示三酰甘油为1.09 mmol/L时诊断OI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48.2%。结论低三酰甘油、高BMI均可能成为OI发生的易感因素,OI患儿饮食结构需引起临床医师及家长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