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病理压缩骨折的体成形手术(PVP)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7例体病理骨折(33个体)采用皮穿刺体内灌注自固化磷酸钙水泥(ACPC)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第二天及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27例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为7.6个月。VAS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减少(P<0.05),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活动能力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后第二天较术前改善(P<0.01),随访期与术后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VP对于治疗体病理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 自固化磷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穿刺骨水泥灌注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南安市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体压缩性骨折100例,的治疗结果,进行疼痛和活动能力评分,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2d疼痛基本消失,术后3d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的情况下,皮穿刺骨水泥灌注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骨水泥 老年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治疗中应用体成形术(PVP)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01至2023.12在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70例,按随机法均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经皮体成形术与体后凸成形术,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度无差异,P>0.05。结论:以PVP和PKP术治疗,均可缓解患者疼痛感,但对于体高度改善以及体形态恢复上,PKP术优势更为明显,建议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双侧小关节间融合与间融合器置入间融合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43例,其中男51例,女9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其中6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双侧小关节融合(A组),83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的结合间融合(B组)。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与术后6周Oswen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nstrydisabilityindex,ODI)以评价临床效果,术后9个月采用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及CT评价小关节融合情况,对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周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9个月随访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开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时间[A组(65.3±15.8)min,B组(118.4±15.2)min]、术中失血量[A组(103.4±30.2)ml,B组(350.6±30.9)ml]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A组(60.5±15.7)ml,B组(123.1±25.6)ml]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并双侧小关节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为一种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及融合满意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关节融合术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跨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obb’s角、体前缘高度、术后矫正率、内固定丢失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obb’s角相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前缘高度对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矫正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固定丢失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恢复骨折段胸腰椎形态及功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伤椎固定治疗 跨伤椎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接收的7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跨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即刻矫正度以及治疗半年后矫正丢失度和治疗前后前后缘的高度。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弓根行次全切除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体间钛笼支撑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方法抽出23例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都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次全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钛笼加自体松质体间支撑。结果根据八个月到两年时间的跟踪回访,结果显示均无肺部感染、血气胸、切口感染类似并发症,内固定无断裂、脱落、松动、断裂,均融合好。Cobb's角丢失平均为3.5°。Frankel分级在手术前A级6例手手术之后均未发现好转;B级5例得到恢复,达到C级3例、D级1例、E级1例;C级7例得到恢复,达到D级3例、E级4例;D级5例得到恢复,达到E级。结论经过对23例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系统内固定治疗,椎弓根次全切除减压,体间钛笼支撑,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创伤也随之减小,临床疗效得到了认可。

  • 标签: 胸椎 脊柱骨折/外科学 截瘫 后路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6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跨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置6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矫正率、术后面积改善值、内固定丢失率、远期丢失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矫正率和术后面积改善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固定丢失率和远期丢失率分别为0%和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和33.3%(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置6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确切,生物力学强度强,可显著增强内固定的牢固性,维持矫正效果,较跨置4钉固定治疗优势更大。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脊椎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采用跨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B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对锥体前缘高度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术后患者随访1~2年。结果三均成功完成手术,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以及稳定性能十分良好,未出现1例患者切口感染和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前缘高度以及Cobb,s恢复情况较满意。术后随访1年,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维持良好的高度,对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爆裂型 椎弓根螺钉 伤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给予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跨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的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体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结论内固定治疗能够更有效的矫正后凸畸形、重建体高度,并且取得与相当的手术创伤,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经伤椎手术 跨伤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斜向置钉对无神经症状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和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骨科70例无神经症状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组(38例)和B组(32例),A组行经长斜向置钉内固定术,B组行跨置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在术前及术后1、3、7 d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矢状面Cobb角、前缘高度比(ABHR)、楔变角(VWA)、前后缘高度比(BI)、椎管侵占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不良事件。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2组术后3、7 d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及术后1 d,且术后7 d低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术后1、3、6个月的Cobb角、VWA、椎管侵占率、ODI均低于术前,ABHR、BI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3、6个月的Cobb角、VWA、ODI均低于B组,ABHR、BI高于B组;A组术后6个月的椎管侵占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15.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39)。结论长斜向置钉能进一步改善无神经症状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Cobb角,促进恢复以及局部功能改善,控制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爆裂骨折 胸腰椎骨折 斜向置钉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体后凸成形术(PKP)+营筋壮丸对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38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均将PKP作为主治方法,在手术结束后,予以参照组患者维生素D3片,予以实验组营筋壮丸治疗。结果在PKP术后,为患者服用营筋壮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疼痛程度和体功能障碍显著降低,且体恢复程度较好。结论在为OVCF患者行PKP治疗后,应注重发挥营筋壮丸对治疗效果的辅助作用,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营筋壮骨丸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所医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成形术,观察组采取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伤椎 影像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椎弓根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观察比较两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随访一年后,两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椎弓根固定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不同方法 胸腰椎爆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成形术和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感均明显减轻;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单个体手术时间、水泥注入量、体高度变化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成形术和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均较突出,两者各有其治疗优势,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成形术和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体成形术治疗)和观察组(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高度、水泥注入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DL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和后凸角度更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黏度水泥体成形术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高黏度水泥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体高度;水泥渗漏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和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体高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术后体高度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水泥渗漏发生率和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高黏度水泥体成形术、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相当,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水泥渗漏发生相当,而高黏度水泥体成形术出血和手术耗时更少,体后凸成形术则更好恢复了体高度。

  • 标签: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间孔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单侧间孔体间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体间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间孔体间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改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