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的护理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治疗的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非药物性刺激疗法)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每组25例。比较两组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结果:研究组的呼吸频率(24.3±3.1次/分钟)、心率(138.7±7.2次/分钟)、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生化指标显示,研究组的PaO2和Na+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和K+低于对照组。结论:非药物性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有效的新思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简介:【摘 要】目的:评估与分析药剂科处方点评工作对门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将门诊处方用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用药治疗,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还未实行药剂科处方点评(予以常规处方管理)的50例作为对照组,而将2023年2月-2024年1月期间实行药剂科处方点评的5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用药合理性、药学服务质量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不合理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较低,P<0.05,药物服务质量较高组别为研究组,P<0.05。结论:药剂科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对门诊用药是否合理有直接影响,不仅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也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跌倒风险评估对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1—12月份新入住院精神病人1392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高风险的精神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其跌倒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2013年1—12月份新入住院精神病人1236人(未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跌倒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后住院精神病人的跌倒发生例数为7例,跌倒发生率为0.5%,未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前住院精神病人的跌倒发生例数为15例,跌倒发生率为1.2%。结论对精神病人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可有效的减少住院精神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降低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精神病人住院的安全性,减少因跌倒不良事件引发的护理纠纷。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突发性聋(突聋)治疗后长期遗留耳鸣的特征及对患者远期的身心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内镜外科治疗的突聋患者 8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11~89岁。分析患者耳鸣发生率及治疗效果,针对治疗后遗留耳鸣患者随访1年以上,通过对突聋治疗后遗留难治性耳鸣患者进行调查和随访,填写调查信息采集表、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Scale,TEQ)和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以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3.2%(82/88)突聋患者伴耳鸣,治疗后遗留耳鸣患者占90.2%(74/82)。突聋治疗后1年,低频聋伴耳鸣与高频、平坦、全聋伴耳鸣患者相比改善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01、4.568、4.038,P值均<0.05)。遗留耳鸣患者中9例(12.2%)感觉响度极小甚至感觉不到;34例(46.0%)感觉响度轻微;28例(37.8%)感觉耳鸣较响;3例(4.1%)感觉耳鸣很响,有吵闹感。遗留耳鸣患者中9例(12.2%)经常影响睡眠;41例(55.4%)有时影响睡眠;9例(12.2%)很少影响睡眠;15例(20.3%)几乎不影响睡眠。遗留耳鸣患者中28例(37.8%)基本完全适应耳鸣;46例(62.2%)未完全适应耳鸣。遗留耳鸣患者中8例(10.8%)对生活无影响;39例(52.7%)有轻微影响;22例(29.7%)有中度影响;5例(6.8%)具有较大以上影响。遗留耳鸣患者中TEQⅠ级 12例(16.2%),Ⅱ级 26例(35.1%),Ⅲ级 28例(37.8%),Ⅳ级7例(9.5%),Ⅴ级 1例(1.4%)。THI一级 22例(29.7%),二级14例(18.9%)),三级27例(36.5%),四级11例(14.9%)。结论突聋治疗后遗留耳鸣率高。突聋治疗后遗留耳鸣患者1年后部分可完全适应,部分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耳鸣致残。
简介:摘要健康影响评估(HIA)制度已经被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但是HIA的技术体系还亟待建立和完善。本文对HIA中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梳理,结合国际HIA完整案例,重点介绍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在HIA评估体系建立中的应用,并总结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不同环节中的应用。我国现有HIA研究中流行病学方法应用单一且不足,应加强流行病学方法在HIA指南和评估体系中的应用,而健康医疗大数据、移动健康技术、系统流行病学和实施性研究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有利于HIA数据收集和对健康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也将有助于推进HIA制度建立和完善,从而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校正,放疗第1周每天行1次,之后每周1次。将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骨配准融合,采集左右(x轴)、头脚(y轴)和腹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共获得338套CBCT图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检验CGA状态和放疗体位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4±0.19)、(0.33±0.25)和(0.19±0.15)cm,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Z=-4.86、-7.72,P<0.001),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腹背方向(Z=-2.79, P=0.005)。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17)和(0.30±0.22)cm(Z=2.16,P=0.031)。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和仰卧位放疗患者在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3)和(0.27±0.19)cm(Z=2.85,P=0.004)。俯卧位和仰卧位患者在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CGA状态对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有影响,临床可能需要调整计划靶区来外扩边界。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分析护患双方的评估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的方法,以科室为单位,选取于2021年6月1日—10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部办理入院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及其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自评中,安全需求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生理需求、自尊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患者自评的生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和总需求得分与护士他评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护理需求自评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自理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健康状况自评和医疗保健花费(P<0.05);护士他评方面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和自理情况(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较高,护患双方的认知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实际护理需求特征制订因需施护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腰部多裂肌(LM)杨氏模量(E)的可重复性及双侧LM的E值差异,并分析LM在直立位、前曲90°位两种激活状态下E值变化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实习医师、规培医师及部分进修医师共计60例健康志愿者。使用SWE对志愿者分别于俯卧位、直立位、前屈90°位进行2次LM的E值评估。首先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重复测量之间的可靠性。然后对志愿者双侧LM的E值进行差异分析,对男、女志愿者组间在俯卧位、直立位及前曲90°位时LM的E值及其直立位、前曲90°位两种激活状态下E值变化率分别进行差异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俯卧位时LM的E值及直立位、前曲90°位时其E值变化率与性别、年龄、BMI、活动水平之间的单变量关系。结果采用SWE评估LM的E值的ICC值为0.691~0.951;同一姿势下双侧LM的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位时LM的E值变化率约为2,前屈90°位时LM的E值变化率约为7;俯卧位时LM的E值与年龄和活动水平呈负相关(rs=-0.300,P=0.020;rs=-0.383,P=0.002),女性LM的E值高于男性,激活状态下LM的E值变化率与年龄和活动水平呈正相关(rs=0.278,P=0.031;rs=0.495,P<0.001),男性LM的E值变化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SWE评估LM的E值可重复性好,双侧LM的E值差异不明显。在收缩过程中,不同收缩策略LM的E值变化率不同,且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评估策略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取量化评估策略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生命质量测定中文版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分术前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及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评估策略护理模式用于胃癌患者围术期,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家长对其子女牙齿患龋状况自我评估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幼儿园329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家长对其子女患龋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问卷,医生对儿童患龋状况进行口腔检查,分析两者间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1.06%(168/329)的家长对儿童患龋状况的评估与医生诊断不一致,家长漏诊率高达94.1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是否每天刷牙(OR=2.919),家长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刷牙(OR=2.670),家长是否能够检查儿童刷牙效果(OR=4.508),以及儿童是否接受过龋病治疗(OR=1.768),4个方面影响家长和医生诊断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对儿童患龋状况自我评估准确率较低,与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和就诊经历等因素有关。提示可针对性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儿童龋病,尽早就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1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0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19±0.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8±1.06)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总满意率为96.1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90%,(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采取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疼痛管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 2015年 8月至 2015年 7月收治的 84例急诊科接收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 42例。两组采取常规的急诊救治措施,甲组配合一般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则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乙组患者护理后的 SAS评分与 SDS评分均得到较大的改善,与护理前以及甲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 P< 0.05);乙组患者的护理之后的 VAS疼痛评分较甲组更低,差异同样明显( P> 0.05)。结论:急诊患者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l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