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了CT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采用螺旋扫描、薄层重建、选择适当阈值和切割技术摄取正位、骨盆出口位、骨盆入口位及后柱位等图像,补充了X线片及二CT扫描对髋臼骨折显示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分型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法选择、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髋臼骨折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CT是临床中应用较广的影像学技术,在头颅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等病症的探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临床中的常用技术,掌握其基本原理,合理对其进行应用是医师必备的技能。为提高我院诊断水平,本文对CT影像学及其在头颈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 标签: 三维CT影像学头颅外科 局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DSA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CT导航在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行CT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胸椎骨折14例,胸椎肿瘤6例,脊柱侧弯4例。向导航系统输入CT资料,选择配准方式为点匹配法,配准成功后,用导航棒预先设置螺钉的最佳位置、直径和长度,按导航计划立体、动态地植入螺钉,术后进行CT扫描,按Rampersaud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导航下成功对24例共植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按Rampersaud分类法:A级136枚(94.4%),B级6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无神经、脊髓损伤。22例平均随访8个月(6~14个月),复查X线片和CT,无螺钉松动和断裂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结论CT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 标签: 影像导航 椎弓根螺钉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对3D打印技术和可用于3D打印的生物医用材料进行概述,包括医用金属材料、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医用金属材料 非金属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 简介:影像重叠是评估患者治疗及生长变化的重要方法。本篇综述回顾了医学图像重叠的种主要技术及其在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许多有效性研究探索了颅底、上颌骨、下颌骨、牙列模型以及单个牙数据的重叠方法。也有研究将患者不同数据融合,以创建更加准确的数字化患者模型

  • 标签: 三维重叠 正畸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非手术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7例非手术肺癌均应用拓能公司治疗计划系统经患者的CT图像设计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用适形放疗,常规分割照射,单次剂量2Gy,5次/周,总剂量56~72Gy(脑转移、骨转移所给剂量较低,原发灶68-72Gy)。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占21.1%,部分缓解(PR)32例,56.1%,8例稳定(NC),占14%,5例进展(PD),占8.8%,总有效率(CR+PR)为77.2%(44/57)。不良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放射线气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为主,可耐受。结论3D-CRT治疗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晚期肺癌患者局部控制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单试验组、开放性临床研究,共入组44例原发性肝癌,均为病理明确诊断的初治患者,肿瘤直径〈5cm者6例、5~10cm者23例、〉10cm者15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正常组织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结果:4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患者有43例,其中CR3例,PR25例,NC10例,PD5例,有效率(RR)为65.1%;疾病控制率(DCR)为88.4%。TTP为52~662天,中位TTP为306天,1年生存率为62.8%。主要毒副反应为可逆性近期轻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放疗中肝脏放射损伤1级3例,1例有乙肝病史患者于放疗结束6个月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可控制。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据ShenBW(Blood,2007Oct26;Epubaheadofprint)报道,凝血因子Ⅷ结构域有5个,并明确了结构的形态。Ⅷ因子(Ⅷ)是一种血清蛋白,当血管受损时,在激活的血小板表面构建膜结合蛋白复合物,参与凝血过程。血友病A的病因是Ⅷ因子基因发生多种突变所致,需要纯化的蛋白进行替代治疗。

  • 标签: 凝血因子Ⅷ 三维结构 结构域 Ⅷ因子基因 血清蛋白 蛋白复合物
  • 简介: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是继时飞法和相位法2D磁共振血管成像后新近开发的MRA技术,中高场磁共振CEMRA技术应用较成熟,而在低场磁共振的应用报道较少。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对28例颈、体部血管行CEMRA检查,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其分支成像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血管造影 图像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彩超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其中在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作用尤为显著。方法收治孕妇662例,选择GE公司GE-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首先使用二超声进行胎儿检查和常规测量,之后用技术分析,产后进行诊断确认。结果彩超共计检出异常胎儿14例,其中脑积水1例,唇裂胎儿3例,脊柱侧弯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手指(趾)畸形2例,足内翻2例,水囊瘤1例,内脏外翻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1例。结论实时超声具有高敏感性、准确性、无创伤、无辐射、可重复操作等特点,是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三维彩超 胎儿畸形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CT对脊柱畸形的形态观察,并利用该技术了解畸形的椎体间及其与邻近椎体的解剖关系。普通X线片是一种观察脊柱畸形形态的简易方法。虽然CT最近已有报道,但这些报道仅描述了CT可比X线片更详细地评价脊柱畸形。本研究应用CT不但能反映脊柱后结构的畸形,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结构 先天性脊柱侧弯 三维分析 普通X线片 三维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子宫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慈溪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异常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GE Voluson E8型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二超声波和超声波检查,对两种方法所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这其中包含了检查时所用的时间以及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结果超声波检查所用的时间[(2.39±0.25)min]、检查准确率(100%)方面优于二超声波检测[(5.77±0.66)min、80%],两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64,χ2=11.111,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对子宫的外部轮廓、内膜的形态等准确的呈现出现,对异常的子宫可实现及时的发现,具有无创、安全的优点。

  • 标签: 子宫疾病 超声检查 成像,三维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行超声检查的1200例怀孕18~39周的孕妇,分别采用二超声与超声对孕妇实施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二超声对胎儿前腹壁检查的总显示率为98.3%,超声对胎儿前腹壁检查的总显示率为88.3%。两种检查方式对比,超声显示率明显低于二超声显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超声检查出胎儿前腹壁缺陷的例数占据胎儿前腹壁缺陷总数的95.0%,确诊率为90.0%。超声检查出胎儿前腹壁缺陷的例数占据胎儿前腹壁缺陷总数的100%,确诊率为95.0%。两种检测方式诊出率与确诊率对比,超声检查更具优越性,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与二超声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胎儿前腹壁缺陷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胎儿 前腹壁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提出了一种快速提取由多个断层轮廓线组成的形体任意方向剖面轮廓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这些断层轮廓线进行插值、排序和旋转处理,然后用虚拟平面从任意给定方向和位置剖切由这些轮廓线构成的形体,根据切面与各个断层轮廓线的交点,直接提取出切面轮廓线,避免了重建运算和大量的求交运算,加快了处理速度,实现了形体中任意剖面轮廓线的快速投影显示。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 标签: 三维形体 轮廓线 剖面 投影显示
  • 简介:背景:构建的预血管化系统,对于大尺寸、复杂结构组织内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表达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预血管化策略已成为3D生物打印大尺寸、复杂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对3D生物打印大尺寸、预血管化结构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用逆向工程软件Catia设计生物打印蓝图;以改装后的桌面级双喷头3D打印机为生物打印机,以聚乙烯醇为牺牲材料打印牺牲骨架;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琼脂糖和纳米纤维素溶液的混合物为细胞生物墨水。根据预先设计的参数进行生物打印,构建具有流体通道的组织工程结构体。观察打印获得的结构体,评价打印后及材料溶解后的细胞活性;体外培养打印获得的结构体,并用AlamarBlue试剂盒检测细胞在结构体中的增殖。结果与结论:利用Catia软件设计出了具有微孔的外壁及内部纵横交错的微管结构的双喷头打印模型,用该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出具有自定义尺寸(尤其是高度)和预血管化的结构,结构体中细胞12h的存活率为(95.47±0.54)%,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下降并稳定在80%以上。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构建体中的细胞增殖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该生物打印方法可用于通过使用各种生物水凝胶材料制造不同特性的结构体,在生物制造具有临床相关尺寸的预血管化的复杂组织器官方面具有潜力。

  • 标签: 3D生物打印 水凝胶 血管化 流体通道 组织工程 牺牲骨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用于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任意点的前伸运动轨迹进行描记的算法模块.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和重建技术,建立全口义齿人工牙列模型,采用Matlab6.5数学计算分析软件,并结合空间解析几何原理,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在(牙合)架上的前伸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和轨迹模拟.结果:(1)建立了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前伸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2)获得了用于描记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前伸运动轨迹的算法模块,并对实际病例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在定量研究全口义齿功能运动轨迹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实验结果揭示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可行,并为定量研究义齿动态咬合情况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牙列 人工牙 全口义齿 运动 咬合 定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TOFMRA作血管扫描,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TOFMRA特殊扫描技术,经过后处理,以清楚地显示脑动脉,并加以分析应用。结果脑动脉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从而清楚的显示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结论MRA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一般无需对比剂即可清楚显示血管等优点,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三维TOF MRA技术 应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