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脏恶性肿瘤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死亡病因之一。钇-90微球选择内放射治疗(90Y-SIRT)作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局部微创治疗手段,其疗效及安全已被近20年来的临床应用所证实,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等国际指南推荐用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局部治疗。鉴于90Y-SIRT操作的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提升治疗的安全成功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核医学专家委员会联合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组织了来自肿瘤外科、介入科、核医学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商讨形成90Y-SIRT的临床诊治、管理共识,具体涉及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流程、术后随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辐射安全管理等内容。特此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以助各单位建立90Y-SIRT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制度。

  • 标签: 肝肿瘤 钇-90 微球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健康对照组人血清外泌体微小RNAs(microRNAs)差异表达谱,探索miRNAs在NAFLD发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各取4例人口学特征、个人史相近的S2~3级NAFLD患者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外泌体miRNAs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最显著的4条miRNAs按S1组、S2~3组、对照(Control)组每组各20例行qRT-PCR验证,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初步鉴定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的血清外泌体miRNAs共19条,hsa-miR-122-5p、hsa-miR-146b-5p、hsa-miR-197-3P的相对表达关系为:S2~3组>S1组>Control组,hsa-miR-483-3p的相对表达关系为:NAFLD组(S1或S2~3)>Control组。GO分析显示靶基因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均有广泛的注释,靶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共84条,从20条与NAFLD最密切的通路中筛选出与至少10条通路都相关的靶基因共5个,即PIK3R2、AKT2、AKT3、MAPK1、NFKB1。结论初步分析了NAFLD患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miRNAs差异表达谱,研究了4条miRNAs对于判断肝脂肪变性程度的价值,预测了数以千计的靶基因及其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为寻找无创诊断NAFLD的生物标志物特异性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新的参考。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小RNA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55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内镜下扩张治疗(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缓解食管狭窄需要的时间、扩张相关的治疗费用、1年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后短期内都达到了内镜临床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25) vs 6.7%(2/30),χ2=0.046,P=0.83]。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患者无狭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患者[(11.1±0.4)个月vs (3.9±0.2)个月],前者需要达到食管狭窄缓解的扩张次数更少[1(1,2)次vs 3(3,4)次],费用更低[5791.2(4987.4,9974.8)元vs 16084.0(14036.1,19094.0)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2,Z=7.103、6.653,P均<0.01)。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优于单纯内镜下扩张,可获得更长的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减少扩张次数。

  • 标签: 博来霉素 内镜下扩张 吻合口狭窄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55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内镜下扩张治疗(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缓解食管狭窄需要的时间、扩张相关的治疗费用、1年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后短期内都达到了内镜临床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25) vs 6.7%(2/30),χ2=0.046,P=0.83]。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患者无狭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患者[(11.1±0.4)个月vs (3.9±0.2)个月],前者需要达到食管狭窄缓解的扩张次数更少[1(1,2)次vs 3(3,4)次],费用更低[5791.2(4987.4,9974.8)元vs 16084.0(14036.1,19094.0)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2,Z=7.103、6.653,P均<0.01)。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优于单纯内镜下扩张,可获得更长的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减少扩张次数。

  • 标签: 博来霉素 内镜下扩张 吻合口狭窄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稳糖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脾肾阳虚证的有效安全。方法 以100例脾肾阳虚证T2DM患者于20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安全。方法前瞻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老年(60~7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是否联合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非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在静脉溶栓后2 h启用静脉泵入替罗非班,首先0.4 μg/(kg·min)持续30 min,然后0.1 μg/(kg·min)持续24 h。有效终点包括治疗后7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安全终点包括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发病后90 d内病死率。结果共纳入1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8岁(范围60~75岁),男性73例(58.9%),女性51例(41.1%)。替罗非班组62例(50%),非替罗非班组62例(50%)。中位基线NIHSS评分14分,共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5.6%),其中2例为有症状颅内出血(1.6%)。发病后90 d随访显示,68例(54.8%)转归良好,56例(45.2%)转归不良,其中4例(3.2%)死亡。替罗非班组治疗后7 d时NIHSS评分[(5.52±4.79)分对(7.35±3.80)分;t=2.357,P=0.020]、90 d时转归良好率(64.5%对45.2%;χ2=4.689,P=0.030)均显著优于非替罗非班组,而出血性转化发生率(4.8%对6.5%;P=1.000)、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1.6%对1.6%;P=1.000)以及90 d病死率(3.2%对3.2%;P=1.000)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转归,而且不会增高出血性转化、有症状颅内出血以及死亡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检查影像组学在术前鉴别诊断胰腺浆液囊腺瘤(SCA)黏液囊腺瘤(M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胰腺囊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影像资料;男24例,女130例;年龄为(50±13)岁。154例病人中,99例为SCA,55例为MCA。154例病人术前均行胰腺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检查。收集所有病人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融合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构建模型。基于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模型建立及验证。(2)影像特征模型建立及验证。(3)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及验证。(4)融合模型建立及验证。(5)融合模型的列线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临床特征模型建立及验证:通过多元逻辑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临床症状、术前血清CA19-9 3个临床特征用于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多元逻辑线性回归结果以公式①表示:临床模型得分=0.635-0.007×年龄+0.054×临床症状+0.108×术前血清CA19-9。绘制临床特征模型测试集ROC曲线。临床特征模型训练集测试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11(95%可信区间为0.488~0.734,P<0.05)0.771(95%可信区间为0.624~0.919,P<0.05)、56.6%77.8%、66.7%63.1%、56.3%88.5%、41.5%80.1%、78.4%76.7%。(2)影像特征模型建立及验证:通过多元逻辑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肿瘤位置、肿瘤数目、肿瘤横断面最大径、肿瘤分叶、肿瘤多囊(≥6个)5个影像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特征模型,多元逻辑线性回归结果以公式②表示:影像特征模型得分=-0.034+0.300×肿瘤位置+0.202×肿瘤数目+0.014×肿瘤横断面最大径-0.251×肿瘤分叶-0.170×肿瘤多囊(≥6个)。绘制影像特征模型测试集ROC曲线。影像特征模型训练集测试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62(95%可信区间为0.791~0.932,P<0.05)0.853(95%可信区为0.713~0.994,P<0.05)、78.8%88.9%、81.8%89.4%、77.5%88.5%、62.8%85.0%、90.2%92.0%。(3)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及验证:本研究在154例胰腺囊肿瘤病人中共提取4类1 067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一阶直方图统计特征7个、纹理特征53个、小波特征848个、局部二值模式特征159个。在组内相关系数>0.9的条件下,共保留896个稳定性较好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模型。经过方差阈值与相关系数阈值筛选后,保留350个影像组学特征。为获得深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在原特征基础上构建50个合成影像组学特征,总特征数为400个。采用五折递归特征消除后,最终筛选出22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13个小波特征,7个合成影像组学特征2个局部二值模式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模型惩罚系数“C”=35.938,模型参数“γ”=0.077,核函数为“径向基函数核”。绘制影像组学模型五折交叉验证的ROC曲线。影像组学模型的平均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0(P<0.05)、83.1%、81.8%、83.8%、73.8%、89.2%。(4)融合模型建立及验证:选取影像特征的肿瘤位置、肿瘤分叶影像组学得分构建融合模型。融合模型的多元逻辑线性回归结果以公式③表示:融合模型得分=-0.154+0.218×肿瘤位置-0.223×肿瘤分叶+0.621×影像组学得分。绘制融合模型测试集ROC曲线。融合模型训练集测试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3(95%可信区间为0.828~0.958,P<0.05)0.966(95%可信区间为0.921~0.999,P<0.05)、83.7%91.1%、81.8%84.2%、84.5%96.2%、71.1%94.1%、90.9%89.3%。(5)融合模型的列线图:绘制融合模型的列线图,模型约登指数为0.416。结论基于术前CT检查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可鉴别诊断胰腺SCAMCA。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 影像组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患者应用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反流食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80.00%(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反流食管炎患者治疗中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且安全高。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莫沙必利 埃索美拉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安全。方法:将本院接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5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治疗研究,取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法设置组别后(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开展对比研究。比较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及安全差异。结果:(1)治疗效果:就诊当日患者脊椎功能、疼痛评分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月时ODI、NRS评分低于本组就诊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安全:观察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可在快速缓解骨折疼痛同时,改善骨折椎体功能,且可降低相关预后并发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进一步对比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丙酸倍氯米松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则为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此外,我们测定了晨间夜间最大呼吸峰值流速,结果均以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治疗依从率上,观察组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9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肺功能指标,还提升了治疗依从,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依从性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囊内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安全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囊内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的方式,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囊内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氨蝶呤 囊内注射 宫腔镜治疗 剖宫产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安全。方法 抽选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西酞普兰,观察组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HAMD显著低与治疗前(P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西酞普兰 抑郁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分泌中耳炎应用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经咽鼓管给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 自本院收治的慢性分泌中耳炎患者中抽取137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鼓膜组(n=68)及咽鼓管组(n=69),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分别采用经鼓膜穿刺给药及经咽鼓管给药,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咽鼓管组治疗总有效率(86.96%)相较于鼓膜组(70.59%)较高,P<0.05;咽鼓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0%)与鼓膜组(4.41%)无差异,P>0.05。结论 在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分泌中耳炎中,经鼓膜穿刺经咽鼓管给药安全差异较小,但经咽鼓管给药治疗效果更佳,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地塞米松 经鼓膜穿刺给药 经咽鼓管给药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安全。方法 于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比组(25名)研究组(29名)。对比组行多潘立酮,研究组行莫沙必利。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比对,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1%(27/19)显著高于对比组84.0%(21/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延续护理模式对服药依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其中参照组(n=43)施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n=43)施行延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服药依从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服药依从例数较参照组更多,且BI评分更高(P<0.05)。结论: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延续护理模式可主动配合用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尿激酶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河南STEMI注册登记研究在河南省66家医院总共入选的5 479例STEMI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溶栓药物情况,分为尿激酶原组(n=638)瑞替普酶组(n=702)。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入院时信息、院内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或放弃治疗、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情况。出血采用欧美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制定的出血分级。结果尿激酶原瑞替普酶两组STEMI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1.8(53.2,69.0)62.6(52.1,69.8)岁,女性分别占23%(147/638)25.1%(176/7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激酶原瑞替普酶两组患者的临床再通率相似[82.1%(524/638)比84.9%(596/702),P=0.172],两组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分别为194.5(135.0,290.0)min190.0(126.0,292.0)min,溶通的时间分别为95.0(67.5,120.0)min95.0(71.0,119.0)min。两组以上时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激酶原组瑞替普酶组的住院病死率[5.5%(35/638)比5.1%(36/702),P=0.770],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比例[8.9%(57/638)比7.7%(54/702),P=0.410],住院MACCE的发生率[13.0%(83/638)比10.4%(73/702),P=0.13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瑞替普酶组溶栓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原组[7.8%(55/702)比3.8%(24/638),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瑞替普酶组口腔出血BARC 1~2级出血的比例较尿激酶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0.6%(4/638)比0.4%(3/702),P=0.715]。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调整基线资料后,两组疗效安全指标的比较结果与调整前一致。对于住院病死率、住院死亡或放弃治疗住院MACCE,在调整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加溶栓后出血事件,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原瑞替普酶两种溶栓药物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方面,脑出血的发生率相似。虽然,瑞替普酶BARC 1~2级出血口腔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尿激酶原,但不影响住院结局。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IGRAs)检测在肺结核非结核肺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603例肺结核患者[男343例,女260例,菌阳组年龄(52±20)岁,菌阴组年龄(48±20)岁]及242例非结核肺病患者[男116例,女126例,年龄(40±16)岁]的IGRAs(T-SPOT.TB方法)TST检测结果,应用疾病诊断试验评价方法对IGRAs、TST单独及其8种联合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在肺结核与非结核肺病的鉴别诊断中,TST、IGRAs的敏感度分别为96.85%(584/603)、88.89%(536/603),特异度分别为7.85%(19/242)、83.06%(201/242)。就试验阳性结果而言,在“TST(1+)以上”“TST(2+)以上”“TST(3+)以上”“TST(4+)”“IGRAs(+)”5种独立试验、“TST(1+)以上/IGRAs(+)”“TST(2+)以上/IGRAs(+)”“TST(3+)以上/IGRAs(+)”“TST(4+)/IGRAs(+)”4种平行试验以及“TST(1+)以上+IGRAs(+)”“TST(2+)以上+IGRAs(+)”“TST(3+)以上+IGRAs(+)”“TST(4+)+IGRAs(+)”4种序列试验中,IGRAs(+)诊断性能最佳,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值比(O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89%(536/603)、83.06%(201/242)、87.22%(737/845)、39.22、92.89%(536/577)、75.00%(201/268)、5.250.13。结论IGRAs作为结核潜伏感染试验,在肺结核与非结核肺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结核/肺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诊断性试验评价
  • 作者: 蒋梦迪 张晓蕾 侯阳 郑敏文 张佳胤 张波 张代民 徐磊 胡秀华 王怡宁 杨健 刘辉 周帆 杨桂芬 张龙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2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 11000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西安 710000,上海市第六医院放射科 200233,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225300,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科 210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放射科10002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16,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710061,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03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解剖血流储备分数(FFR)功能不匹配的阻塞冠状动脉病变的CT斑块特征,并确定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中国11家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CTA(CCTA)、ICA有创FFR检查的419例患者的515支管腔直径狭窄程度(DS)≥50%的病变血管,其中匹配组229支(FFR≤0.80)不匹配组286支(FFR>0.80)。记录病变所在血管并测量斑块的CT特征,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至病变近段的距离、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及各成分体积、重塑指数斑块形态复杂程度,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采用约登指数确定斑块定量特征的的最佳阈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斑块特征与不匹配病变的关系;并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不同斑块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与匹配组相比,不匹配组斑块具有狭窄程度更轻、斑块负荷更小、病变更短、斑块体积(包括各成分体积)更小、FFR值更高最小管腔面积更大的特点,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重度复杂斑块在匹配组更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AD病变、最小管腔面积>4 mm2、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斑块钙化体积<27 mm3、斑块脂质体积<30 mm3、斑块纤维体积<150 mm3斑块形态复杂程度对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具有预测意义;并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最小管腔面积>4 mm2(OR=3.371,95%CI 1.903~5.973,P<0.001)、斑块脂质体积<30 mm3(OR=3.014,95%CI 1.691~5.373,P<0.001)、斑块形态复杂程度(轻度OR=17.772,95%CI 8.072~39.128,P<0.001;中度OR=6.383,95%CI 3.739~10.896,P<0.001)是导致病变解剖与功能不匹配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3个斑块特征预测不匹配病变的AUC值为0.824,优于任何单一斑块特征的AUC(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病变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脂质体积斑块形态复杂程度是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预测能力。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斑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