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条件下,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瓜氨酸(Citrulline)、D-乳酸(D-Lactate)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屏障损伤的评估价值。 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招募30例符合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重症患者及年龄、性别、一般状况等相匹配的正常人,分析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重症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I-FABP、瓜氨酸、D-乳酸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内毒素(EndoCAb)相关性。在动物实验中构建缺血再灌注肠屏障损伤模型,检测血清D-乳酸浓度并通过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量化肠屏障损伤程度,分析血清D-乳酸浓度与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相关性。选取150例普通外科手术手术患者,于术前第一天,术后当天,术后第一、三、六日检测病人血浆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和内毒素浓度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组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内毒素显著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肠屏障损伤模型中,血清D-乳酸浓度与小肠损伤Chiu氏评分呈正相关。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和内毒素动态分析发现术后第1日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术后第6日血清CIT含量显著下降;术后血清内毒素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 结论: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D-乳酸及内毒素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屏障损伤均具有评估价值。联合分析可提升预测价值,有助于完善肠屏障功能临床诊治指标体系。

  • 标签: []肠屏障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瓜氨酸 D-乳酸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患者实施屏障修复乳+中医外治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同年12月,将此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2),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屏障修复乳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中医外治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患者实施屏障修复乳+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中医外治法 屏障修复乳 玫瑰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整体性护理对直肠癌患者心理状况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直肠癌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个体整体性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与肠道屏障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肠道屏障功能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整体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心理状况与肠道屏障功能。

  • 标签: 直肠癌 个体整体性护理 心理状况 肠道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对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评估作用,并探讨ASL成像分型预测血管开通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内及术后即刻完成ASL序列、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MRI检查及Xper CT检查并进行成像分型,于术后24~48 h内复查头颅CT平扫观察出血转化情况并依据有无出血转化发生分为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对比2组患者间ASL序列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DCE序列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及ASL、DCE和Xper CT成像分型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系数检验ASL、DCE和Xper CT成像分型间的一致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5例术后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组患者的rCBF值(1.57±0.18)、Ktrans[0.072(0.0455,0.117)/min]明显高于未出血转化组[1.14±0.04、0.032(0.024,0.03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ASL、DCE、Xper CT成像分型分布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ASL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6例DCE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5例Xper CT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22例患者中ASL序列与DCE序列的成像分型一致性强(加权Kappa系数=0.941,95%CI:0.862~1.020,P<0.001)。结论ASL对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评估作用较强,ASL成像分型Ⅲ型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相对较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亚急性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对比增强 Xper CT 血脑屏障通透性 出血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氢生理盐水(HRS)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RS组。HRS组大鼠在小肠缺血第30分钟时腹腔注射HRS(10 mL/kg);模型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9 g/L盐水(10 mL/kg)。小肠缺血持续45 min,再灌注6 h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7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回肠黏膜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免疫荧光(IF)检测黏连蛋白1(ZO-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回肠黏膜Occludin、ZO-1和Lysozyme蛋白表达,实时荧光PCR(qPCR)检测Lysozyme和α-defensin的mRNA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HRS组大鼠血清TNF-α与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62.02±29.97) ng/L比(113.40±44.58) ng/L,(21.68±0.35) ng/L比(28.29±3.49) ng/L ];IL-17A水平升高[(28.18±5.28) ng/L比(15.10±3.60) n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HRS组大鼠回肠黏膜Occludin染色较深,表达均匀连续。IF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HRS组大鼠回肠黏膜ZO-1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增加,分布连续清晰。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HRS组大鼠回肠黏膜Occludin与ZO-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0.79±0.06比0.54±0.04,0.91±0.11比0.51±0.13);Lysozyme的蛋白表达减少(1.50±0.40比2.99±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HRS组大鼠Lysozyme的mRNA表达降低(1.64±0.33比2.20±0.40);α-defensin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0.82±0.19比0.47±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RS通过维持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及调节抗菌肽α-defensin和Lysozyme的分泌减轻大鼠IIRI。

  • 标签: 富氢生理盐水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 抗菌肽
  • 简介:摘要血脑屏障(BBB)存在于血液和脑之间,可选择性地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大脑,保持其内环境的稳定。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参与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并影响着治疗预后。本文介绍了BBB的基本结构并就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BBB破坏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发展转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脑屏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本维莫德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皮肤屏障蛋白合成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采用0.1 ~ 1 000 μmol/L本维莫德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部分HaCaT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基,刺激剂组加入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本维莫德组加入10 μg/L TNF-α和IFN-γ以及终浓度为1 ~ 10或1 ~ 100 μmol/L本维莫德,AhR拮抗剂组加入10 μg/L TNF-α和IFN-γ、10或100 μmol/L本维莫德以及10 nmol/L StemRegenin1(SR1),处理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22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水平,RT-PCR检测HaCaT细胞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P450 1A(CYP1A1)、聚丝蛋白、内披蛋白、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TAR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聚丝蛋白、内披蛋白、TSLP和STAT1及磷酸化STAT1(p-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本维莫德对HaCaT细胞中AhR核转位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Student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0.1、1、10、100、1 000 μmol/L本维莫德干预HaCaT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2 ± 2.4)%、(85.4 ± 11.9)%、(52.8 ± 14.0)%、(39.4 ± 7.9)%、(27.5 ± 3.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2.5,P < 0.001),50%抑制浓度为48.54 μmol/L。与刺激剂组相比,10和100 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上升(F = 16.110,P < 0.001),但100 μmol/L组IL-22(F = 6.884,P < 0.001)和10、100 μmol/L组TARC水平(F = 7.052,P < 0.001)显著下降。与刺激剂组相比,1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CYP1A1 mRNA表达(P = 0.004)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FLG mRNA表达(P = 0.040)水平显著增高,而10 μmol/L组TARC mRNA和10 μmol/L组TSLP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 < 0.01),而刺激剂组和本维莫德组间AhR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93)。与刺激剂组相比,10 μmol/L本维莫德组聚丝蛋白(P = 0.020)和1、10 μmol/L本维莫德组内披蛋白表达水平(P < 0.001)显著上升,而10 μmol/L 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1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p-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与100 μmol/L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IL-10分泌水平显著下降(t = 4.794,P = 0.003),TSLP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t = 3.769,P = 0.005);与10 μmol/L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IVL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 = 5.117,P = 0.002),TSLP蛋白表达显著上升(t = 3.117,P = 0.043),p-ST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 = 1.400,P = 0.71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和1 μmol/L本维莫德组中AhR绿色荧光主要表达于HaCaT细胞胞质中,细胞核中基本无荧光表达;而在10 μmol/L和20 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可见高密度绿色荧光。结论本维莫德可通过活化AhR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调节炎症因子分泌,上调皮肤屏障相关因子的产生和抑制STAT1磷酸化。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角蛋白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类 本维莫德 芳香烃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3月--2017年03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0例。常规组予以水杨酸软膏外用,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TEWL(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异位性皮炎患者外涂复方氟米松软膏予以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皮肤屏障功能,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异位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乌司他丁(UTI)对炎症状态下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具体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为研究对象,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及RhoA过表达细胞模型,分别用UTI和TNF-α处理细胞,采用Transwell法、TEER法检测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关键分子(RhoA、ROCK2、MYPT1、p-MYPT1及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作用后EA.hy926细胞电阻值明显降低,细胞通透性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67±4.04)Ω/cm2vs(67.17±3.81)Ω/cm2,t=10.435,P<0.01],细胞内RhoA、ROCK2、p-MYPT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cadherin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可逆转上述变化情况;与UTI处理组相比,RhoA过表达细胞模型中RhoA、ROCK2及p-MYPT1的表达显著增高,VE-cadherin表达降低,细胞通透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空载病毒组中上述分子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通透性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TI能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 标签: 乌司他丁 炎症 内皮屏障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和血脑屏障(BBB)的损伤情况及电针水沟穴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基础上,参照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联合注射的方法造模。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按6h、1d、3d、7d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和伊文斯蓝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EB)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 标签: 电针 水沟穴 脑出血 脑水肿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外科及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94例,年龄33~81岁,体重48~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7):常规麻醉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组(D组)。D组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 15 min,随后以0.5 μg·kg-1·h-1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于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输注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和术后7 d(T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细菌内毒素(BT)、TNF-α及IL-6浓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D组T1,2时血清DAO、D-LAC、BT、TNF-α及IL-6浓度降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需呼吸循环支持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肠梗阻 肠黏膜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在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过程中极易发生皮肤黏膜屏障损伤,进而引起急、慢性皮炎和继发感染,还会加重原有皮肤疾病。本文围绕手部清洁、手套佩戴和使用口罩与护目镜所产生的问题,以及针对消毒紫外线、眼、耳、鼻、口腔、头发的皮肤黏膜屏障防护,介绍了具体防护措施及建议。为了保护皮肤黏膜屏障,应严格遵守穿戴防护设备及消毒清洁的规范,防护不足与过度都会对皮肤黏膜屏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建议积极采用保湿等保护皮肤措施。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 皮肤黏膜屏障 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共纳入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NEC患儿78例,按照Bell分级法将患儿分为NECI级(44例,占56.41%)、NECII级(28例,占35.90%)、NECIII级(6例,占7.69%)三组。应用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并结合其他的实验室指标(WBC、PLT、CRP、PCT)评估其在NEC患儿疾病分级中的意义。结果(1)常见实验室指标在NEC分级中的意义:①NEC患儿的WBC、CRP和PCT3项指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而PLT低于正常新生儿(P<0.05);②WBC随着NEC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但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LT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降低,NECIII级明显低于NECI级和II级(P<0.05),但NECI级和II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CRP水平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其中NECI级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NECII级与III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同样,血清PCT水平也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升高,NECI级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NECII级与II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NEC分级中的意义:①NEC患儿的血清D-乳酸、DAO和内毒素3项指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②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各级别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是较好的反映肠道屏障功能的指标,在血清中的浓度随着NEC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在NEC的诊断和分级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其他常见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Bell分级 肠道屏障功能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等渗盐水组(A组),对照组(B组)和鱼油治疗组(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模成功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大鼠TNF-a及CRP浓度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经ω-3鱼油脂肪乳治疗后炎症反应明显减弱,肠粘膜屏障功能有所改善。

  • 标签: &omega -3鱼油脂肪酸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粘膜屏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的60例患者来分析研究,其中15例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一组。有15例是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二组。有15例是胃肠部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三组。有15例是单纯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粪便菌落组织。将前三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三个研究组患者的尿液里PEG600的量比对照组高。说明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通透性比普通人群要高。粪便中菌群失调患者的肠粘膜通透性和普通群体无差异性,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粘膜通透性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细菌移位的两个互不相干因素。结论肠黏膜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对其肠黏膜通透性进行改善,保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慢性消化病 患者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微生态 关系
  • 简介:目的了解烧伤犬休克期经肠道补充高渗盐糖溶液(HEGS)进行复苏后,肠道屏障及脏器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4只35%TBSAⅢ度烧伤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补液(NF)组、静脉等渗补液(II)组、肠内等渗补液(EI)组和肠内高渗补液(EH)组,每组6只。2个等渗补液组于伤后30rain分别通过静脉或肠道给予含50g/L葡萄糖的生理盐水,24h补液量为4mL·kg^-1·%TBSA^-1(前8h匀速输入总量的一半,后16h匀速输入另一半);EH组经肠道输入HEGS(含18g/L氯化钠、50g/L葡萄糖),伤后24h内补液量为2mL·kg^-1·%TBSA^-1,补液方式同前。测定各组犬肝肾功能指标[血清AL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肌酐、尿素氮水平]、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伤后24h肠黏膜Na^+-K^+-ATP酶活性。结果各组犬血清ALT活性相近。3个补液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普遍低于NF组;伤后2hCK—MB活性均明显升高,EH组伤后2~8h低于NF、II组。II、EI、EH组血清DAO活性于伤后4h或6h起逐渐降低,分别为(3.9±0.6)~(3.6±0.5)U/L、(4.8±0.4)~(2.8±0.8)U/L和(6.4±1.8)~(3.5±0.8)U/L,均显著低于NF组(12.5±0.4)~(9.7±1.1)U/L(EH组与NF组比较,伤后4、6、8、24ht值分别为10.25、12.44、17.99、16.21,P值均小于0.05)。伤后24h各组肠黏膜Na^+-K^+-ATP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II组、EH组、EI组、NF组(前3组与NF组比较,t值分别为10.09、8.32、4.96,F值为26.79,P值均小于0.05)。结论HEGS对烧伤休克犬的肠黏膜屏障无明显不良影响。与NF比较,HEGS能显著改善伤犬心、肝、肾功能;减少1/2补液量,能达到与肠内或静脉输入等渗盐糖溶液相似的复苏效果。

  • 标签: 烧伤 补液疗法 盐水 高渗 肠黏膜 内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素饮食联合益生菌治疗对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腹型HSP患儿100例,分为实验组1(加纤维素饮食)、实验组2(加益生菌)、实验组3(加纤维素联合益生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5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正常组。分别于入院、治疗7 d、1月、3月时检测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DAO、D-乳酸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治疗后血浆DAO、D-乳酸持续性降低。3月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正常儿童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3最接近正常值。结论腹型HSP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受损,纤维素饮食和益生菌可促进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并逐渐接近正常。

  • 标签: 肠黏膜屏障 菌群失调 益生菌 饮食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口服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周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C 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结肠癌 肠黏膜屏障 肠内营养 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