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标签设计,10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氟西汀治疗组,治疗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疗效,意向治疗分析法(IntenttoTreatAnalysis,ITT)处理研究数据。对中途退出或失访的病例按照末次观察推进法(LastObservationCarriedForward,LOCF)处理缺失值。结果治疗8周脱落率艾司西酞普兰组低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21%:41%,χ^2=4.82,P〈0.028);完成8周疗效观察的病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0.3%;氟西汀组有效率8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282,P=0.673);ITT分析显示两组8周时疗效显著性差异,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早于氟西汀组,且不良反应率低于氟西汀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和耐受性均优于氟西汀。
简介:目的随机选择21例患者,分成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和窦房结功能低下组。方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使用美托洛尔和普奈洛尔2种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与阿托品合用阻断植物神经,测定心脏固有心率(IHR)。并在阻断植物神经前后测定窦房结功能的另2项指标(SNRT及SNRTc)。观察2种药物的测定结果,以探讨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应用新的β受体阻滞剂替代普奈洛尔测定IHR的可行性。结果美托洛尔与普奈洛尔测得IHR值分别为,正常组:(94.9±8.7),(92.4±10.2);低下组:(75.0±9.4),(73.4±9.4),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25),阻断植物神经前后的其他2项电生理学指标(SNRT及SNRTc)亦无显著性差异(P>0.1)。
简介:亲爱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读者朋友们:光阴荏苒,岁始更新。2012年医生同仁们谈的较多一句话是“你幸福吗?”我却对幸福有不同拙见。幸福也许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也许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幸福也许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也许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但是,在今天,对于我及我的同事们来说,幸福却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尔辛苦为尔甜”的欣慰,比如您,比如我,比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和她的编辑们……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68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0%和92.6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药不良反应均较轻,但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更轻微,与氟西汀比较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均是安全有效,尤以艾司西酞普兰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临床治疗阶段,取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的具体构成,在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分组参照为:随机抽样法,且2组研究对象临床检查后,疾病确诊为:抑郁症,其入院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其中,氟西汀治疗在25例抑郁症患者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另外25例抑郁症患者中应用,将其分别设为研究对照组、研究实验组,比较疗效,内容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失眠、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结果:(1)比较HAMD评分,治疗前的组间数据无意义,P>0.05;治疗后阶段,评测实验组,其具体评分相比对照组(15.11±2.32),实验组(9.07±2.58)低,P<0.05;(2)关于总有效率,氟西汀治疗数据为76.00%(19/2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数据为96.00%(24/25),对比发现,后者较前者高,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具备优势,P<0.05;(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8.00%,2/25)VS对照组(32.00%,8/25),评测数据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在抑郁症状、其他不良症状较好改善,促进总有效率提升,预防抑郁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发生率方面,相较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有明显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草酸艾斯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情感障碍以及抑郁情况相差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感障碍以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产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患者的情感障碍使患者能够逐步回归正常生活,而且此种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药效能够被很好地吸收,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