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生产方式落后等正El益阻碍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牵动着所有地球人的神经。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所研究和探讨的对象是大地表面的现象和事物。它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正确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的教育,使学生步人社会后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人。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一、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初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中蕴藏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要充分理解,深入发掘。这样才能找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结合点和切入点:1.环境观和资源观教育内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水、土地、空气、矿产、动物、植物……离开它们中的任何一样,人类都将无法存续。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环境的压力却明显加大。教材中大量的篇幅、图片显示着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无计划开采、滥砍乱伐、水源污染等环境遭破坏的信息,为教师提供了详尽的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简介:毕淑敏是以中篇小说《昆仑殇》走进文坛的,之后的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预约死亡》《女心理师》等,赢得了广大读者。她的散文尽管没有小说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却以其独特的题材,富有个性的处理方法,鲜活且包含哲思的笔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作家王蒙曾这样评论,他从来未曾见过像毕淑敏那样“规规矩矩的作家走文学之路”。当然,这指的是毕淑敏的人品与文品。而就毕淑敏的文章作法来说,笔者认为她是非常特立独行的。可以说一部有一部的写法.一篇有一篇的技巧。分析她的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可以深切体会到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