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学习方法、内容、模式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均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中医儿科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入临床后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临床笔记,总结跟师经验,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沟通能力,掌握儿科病史收集的技巧,才能适应并顺利完成中医儿科学的临床实习任务。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是一项新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及一些器官的良性疾病的治疗。改进影像监控技术及提升超声换能器的聚焦效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 标签: 聚焦超声手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 影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和分析在临床外科医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某医学院的临床外科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所涉及的学生一共有80名,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PCMC教学模式,然后针对两组的具体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 标签: PCMC教学模式 临床外科 医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以现代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模式和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免穿刺,直接行微创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0月28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术前未行前列腺穿刺直接行3D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以磁共振(MRI)、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核素分子影像检查(PSMA-PET/CT)等为主的综合诊断技术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记录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等。结果17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9±11)μg/L,核磁结果:14例外周带存在异常信号,1例提示前列腺炎症,1例提示前列腺增生,1例提示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PSMA PET/CT结果:17例均提示异常高表达灶,前列腺癌可能。直肠指诊:前列腺为Ⅰ或Ⅱ度大,10例质硬,余质韧,2例可触及结节,其余均未触及明显结节。3例患者既往行一次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未发现前列腺癌。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45~120(85±21)min,术中出血量5~100(25±18)ml,恢复进食时间(14.3±4.4)h,排气时间(23±10)h,下地活动时间(22±7)h,拔除引流管时间(3.7±0.8)d,术后住院时间(4.9±1.2)d,拔除尿管时间(7.4±1.5)d。术后中位随访6.5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尿控率为81.3%,术后3个月尿控率为92.3%,术后6个月尿控率为100%;术后PSA(0.08±0.08)μg/L,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1)。术前生活质量评分(57±5)分,术后为(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现代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方法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免穿刺,直接行微创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目前阶段需谨慎开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术前免穿刺 前列腺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
  • 简介:摘要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包括特发性臂丛神经炎、原发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胸廓出口综合征、医源性损伤等,临床表型复杂,可累及臂丛的任何神经。肌电图检查能帮助确定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核磁共振和超声可发现臂丛神经结构的异常,辅助诊断。

  • 标签: 臂丛神经病 非创伤性诊断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从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内容的丰富,加强医患沟通以及完善临床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结合临床的实际经验,进行了深度的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领创教学管理的效率,丰富临床教学的内容,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 标签: 临床教学 管理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探索肝癌精准治疗,建立肝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16年6月间华西医院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5 6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多分类器融合模型计算治疗方案推荐系数,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DeepSurv算法实现生存风险和复发风险的预测,并进一步对比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利用Siamese-Net算法得到相似病例结果。结果治疗方案推荐系数的Top-1准确率和Top-2准确率分别为82.36%和94.13%;在华西医院内部使用验证过程中,与多学科会诊治疗方案的匹配准确率达95.10%。生存风险模型得到的C-index值为0.735(95%CI:0.70~0.77),各风险组的Kaplan-Meier曲线经log-rank检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风险模型得到的C-index值为0.705(95%CI:0.68~0.73),各风险组的Kaplan-Meier曲线经log-rank检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较为准确地进行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方案推荐和治疗预后预测。

  • 标签: 肝肿瘤 人工智能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医学检验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提升 ,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中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习更具系统性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为其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变夯实基础。

  • 标签: 临床检验 基础理论 实践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技能学考核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方法:本文中的所有临床技能考核中,共 355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学生采取临床技能考核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分数、实际操作能力与教学满意度,判断临床技能学考核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不论是在实践能力评分方面还是理论成绩上都要比对照组高,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得出,获得了大部分的学生与老师的认可,差异是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的, P<0.05。结论:在对临床技能学考核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了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的值得在教学中实施与借鉴。

  • 标签: 临床技能学考核 形成性评价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FR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4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明确诊断Castleman病患者31例,分析其中符合TAFRO综合征的6例病例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纳入TAFRO综合征诊断的患者6例(男5例),平均年龄41.5岁(27~59岁)。患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热、血小板减少、多浆膜腔积液、器官肿大和(或)全身水肿、肾功能损害。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6例(6/6)白细胞介素6均升高,4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查均升高,6例HIV均阴性,4例行人类疱疹病毒8检查均阴性,6例病理诊断中浆细胞型3例,混合型2例,透明血管型1例。2例患者行肾脏活检,1例符合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伴亚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另1例为继发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行CHOP方案化疗,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单抗类药物治疗,其中1例5年后死于病情进展,另5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TAFRO综合征发病罕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TAFRO综合征 Castleman病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外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2019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连续诊治的241例头颈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夹层部位将患者分为颅外动脉夹层(EAD)组和颅内动脉夹层(IAD)组,241例患者中,EAD组81例,IAD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AD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分较高(P=0.015),头痛(58.8%比37.0%,P<0.001)、夹层动脉瘤(76.3%比38.3%,P<0.001)更常见。而EAD组患者多有头颈部轻微伤病史(11.1%比4.4%,P=0.047)并常累及前循环(77.8%比20.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轻微创伤史(OR=3.53,95%CI 1.04~11.97,P=0.042)、累及前循环(OR=0.09,95%CI 0.05~0.19,P<0.001)、夹层动脉瘤(OR=4.98,95%CI 2.80~8.84,P<0.001)、头痛(OR=2.42,95%CI 1.39~4.20,P=0.002)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AD常累及前循环,既往多合并头颈部轻微伤病史,IAD更易出现头痛症状,更易形成夹层动脉瘤,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较重。

  • 标签: 颅内动脉夹层 颅外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3月12日当天正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87例COVID-19确诊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5.2±17.1)岁,其中男性占59.8%(52/87),女性占40.2%(35/87),75岁及以上的患者占比34.5%(30/87),60~74岁占比31.0%(27/87)。入院时患者即存在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9.9%(26/87)和12.6%(11/87),入院1周后上述指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5.3%(22/87)和4.6%(4/87)。入院时BUN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28.7%(25/87)。入院时SCr正常,1周后较入院时升高的患者占比16.1%(14/87),升高幅度≥26.5 μmol/L的患者仅2例,均为75岁以上老年人。结论COVID-19患者严重肾损伤的情况并不多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应注意COVID-19老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合并的肾损伤。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血尿素氮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的14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受者作为对象,总结同侧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方式受者的结局、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受者随访1~45个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肾功能指标提示,血清肌酐在术后第7天恢复至142.4(108.6,213.4)μmol/L。胰腺功能指标如期下降至参考范围。血淀粉酶在术后7 d内偏高,为160.5(109.3,249.8)U/L,随后下降,尿淀粉酶趋势与血淀粉酶相似,术后第7天为240(121.0,370.0)U/L;糖化血红蛋白术后1个月下降至参考范围内,为5.8%±1.4%,主要内科并发症为感染[肺部感染26.03%(38/146),泌尿系感染26.03%(38/146),腹腔感染4.79%(7/146)]、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5.8%(8/146),移植胰/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18.49%(27/146),移植肾合并移植胰急性排斥反应6.85%(10/146)]、消化道出血30.82%(45/146),其中严重出血3.42%(5/146)。主要外科并发症为切口愈合不良,占10.27%(15/146),严重的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动静脉血栓形成,占2.05%(3/146),肠漏占0.68%(1/146)。1、3年人、肾、胰腺生存率均分别为92.5%、91.5%、89.0%,死亡删除的移植肾1、3年生存率为均为99.3%,死亡删除的胰腺1、3年生存率均为95.0%。结论严格供受者器官功能的评估,积极预防、诊断和处理内外科并发症,同侧胰肾联合移植的术式具有手术操作更简单、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胰腺移植 肾移植 肾功能 胰腺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在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收治的 1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单号单双数将孕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68例,其中参照组孕妇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孕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观察和比较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参照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61.76%、 79.41%、 86.76%,研究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88.24%、 97.06%、 98.53%,由此可见,研究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护理满意度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中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孕妇的护理满意度得到进一步增强,自然分娩率有所提高,孕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对孕妇以及胎儿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孕期健康教育 妇产科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教学是医疗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其在内容和方法上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性整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整合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我院妇科实习的临床本科学生 110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采用腹腔镜教学法,充分利用腹腔镜技术对其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间教学效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实验组实习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临床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适应当前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和医疗环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实习 腹腔镜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表碱烧伤患者视网膜电图(ERG)波形的振幅变化,并探讨功能学检查ERG在碱烧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碱烧伤患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60岁,总计伤眼15眼作为碱烧伤组;选择机械性单眼外伤患者的对侧眼1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行ERG检查,观察并分析比较碱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反应波幅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碱烧伤组暗适应0.01ERG b波振幅[(137±23)μV比(348±14)μV,P<0.001],暗适应3.0ERG和暗适应10.0ERG a波振幅[(172±20)μV比(335±17)μV;(220±21)μV比(368±19)μV,均P<0.001],暗适应3.0ERG和暗适应10.0ERG b波振幅[(359±21)μV比(610±20)μV;(384±21)μV比(612±19)μV,均P<0.001],暗适应3.0ERG振荡电位(OPs)振幅[(94±13)μV比(209±8)μV,P<0.001]均降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碱烧伤组明适应3.0ERG a波振幅[(40±4)μV比(58±3)μV,P<0.001],明适应3.0ERG b波振幅[(90±11)μV比(146±6)μV,P<0.001],明适应3.0闪烁光反应[(93±11)μV比(166±10)μV,P<0.001]均降低。结论碱烧伤除了造成眼表形态学改变,同时也引起眼视功能学的改变。

  • 标签: 眼烧伤 视网膜电描记术 碱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