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于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入院,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行血栓抽吸术,同时血栓弹力图检测示氯吡格雷低反应。增加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1次/d。1个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示二磷酸腺苷的抑制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作为常见临床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污染逐渐严重,导致逐年增多心血管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严重威胁,同时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经济负担。当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治疗为进行药物治疗,然而治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凶险前置胎盘行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到2015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凶险前置胎盘患者3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介入治疗,1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期间围手术其护理要点。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现量大于3000ml的患者仅有1例,占比6.67%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12例(80.00%)出血量大于3000ml(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平均输血量为(309.35+120.13)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52.39+236.24)ml的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一例病患手术结局为子宫切除,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例病患子宫切除的比例(P<0.05)两组患者手术输血患者比例、手术后恶露量以及手术前后血色素差值,术后髂内动脉栓、塞胎盘粘连及植入以及双侧下肢静脉血栓等手术结局患者比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凶险前置胎盘患者,注意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切除及大出血的风险。

  • 标签: 髂内动脉预置球囊 凶险性前置胎盘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及诊断满意度。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实验组IMT大于对照组,PSV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诊断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0.00%。实验组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实施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病情预测评估提供指导,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超声检查 冠心病 预测诊断 价值评估
  • 作者: 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长沙医学院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脐带是由羊膜包裹的体蒂和卵黄囊逐渐形成,正常脐带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1]。它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动脉由胚胎期尿囊动脉演变而成[2]目前对于SUA的发生机制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一条尿囊动脉闭锁或发育不良所致。单脐动脉在单胎活产婴儿发生率为0.46%,多胎妊娠中为0.8%,SUA合并畸形系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畸形的新生儿中为6.1-11.3%。据文献报告13-三体和18-三体较易受累,最常见为18-三体综合征[3],而21-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很少出现单脐动脉。在伴有单脐动脉的多数非整倍体胎儿,超声可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此时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总结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对16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重点阐述了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体位的要求;术区伤口的包扎及压迫;术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状态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有无出血倾向;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成功的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更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完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通痹汤对弥漫冠状脉狭窄患者左心功能及活动耐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136例弥漫冠状脉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通痹汤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4.12%(64/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73.53%(50/6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通痹汤 弥漫性冠状脉狭窄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退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把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标准对两组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优21例,良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13例,良6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为63.3%。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80.5±9.9)min,出血量(109.6±9.8)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5.5±20.5)min,出血量(395.2±25.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手术对腰椎稳定性负面影响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皮全脊柱内镜 精准减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腱鞘炎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9年1至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行常规切口手术,后者行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疗效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以95.00%的治疗有效率而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可助力患者收获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生活质量 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 简介: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发作区闷痛、心悸半月于2003年12月23日由急诊以冠状动脉心脏病变异型心绞痛、短阵室速收入院。患者否认有传染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吸烟20年,20支/d,饮酒20年,10年250~500g/d,近10年500g/d,无药物过敏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区闷痛、心悸、出汗、乏力、烦躁不安、四肢发

  • 标签: 变异型心绞痛 合并症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雷帕霉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除了药物洗脱支架以外,口服雷帕霉素能够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口服雷帕霉素经过肝脏代谢,半衰期较长。通过蛋白质合成、p70^S6激酶(p70^S6K)、G1期周期素和其依赖激酶等途径抑制细胞增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口服雷帕霉素可以降低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率,较药物洗脱支架更为经济。其剂量、给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确认。口服雷帕霉素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的选择。

  • 标签: 口服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运用于动脉瘤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实验样本纳入为我院50例动脉瘤栓塞患者,随机划分25例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是观察组,25例传统基础护理是对照组。观察生活质量和知信行评分、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生活质量和知信行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运用于动脉瘤栓塞患者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 脑动脉瘤栓塞 知信行水平 生存质量 自我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伴代谢腑病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以临床药师参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代谢病患者的治疗为例,从药品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的监护等内容,提出合理化用药方案,分析治疗全过程。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代谢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发杯了但极作用和临床治疗的监护作用,提高了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代谢性脑病 临床治疗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