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方式,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方式,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理想的效果,对患儿造成创伤更小,有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和传统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20年~2021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传统治疗A组,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切口长度、操作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A组,且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优于A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导致骨不连的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有效低于对照组,因此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相比常规治疗更具有安全性,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对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预后都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传统组的治疗方案为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则为试验组的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 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过程中,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大幅度缩短,值得临床采用。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用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的方法。方法:选用CHIRALCELOD-H色谱柱(250mm×4.6mm,5μm),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比例、酸性添加剂比例及流速对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下列拆分条件:以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80∶20∶0.05,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nm,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右旋体和左旋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6min和12.0min,分离度为1.6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的分离和质量控制。
简介:目的探究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单双数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8.2±1.5)周,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的(14.6±2.6)周时间更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3.75%),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8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的骨折康复,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有效且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骨折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手掌指关节周围结构往往较为精细且结构复杂,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骨折状态,所以为了解决掌部骨折的固定和复位问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固定1。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造成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随机抽取出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单双数抽签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中性别信息为(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5.9±4.3)岁;实验组中性别信息为(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6.2±5.1)岁;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并将上肢进行外展,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部位切开。根据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切口制作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保护患者手上的粗大神经和静脉,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骨折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微型钢板对患者进行手指钢板内固定,而在手术完成后不对患者进行石膏外固定,做好术后抗感染和药物治疗。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将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卡方值进行统计检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愈合时间数据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4例,由单双病号分组,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2例,分别实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传统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减轻关节疼痛感,可促进患者骨折预后恢复。
简介:目的:总结半环槽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及骨延长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2001年以来,我科用半环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及骨延长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2-3年随访,优良率95%,76例在一年内痊愈,3例年龄超过65岁因骨质疏松3年恢复,1例无随访,1例内固定后骨不连接改为外固定手术。结论:此法有牢稳、可靠性,特别运用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各种骨不连接及肢体延长。外固定后对骨折对位不良,可随时调整外固定支架使骨折复位进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通过骨延长,弥补了临床治疗大块大段骨缺损的空白,半环槽外固定器的特点,可供多方向穿针,调节方便简单、稳固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收集 2014年 2月至 2015年 1月我院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82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 41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 41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髓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共计80例,均匀划分为两组,将其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P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机器人导航下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100例接受机器人导航下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50)、实验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n=50),探究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6h、24h、48h、72h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便秘)差异。结果:对机器人导航下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6h、24h、48h、72hNRS评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等数据,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对一例寰枢关节脱位经口咽松解、寰枢关节复位、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有计划地精心护理。结果: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得到很好的康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个案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较好,同时为此类手术患者的护理积累了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 0-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2例(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寰枢椎骨折的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1例)采用徒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41例)采用0-arm导航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于A组,B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对寰枢椎骨折的患者,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诊的6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4例,给予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给予观察组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将两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伸直角度(178.63±1.61)度、弯曲角度(150.36±2.37)度、提携角(6.77±1.05)度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可以提升疗效,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2020年6月到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6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试验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Oswestry指数变化。结果: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Oswestry指数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Oswestry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更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