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MN患者89例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2±13.1)岁,病程7d~84个月,平均病程(12.4±18.2)个月,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年龄小于20岁(小于20岁组)4例,年龄20-39岁(20-39岁组)22例,年龄40-59岁(40-59岁组)52例,年龄60岁以上(60岁以上组)11例。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病理分期、免疫荧光检查等。结果89例IMN患者发病年龄以40-59岁组为最高峰(52例,占58.4%);临床表现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66例,占74.2%),其次浮肿(63例,占70.8%)。不同年龄组IMN患者临床指标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24h尿蛋白定量年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尤其是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明显高于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病理资料显示,4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患者肾脏病理指标中肾小管一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严重,病理分期以Ⅲ期最常见(34例,占38.2%)、其次Ⅱ期(20例,占22.5%);免疫荧光以IgG沉积最多见(86例,占96.6%)、其次为C3沉积(55例,占61.8%)。结论IMN患者以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多见,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40岁以上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严重,故对IMN患者应早期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疾病病理类型及疾病进展情况,对实施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进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活检 年龄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及肾脏瘦素受体(Ob-R)表达变化。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在8周末测量大鼠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24h尿蛋白排泄量等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免疫组化检测Ob-R在肾脏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胰岛素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24h尿蛋白排泄量轻度升高。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瘦素明显升高,同时糖尿病组肾脏Ob—R表达水平下降,二者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高血清瘦素可能对肾脏0b-R表达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瘦素 血糖 胆固醇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氟沙坦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42例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50mg/d)治疗,治疗组采用氯沙坦(50mg/d)胰激肽原酶(120u/d)联合治疗,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12周后各纽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Alb)、尿球蛋白(β2-MG)、尿糖蛋白(Tm)、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MAP、血清Scr和BUN、尿白蛋白、尿球蛋白、尿糖蛋白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尿Alb、β2-MG、THP下降更为明显,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出,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氯沙坦 胰激肽原酶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中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143例原发性IgAN患者肾穿刺前新鲜晨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lb、TRF、IgG、α1-MG、β2-MG浓度;收集患者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以及病理分级、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管病变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3例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升高比例分别为95.8%、100%、91.6%、63.6%、74.1%。IgAN患者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肾功能异常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尿IgG、α1-MG、β2-MG明显升高。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随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加重,尿Alb、IgG、α1-MG以及TRF明显升高;随血管病变出现,尿α1-MG明显升高。结论: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多种反应疾病进展临床及病理指标变化一致而又各有侧重,可以更全面地反映IgAN患者肾脏病变程度,对判断病情、随访疗效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标签: IGA肾病 尿蛋白 病理
  • 简介:肥胖会对男性生殖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肥胖低睾酮水平和促性腺激素改变有关。男性肥胖已经被发现男性生育力下降有关,但由于影响性质和程度不同,肥胖精子参数相关性数据存在争议。一些新研究领域出现,如遗传多态性和睡眠呼吸暂停,将有助于解释研究结果差异性。已经发现睡眠紊乱男性睾酮生成变化和性腺功能低下有关,也可能与勃起功能障碍有关。睡眠紊乱不育和精子参数关系还有待研究。忠有性腺功能低下和不育男性应该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症筛查。对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治疗可以改善睾酮水平和勃起功能。

  • 标签: 不育 男性不育 生殖能力 睡眠呼吸暂停 超重
  • 简介: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临床病理之间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一个指标,足细胞尿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预后还有待证实。

  • 标签: IGA肾病 穿刺活检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S398对PC-3细胞增殖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COX-2mRNA表达;酶联免疫测定法(EusA)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PGE。释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PC-3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NS398浓度增高,PC-3细胞COX-2mRNA表达和PGE。释放水平呈下调趋势;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0、200μmol/LNS398对PC-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结论NS398可能通过COX-2依赖性途径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环氧化酶抑制剂 增殖 凋亡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白浊”、“白淫”或“淋病”等范畴。其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复杂,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难治愈而易于复发,而且他还是造成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重要原因之一。西医至今尚未找到良好治疗方法。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40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体针治疗,两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配合治疗 体针治疗 疗效观察 头针 性功能障碍
  • 简介: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0例,采用体针配合头针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体针治疗,两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淋病 体针 头针 配合治疗 体针治疗
  • 简介: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并不少见,且恶性程度高。现将我院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肾盂癌伴腰大肌胸椎转移者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肾盂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37例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经后腹腔入路(22例A组)腹腔入路(B组)组15例两种途径手术特点、技术方式、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及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85.6min,B组103.9min(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A组2(13)d,B组4(3~6)d(P<0.05),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45.9±5.2)mL,B组(49.1±5.7)mL(P>0.05);在引流管拔除时间:A组(6.1±0.7)h,B组(54±0.9)h(P>0.05);住院天数:A组(7±2)d,B组(6±1)d(P>0.05),以上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48个月。34例术后未见乳糜尿复发,两组分别有1例复发,症状较轻。两组手术入路方式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疗效可观,相比经腹腔入路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优势,是目前治疗乳糜尿首选手术入路方式。

  • 标签: 乳糜尿 肾蒂淋巴管剥脱术 后腹腔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数量活化功能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表达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DC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DCCD1a及CD83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TIDCs(用CD83标记)数量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 简介: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4水平变化对临床症状影响。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诊断Ⅲ型前列腺炎共76例。ⅢA型前列腺炎47例,ⅢB型前列腺炎2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估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列腺液(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分析各细胞因子变化和症状评分相关性。结果ⅢA、ⅢB型前列腺炎两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IL-4均和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0起主要相关;IFN-γ、IL-10、IL-4均和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Ⅲ型前列腺炎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和疼痛症状有关,其中IL-10可能起主要作用;但IFN-γ、IL-10、IL-4和排尿症状无相关。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IFN-Γ IL-4 IL-10
  • 简介: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疗效安全性,探讨补铁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试验前检测每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0例)和口服补铁组(20例),4、8、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 标签: 贫血 肾透析 治疗
  • 简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全球引起慢性肾脏病发生最主要病因,也是导致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患者病死率高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人群研究中,大约有45%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有DKD。大量临床资料表明,DKD会出现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是人体中调节钙磷代谢重要激素,主要作用靶器官为骨、肾脏和肝脏,最近有研究表明其心血管系统也有关。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2型糖尿病 甲状旁腺素 相关性 钙磷代谢紊乱 终末期肾脏病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对排尿控制影响。方法对7415例6~12岁儿童进行无记名回顾性调查,按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将其分为6组(每3个月龄差分一组,第一组:0~3月龄,以此类推,第六组:16~18月龄)。统计每组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月龄。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及各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把尿开始越早获得排尿控制年龄越小(第1组和第6组控制月龄分别为:19.9±7.2,25.9±6.2)。其中,1、2、3组间(1~9个月龄开始把尿训练)白天获得排尿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出生后前9个月进行把尿训练,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时间显著早于9个月后开始排尿训练。

  • 标签: 把尿训练 婴幼儿 排尿控制 开始时间 排尿训练
  • 简介:尿蛋白持续增多是肾脏损害标志,24h尿蛋白定量测定是长期以来“金指标”,但常常存在收集尿液繁杂、定时和定量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膀胱排空不完全、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影响结果准确性。为纠正此缺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改善肾脏疾病预后和生存质量指南(NKFK/DOQI)推荐了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法。

  • 标签: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肌酐比值法 相关性分析 晨尿 24h尿蛋白 肾脏损害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为难治疾病,过去认为多发于成年男子,近年来发现青年人发生率逐渐升高,而且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是因不育而来就诊,通过前列腺检查和化验前列腺液才发现。由于忽视了前列腺炎症,有的患者在治疗中妄投酒剂及补阳药,不但影响了精液质量,而且加重了前列腺炎症。

  • 标签: 前列腺炎 男性不育症 病例分析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