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尽管对于精液分析临床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但男性生育能力调查研究仍有赖于标准化精液参数分析。这现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育诊所尤其常见,其它可选择检测更复杂高级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这篇综述着重强调了世界卫生组织新精液分析手册描述精液分析方面的重要调整。手册中提到最重要变化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出版物作为参考来确定常态值临界值。除了上述变化,初步评估及操作方法大多数情况下与之前版本相同。此外,本文评估了男科学质量控制重要性,强调了对精子形态评价。rygerberg医院自1995年开始启动了世界卫生组织精子形态学培训计划。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已经确保了绝大多数参与者已经具有了精子形态判断技能。本文进步综合了当前精子功能试验,如诱导顶体反应,精子透明带结合试验,以及对精子质量影响(DNA完整性),精子功能检测与精子形态关系。

  • 标签: 男性不育 质量保证 精液分析 精子 精子浓度 精子功能
  • 简介:所谓血尿,是指新鲜尿液经离心沉淀,显微镜下检查,如果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尿液红细胞计数〉10万个或12h尿沉渣红细胞〉50万个尿异常现象。根据尿肉眼外观颜色可分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尿液外观颜色正常,仅在镜检时发现红细胞计数增多,称为镜下血尿。肉眼观即可发现尿有血,称为肉眼血尿。

  • 标签: 单纯血尿 慢性肾炎 主要表现 尿液红细胞计数 尿沉渣红细胞 肉眼血尿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1rC)密度影响,探讨AngⅡ肾小管损伤作用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A组给予AngⅡ(400ng·k^-1·min^-1)持续输注28d;B组A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3mg·kg^-1·d^-1);C组为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AngⅡ。每周末测量尾动脉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于第28天处死动物。心脏采血后,测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留取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D31HIF-1α分布及表达。结果A组血压尿蛋白较C组高(P〈0.01),B组血压尿蛋白较A组低(P〈0.05)。各组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1、C密度较C组低(P〈0.05),B组较A组高(PG0.05)。A组HIF-1α表达较C组高(P〈0.05),B组较A组低(P〈0.01)。结论缺氧可能是AngⅡ引起肾小管损伤机制之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低氧诱导因子1Α 毛细血管
  • 简介:目的比较小肾癌手助腹腔镜开放肾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行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手术方法失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切缘阳性率、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差异。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开放手术组平均肿瘤大小分别为(2.58±0.50)(2.62±0.60)cm(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0.2±38.9)(353.6±89.6)ml(P〈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27.6)(196.2±39.6)min(P〈0.05),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6.1±3.2)(35.2±2.8)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2.0)(12.3±3.0)d(P〈0.01),两组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随访3~2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较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不增加热缺血时间,手术效果相当。

  • 标签: 肾肿瘤 手助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突变型P53基因(m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BTCC组织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PCNA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BTCCmP53阳性表达率66%,PCNA阳性表达率76%;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PCNA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mP53PCNA阳性表达率浸润型肿瘤组、G2G3级肿瘤组、复发组均较高(P均〈0.05)。结论mP53PCNA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BTCC分期、细胞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突变型P53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本项研究评估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TURBT术后即刻单次膀胱灌注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时,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暴露时间或疗效关系。研究入组2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低危)经单次膀胱灌注THP(30mg)治疗,间隔定时间后检测肿瘤组织血液THP浓度。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浅表性膀胱癌 药物浓度 TURBT 蒽环类药物
  • 简介:患者,男性,25岁。持续蛋白尿、血尿7个月。入院时无不适,24h尿量1500ml。体检:P80次/min、BP18.7/13.3kPa(140/100mmHg),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TG7.04mmol/L、CHOL5.68mmol/L、HDL1.36mmol/L、LDL1.08mmol/L、BUN8.7mmol/L、SCr136.76μmol/L、Ccr65.12ml/min、TP53.88g/L、Alb28.71g/L、K^+4.23mmol/L、Na^+143.4mmol/L、

  • 标签: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低钾血症 慢性肾炎 肾病型 实验室检查 阳性体征
  • 简介:目的检测整合素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探讨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整合素β1、VEGF、MMP-9表达。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整合素β1、VEGF、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6%、64.41%55.93%,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6.67%,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间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整合素β1、VEGF、MMP-9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相关;整合素β1、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灶直径、单发/多发相关;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年龄相关;整合素β1与VEGF及MMP-9之间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β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并与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表明其具有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作用。整合素β1可能通过协同VEGF及MMP-9作用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整合素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Schwann鞘(即神经鞘)形成肿瘤,亦称为神经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神经组织,好发于颈神经或外周神经神经干,以四肢屈侧多见,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比率很低,其中发生于阴囊内报道更少~([1])。神经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直至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局部症状~([2])。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有完整病例资料者约为20余例。

  • 标签: 神经鞘瘤 文献复习 阴囊 泌尿生殖系统 肿瘤体积 周围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认识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小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化疗,死于癌复发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膀胱小细胞癌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 简介:患者,男性,40岁,农民.因反复尿频、尿痛、排尿困难30余年,左上腹包块4个月入院.30年前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后反复发作,未作进步诊治.4个月前感腹胀,左上腹扪及包块,逐渐增大.体检:左上腹膨隆,双肾区饱满,均可扪及肾脏,无叩痛,下腹正中可扪及13cm×11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KUB+IVP示膀胱巨大结石,双肾不显影.B超示膀胱结石,双肾积水.CT显示双肾重度积水,膀胱结石.血肌酐390.8μmol/L,尿素氮15mmol/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于2003年3月7日连续硬膜外麻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双肾双J管引流术,取出10cm×9cm×5cm大小结石枚,重520g,双输尿管置J管引流后腹部包块消失.术后9d拨出导尿管,排尿正常出院.术后3个月拨出双J管,复查血肌酐210μmol/L,尿素氮11.5mmol/L.随访半年患者无异常.

  • 标签: 膀胱巨大结石 尿痛 包块 肾重度积水 尿频 排尿困难
  • 简介:睾丸扭转(TT),是个多发于青春期男性泌尿急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不孕不育。睾丸扭转所致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睾丸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定作用。我们研究了褪黑激素单侧睾丸扭转大鼠同侧对侧睾丸氧化损伤效应:21只青春期雄性Wistar大鼠分成三组,每组七只,处理如下:第1组(假手术组):行左睾丸双边睾丸假切除术;第2组(I/R组):通过以下方式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顺时针720°旋转左侧睾丸2小时,2小时后复位):第3组(I/R+MEL组):大鼠经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次性褪黑激素注射(50mgkg-1,i.p)。处理后离体分离各组大鼠双侧睾丸,用于检测睾丸组织抗氧化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蛋白质羰基氧化氮组织水平。较对照组,褪黑激素注射组同侧睾丸脂质过氧化水平,相关酶活性降低,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对侧睾丸相关酶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侧睾丸,丙二醛水平改变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9)。应用褪黑素能减轻老鼠同侧睾丸扭转所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利影响,而对于对侧睾丸,睾丸扭转影响不大。

  • 标签: 抗氧化剂 缺血再灌注(I R) 脂质过氧化 褪黑激素 睾丸扭转(TT)
  • 作者: 唐强帮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5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第25卷第35期
  • 机构:安顺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以此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取电脑抽检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10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参照组(51例,给予开展血液灌流治疗)、试验组(51例,给予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肾功能、血液净化情况、不良反应等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参照组发生11例,其前者总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57%,经过卡方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液净化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炎性指标结果(TNF-α、CRP、IL-6)均低于参照组结果,试验组BUN、Cr指标均低于参照组,Ccr指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β2-MG、Hcy、PTH等血液净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联合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其肾功能与炎症反应均可有效缓解,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血液净化效果良好,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血液透析;安全性;慢性肾衰竭;血液灌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IgA肾病(IgAN)Lee氏分级牛津分型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与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与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关系。结果Lee氏分级与T分组,随着病理损伤程度加重,患者血清Cys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04,P<0.01);上述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水平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相关性(r=0.181,P<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步证实。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敏感性指标。

  • 标签: IGA肾病 血清胱抑素C Lee氏分级 牛津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