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E-cadherin、Bcl-2早期肾癌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表达水平,为早期肾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边距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标本45例,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别取癌组织(a),癌旁0.5cm(b)、1.0cm(c)、2.0cm(d)处正常组织,应用即用型非生物素免疫组化Elivision法研究E-cadherin、Bcl-2各组组织表达和组织间表达差异。结果E-cadherin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1.1%,Bcl-2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0.0%,a组E-cadherin、Bcl-2阳性表达率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b、c、d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旁0.5cm处可认为早期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边距。

  • 标签: E-CADHERIN BCL-2 肾肿瘤 癌旁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5/6肾切除大鼠肾脏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变化。

  • 标签: 5/6肾切除 促血管生成素-1 CD31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究HPV感染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HUCC)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BUCC患者及60例对照组患者膀胱组织标本,采用PCR结合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标本HPV16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结果HPV病毒HUCC表达(15.7%)及对照组患者表达(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目前小型研究不支持HPV16感染参与免疫功能正常个体HUCC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 简介:侵袭性伪足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膜形成种向外凸起、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力细胞细胞外基质接触性结构。侵袭性伪足癌细胞侵袭正常组织、造成局部或远隔转移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侵袭性伪足各个关键成分逐渐被发现,如何调控这些关键成分从而抑制恶性肿瘤侵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伪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统肿瘤 肿瘤侵袭 侵袭性伪足
  • 简介: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增高趋势,尤其43岁至70岁以上者较为多见。多数人认为老年人高发ED是衰老结果。为探索衰老对阴茎勃起机制影响,我院着重抗衰老方法,建立性生理,采用“性疗法”,即“心因性,针对性,激发性”方法来诱导和弥补其阴茎勃起机制不退化,少退化功能,并在女方积极配合下,使阴茎勃起机制维持正常水平,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勃起机制 延缓衰老 疗法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抗衰老方法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液细胞因子IFN-γ、IL-10、Il-4水平变化对临床症状影响。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诊断Ⅲ型前列腺炎共76例。ⅢA型前列腺炎47例,ⅢB型前列腺炎2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估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列腺液(EPS)IFN-γ、IL-10、IL-4水平,分析各细胞因子变化和症状评分相关性。结果ⅢA、ⅢB型前列腺炎两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IL-4均和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0起主要相关;IFN-γ、IL-10、IL-4均和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Ⅲ型前列腺炎EPSIFN-γ、IL-10、IL-4水平和疼痛症状有关,其中IL-10可能起主要作用;但IFN-γ、IL-10、IL-4和排尿症状无相关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IFN-Γ IL-4 IL-10
  • 简介:传统而言,肥大细胞(mastcell,MC)是Ⅰ型超敏反应重要效应细胞。但近年来发现,MC参与许多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可促进炎症形成和基质成分产生与降解,病原清除、修复病变、血管增生、组织重塑和纤维化形成重要作用[1],还可通过促炎及促纤维化等作用参与慢性肾脏疾病进程[2]。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肥大细胞肾脏疾病中作用研究进展。

  • 标签: 肥大细胞 肾脏疾病 Ⅰ型超敏反应 病理生理过程 cell 效应细胞
  • 简介:针灸疗法是中医学“轻骑兵”,临床上应用是轻便、快速而有效。而针灸学则有如“战斗机”,其构造复杂而精巧,空中作闪电式飞行,驾驶员务必有丰富飞行知识和熟练技术,才能安全而有效地负起战斗责任。同样,针灸学这知识,博大精深,搞针灸者必须专心不移钻研,穷生而手不离针方能有所成。而且,针灸学富有“生命力”,它在发展总是日新月异,不断有所创新,临床上不断发现可以治疗各种新旧病种,其中治疗中医男科更是妙绝!

  • 标签: 临床经验 针灸疗法 中医男科 用穴 针灸学 战斗机
  • 简介:目的:研究尿液白细胞介素-18(IL-18)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onC)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住院AonC患者(AonC组)、稳定慢性肾脏疾病(CKD对照组)患者及体检中心无CKD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各28例,分别收集各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IL-18水平,用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尿IL-18水平AonC组、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3.10(230.76~721.78)ng/L、205.97(137.06~319.62)ng/L、44.44(12.42~107.19)ng/L。AonC组尿IL-18水平显著高于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onC组尿IL-18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665,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尿IL-18AonC诊断特异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86,P〈0.01;当以212.4ng/L为截点时,其诊断AonC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6.8%。3组患者尿液NAG水平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尿NAG水平与Scr无显著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当检测截点为10.5U/L时,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和58.9%。结论:尿IL-18水平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时明显上升,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诊断意义值得进步研究。

  • 标签: 肾脏疾病 白细胞介素-18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 尿液
  • 简介: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透析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与患者心血管疾病和临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使用磷结合剂是治疗高磷血症项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磷结合剂包括传统含铝、含钙磷结合剂和新型非钙非铝磷结合剂。近年来多项证据显示,含钙磷结合剂使用与CKD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 标签: 含钙磷结合剂 慢性肾脏病 临床应用 透析患者 矿物质 高磷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液16srDNA检测对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Ⅱ型前列腺炎和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7例。常规前列腺液镜检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并对前列腺液16srDNA进行PCR检测,治疗全部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综合治疗。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为疗效指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Ⅱ、ⅢA和ⅢB型前列腺炎16srDNA阳性率分别为100%(11/11)、62.5%(20/32)、66.7%(16/24)。Ⅱ型前列腺炎治疗显效率100%;Ⅲ型前列腺炎,ⅢA、ⅢB组无差异,而16srDNA阳性组治疗总显效率(80.0%)明显高于16srDNA阴性组(52.4%)(P〈0.05)。结论前列腺液16srDNA表达与前列腺炎疗效良好相关性,可作为Ⅲ型前列腺炎选用抗生素治疗依据,并对前列腺炎分型参考价值。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16s RDN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案。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成人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得以确诊,均行手术治疗,3例辅助靶向治疗,术后随访3~69月,5例无瘤存活,3例复发死亡。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种罕见肾癌亚型,成年患者预后欠佳,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密切随访能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Xp11.2易位 TFE3 肾癌
  • 简介: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进程可经历激素依赖和激素非依赖阶段,其转变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其中。近年来随着MAPK信号通路研究深入,

  • 标签: MAPK信号通路 前列腺癌 DD3基因 相关性 RAS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目的: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Uremia)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肾亏血虚证,本实验探讨肾亏髓空发病机制.方法:将CRF患者血液透析超滤液(UF)浓缩,凝胶层析分离出分子量(MW)1000~5000daltons之间中分子物质(MMS)不同组分,各制成两种浓度,加入到骨髓红系细胞培养体系,分别于培养不同时间加入31H-TdR0.7μci/ml,用显微摄像术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观察红系细胞结构,分类计数及标记指数(LI)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MS显著地抑制红系细胞生长、成熟过程,并且不同浓度之间显著性差异;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大.结论:MMSMW1000~4000daltons之间组分是CRF患者血中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EIF).本实验结果从病理角度探讨了祖国医学"肾主骨生髓"、"生精化血""精血同源"、"肾亏髓空"发病机制,为探索清除CRF患者血中MMS有效药物,寻求治疗肾性贫血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肾亏髓空 中分子物质 肾性贫血 实验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改变及人口流动增加,HIV感染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疾病多样性和隐蔽性,以及医生对疾病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导致对该疾病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HIV感染者 文献复习 狼疮性肾炎 人口流动 重视程度 认识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收治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完善盆腔CT、MRI、膀胱镜检等检查,按膀胱副神经节瘤完善术前准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临床处理过程,应注意血压波动导致高血压危象。围手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方式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

  • 标签: 膀胱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由原发于甲状腺滤泡性癌转移而来,临床上罕见。由于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与原发于肾脏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鉴别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了1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期为该肿瘤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滤泡 滤泡样 肾细胞癌 转移性癌 英文文献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左侧腰背部困痛6月余,加重2月余"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5.8℃,P80次/min,BP120/85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肾区压痛不明显,叩击痛,血、

  • 标签: 文献复习 囊壁肾癌 肾囊肿 肉眼血尿 浅表淋巴结 腰背部
  • 简介:目的探讨睾丸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诊疗水平。方法文献复习及报道我院诊治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睾丸PNET1例。结果患者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直径约5cm。彩超示:左侧睾丸占位,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未及异常。血HCG、LDH、AFP检查均无异常,胸部全腹盆腔CT未见远处转移,经根治性切除获得病理标本。病理结果: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免疫组化:Vimentin(+)、CD99(+)、HCG(区域+)、AE1/AE3(-)、PLAP(-)、Glypincan-3(-)、LCA(区域+)、Syn(-)、Ki67(约40%+)。术后1月出现腹膜后多发肿大,行化疗3周后消失,于第6周复查CT示:左肺下叶可见结节灶,腹主动脉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3.6cm,考虑肿瘤发生转移。结论睾丸PNET病理和免疫组化可提供诊断依据。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明确肿瘤位置。但该病恶性度高,预后极差,治疗方法无统标准,需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睾丸 VIMENTIN CD99 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