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式,以能够依据其病症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并进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3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和治疗举措进行分析。所有患有严重结核性脑膜炎的儿童都依据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中儿童结核病管理、实验室检查、病人病史、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性的诊断。结果34例患者中有26例病情好转,同时转院到结核病专治医院进行治疗,5例患者弃疗出院,死亡3例。结论ICU颅内感染患儿童要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及时监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以通过T-SPOT.TB试验进行辅助诊断。,脑脊液脑室穿刺减压以及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方向。方法本研究筛选3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种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收治时间,均行传统罗氏结核培养法、DNA扩增基因鉴定组,并对比差异检测方案间的检测速率、准确度情况。结果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测定,其DNA扩增基因鉴定技术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特异度为100%,且确诊时间为(21.25±3.79)h,但传统罗氏结核培养法检测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度为,确诊时间为(5.51±2.19)周,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DNA扩增基因鉴定更具优势性。结论DNA基因鉴定较传统罗氏培养菌型鉴定具有特异、快速等优势,基因检测可明确非结核分枝杆菌亚菌种,传统罗氏方法仅可区分非结核杆菌、结核杆菌菌属,其DNA基因鉴定更具高效,且可行性高,该技术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提高其诊治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市分枝杆菌病原菌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于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5480例进行调查分析,每位患者取其3份痰液标本用于检测,采用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和改良罗氏法同时进行,并通过培养基培养检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5480例患者中,通过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改良罗氏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至2017年3年间,每年检出阳性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4个季度中,检出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农村地区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防控工作呈现出逐年进展的趋势,但疫情仍然存在,结核病控制任务仍需继续大力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护理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形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的护理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8%,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12±1.21)天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02±3.43)天,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两组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2.67±5.65)和(41.43±5.3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1.09±5.98)和(52.45±5.45),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采用精细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SAS评分和SDS评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室注药(即药物经过咽鼓管鼓室进行药物注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有71耳需要进行鼓室注药治疗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在鼻咽镜下采用直径为1mm的塑料导管从患者的咽口导入,作为咽鼓管的扩张,通过导管像鼓室进行药物注射,药物成分为地塞米松和a-糜蛋白酶,每周进行药物注射两次,一个半月为一个治疗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患者的鼻窦和鼻咽炎症病变做相应的治疗处理。有粘连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发现患者的听力提高10-19dB的有28耳,有16耳听力提高20-29dB,有12耳听力提高30dB及以上,听力无明显改善的有15耳,有效率为78.87%,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鼓室注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且此种治疗方法创伤小,经济适用,适合广大患者。
简介:我科2001-07~2006-09对24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腔置管引流术十腔内注入白细胞介素Ⅱ(IL-Ⅱ)和顺铂(DD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当中,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当中出现复发性多软骨炎误诊的2例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患者的各项资料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耳廓部位的肿痛、塌陷等,在我院被误诊为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之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患者反复发作最终经实验室检查得以确诊。患者接受临床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缓解。结论在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较为复杂且具体症状不够典型,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医生应对该类病情的临床表现更为熟悉,以此对患者实施较为科学的诊断,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6月,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给予常规组传统治疗方法,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发现研究组治疗后PH值、PaO2分别是(7.34±0.06)、(8.32±0.79),常规组分别是(7,31±0.06)、(7.72±0.06),研究组的PaCO2值是(7.42±0.75),常规组的PaCO2值是(8.66±0.86),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临床类型和预后关系,研究组的存在病例率为85.7%,死亡比例率为14.3%,常规组存在病例率为11.4%,死亡病例为率88.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增加了患者的存活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出现妊娠多形疹后,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孕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49例,与观察2组49例,我院产检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针对皮肤病类型给予针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不给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流产、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的发生概率,以及胎儿生产后,胎儿的结局。结果观察1组孕妇的流产、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1组孕妇产下新生儿后,新生儿出现窘迫、胎死宫内、窒息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患上妊娠多形疹后,一般不会累及孕妇及胎儿,本研究结果也未表明孕妇及新生儿各项结果与妊娠多形疹有关。
简介:目的:检测革兰阴性菌中耐季铵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的qacE-sul1基因,为临床提供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信息。方法:使用稀释计数法测定6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季胺盐复合物(QACs)的最低有效杀菌浓度.使用改良的表型筛选试验检测耐QACs的表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检测耐季铵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sul1。结果: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对QACs的最低有效杀菌浓度超过其推荐消毒浓度的8倍;6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表型筛选试验14株阳性;11株qacE-sul1基因阳性.其中部分菌株进行全长基因测序并登陆美国核酸数据库(Genebank).注册号:AY769739;结论:在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已出现由遗传物质介导的高耐QACs的细菌;衣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表型筛选试验能有效地检测高耐QACs的细菌表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60例来我院接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提高患者的临床认知水平和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提高了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87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小肠切除吻合术有5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有29例,肠粘连松解术有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梗阻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4例,其中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35例;3例无效,其中死亡1例;术后短期内炎性肠梗阻3例,经抗炎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好转;肠瘘2例,给予治疗1~3个月后,自行愈合1例。结论经短暂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宜简单、直接,不宜过多追求手术彻底性,需重视围手术期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