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 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2017年接收的 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静脉血组 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 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 0min、 10min及 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 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 两组患者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GB)、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血小板( PLT)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静脉血组患者在 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 P>0.05),末梢血组患者 0min时间点与 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 10min时间点与 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及静脉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8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前者采集末梢血,后者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静脉血MCHC、MCH、HCT、HGB、RBC高于观察组,MCV、WBC 则低于观察末梢血患者,P<0.05;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的E 管和P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的E 管和P管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采集末梢血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度更高,因此推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使用静脉血作为标本,有助于疾病的诊治。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静脉血、毛细血管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方法 研究时间范围截止2021年8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8例,均行静脉血采集以及毛细血管血采集,并对不同血液标本通过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静脉血VS毛细血管血:PLT(225.96±21.73 VS 209.78±21.03)、Hb(127.76±11.57 VS 100.41±11.20)、WBC(5.59±0.55 VS 6.80±0.71)、RBC(3.67±0.33 VS 3.20±0.27)、HCT(41.98±3.99 VS 33.11±3.08),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并以静脉血检验数据更具优势。结论 静脉血、毛细血管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较明显,经数据统计可见静脉血检验更具准确性,建议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通过静脉采血。
简介:<正>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renalcell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检查发的肾癌,既往称为"肾偶发癌"。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s):发生于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以外由肿瘤引起的症候群,既往称为"肾癌的肾外表现"。局限性肾癌(loca-lizedrenalcellcarcinoma):2002年版AJCC的TNM分期中的T1~T2N0M0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习惯上称为"早期肾癌"。局部进展性肾癌(locallyadvancedrenalcellcarci-noma):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和)肾静脉瘤栓或(和)下腔静脉瘤栓或(和)肾上腺转移或肿瘤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或(和)肾窦脂肪组织(但未
简介:患者女,26岁。左侧腰痛一天就诊。B超所见:左肾切面大小9.2×4.6×4.4cm.集合系统光点群分离约1.5cm,左肾内见0.3×0.5cm强光团,伴后方造影,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约0.9cm,左侧输尿管中下段显示不清。右。肾切面形态失常,体积增大约12.0×4.8×4.7cm,其右侧表面可见轻微切迹,肾窦回声区分开成上下两团,不相连接,上位。肾较宽较短,约4.4×4.4×3.9cm,输尿管内径0.5cm,下位肾较窄较长6.9×3.8×4.7cm,输尿管内径0.4cm,可见二者的肾盂、输尿管上端及肾血管明显分开,输尿管呈“Y”字型分叉,下部合并为一条,输尿管出口在正常位置,B超提示:1.右侧重复肾;2.左肾结石,左肾积水伴左输尿管上段扩张。诊断经X线静脉肾盂造影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