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后继发静脉导管感染110例患者的诊疗记录进行回顾,分析导管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疾病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年龄>50岁、置管时间>15d、选取股静脉、肘中静脉为穿刺点以及恶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静脉导管感染。采取的对应措施:使用抗感染穿刺导管、加强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规范穿刺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结论 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复杂,综合患者的感染风险等级加强护理管理至关重要,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PICC置管已经成为肿瘤疾病的重要、常见操作之一。PICC置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难度低、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可对机体血管进行保护,对顺利开展各项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缓解肿瘤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3]。PICC置管受患者血管管腔复杂性、血管瓣膜、患者体位、分叉部位解剖异常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导管异位情况,尤其是异位至颈内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化疗药物极易造成脑神经损伤,还可造成眼睑、颜面部水肿,甚至出现精神、神志改变,故需要及时对异位导管实施复位。根据常规置管操作实施复位,即PICC置管成功后退出软针并撤出导丝,发现导管移位后实施复位,不仅操作困难,且费时费力,复位成功率难以达到100%。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将复位操应用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且取得了理想效果,本文特展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抽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将入选的患者通过随机抽取法分成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组别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分别有1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患者导管使用不良事件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管理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减少导管使用不良事件和感染的发生,从而能够提高导管使用效果及安全性,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随着输液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该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治疗的重要手段。且着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催生了输液工具的不断优化,多种输液穿刺方式能够支撑不同的输液需求。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能够为神经外科患者提供更好的输液服务。文章就对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应用展开思考。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2022年4月至同年12月共58例,经抽签,分至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分至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观察组较常规组得到更为有效控制(P<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指标,相比常规组,以观察组更为良好(P<0.05),观察组行置管后并发症发病情况,与常规组比对发生率低(P<0.05)。结论: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在置管期间以综合护理方式对其实施干预,可保障其置管安全性,促进中心静脉置管发挥其影响价值。
简介:摘要:总结1例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患者因临床静脉通路建立困难而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束后出现拔管困难。通过多学科会诊、精心计划与严谨操作,最终安全拔出导管,避免了高额费用与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本文对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长导管穿刺静脉治疗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对66例患者护理效果,并提出基于现有数据的改进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间接受中长导管穿刺静脉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并整理了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平均留置时间等在内的多项指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系。此外,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优化护理流程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具体改进措施。结果:研究显示,在66例使用中长导管穿刺静脉治疗的患者中,感染率为5.9%,血栓形成率为7.6%,而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达到了86.4%。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4天。通过对比实施改进措施前后数据发现,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感染率下降至3.0%,血栓形成率降至4.5%,患者满意度提升到92.4%。结论:研究表明,针对中长导管穿刺静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从我校选择25具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作为解剖对象,其中有13具成人男尸,12具成人女尸。对这25具成人尸体上进行颈外静脉穿刺解剖,观察其临床现象。用游标卡尺对解剖尸体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的解剖部位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精确到毫米。结果由于颈外静脉回流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出现I型回流现象的有3具尸体,占比12.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0cm,上下波动为0.3cm;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出II型回流现象的有13具尸体,占比52.0%;测量I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6cm,上下波动为0.5cm;I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出III型回流现象的有9具尸体,占比36.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21.6cm,上下波动为1.4cm。结论通过本次对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研究探讨,观察了颈外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清楚地了解了穿刺点的选择方法,穿刺点的选择一定要精准,穿刺点应该选在颈外静脉的上部中点位置,I型、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可以插管,I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一定要尽量避免插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针静脉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接受留置针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带肝素帽留置针输液,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策略.结果120例患儿中,7例患儿出现静脉炎状况,发生率为6%,其中4例患儿由于药物引起静脉炎,3例患儿由于输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结论小儿留置针静脉炎引发原因十分复杂,且危险因素多,护理人员应当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对穿刺针、穿刺部位予以合理的选取,还要控制液体输注量、时间以及速度,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关键词静脉炎;静脉置针;护理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87-01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用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标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诊的62例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标准管理的小组为观察组,将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包含堵管、非计划性脱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用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标准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患 儿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 2016 年 0 3 月 03 日至 2017 年 06 月 03 日,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 -- 6 0 例、观察组(静脉渗出分级护理) -- 6 0 例,并对 120 例 患儿 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及满意度 进行观察且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在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中存在较大差异,即 P 值< 0.05 。两组患儿在满意度对比中存在较大差异,即 P 值< 0.05 。 结论: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并且还能降低输液风险,继而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