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4例,对照组95例。对照组睡前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每次50mg,每天1次。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改变情况,包括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运动的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移1mm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运动的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移1mm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且观察组更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洗胃管置入和导丝引导下的洗胃管置入方式对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农药中毒需洗胃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口置入洗胃管。观察组采用自制导丝引导法置入洗胃管,对两组患者洗胃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为19.5±4.6min,较对照组22.8±3.9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23.33%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洗胃管置入相比,自制导丝引导下的洗胃管置入方式可有效缩短洗胃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7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TEP术式组55例和Lichtenstein术式组52例,分别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P术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ichtenstein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和甲硝唑联合雌三醇软膏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阴道炎患者66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33例,单纯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B组33例,使用甲硝唑联合雌三醇软膏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阴道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A组患者阴道pH值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A组在1个月和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甲硝唑联合雌三醇软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老年性阴道炎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组,即为第一组40例选择全麻方式,第二组40例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第二组术后,患者麻醉平均苏醒时间为(6.03±2.01)min;第一组术后,患者麻醉平均苏醒时间为(16.01±3.04)min,第二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第一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患者自主恢复时间、导管拔出时间明显长于第二组,第二组患者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例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接受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疗效显著,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自主恢复时间短于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分析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方法选取124名手术室实习护生作为研究样本,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并设组,62名学生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62名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法,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教学效果比较,观察组学习兴趣提高率、团队合作率、沟通技巧提高率、综合能力提高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临床对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的影响,教学方案的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少新生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方法,增加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上肢血管行PICC置管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测量定位,观察组除在术前采取标准测量定位外,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观察两组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对照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76例,过深8例,过浅13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腋静脉分支1例,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91例,过深5例,过浅2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两组比较,尖端位置标准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在行PICC穿刺置管时,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可以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且延长保留时间,减少患儿的穿刺,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D-二聚体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