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迈瑞DC-8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宫内残留物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怀疑子宫内存在残留物的18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此180例女性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并最后进行刮宫检查,以确定最终的检查结果,并将之与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相对照,分析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180例受检者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有155人的子宫内存有残留物,准确率为86.11%,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有178人的子宫内存有残留物,准确率为98.89%;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对于子宫内残留物的准确率较腹部超声检查更高,应作为临床超声检查宫内残留物的首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记物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意义,提供诊断夹层的新方法。方法随机在本院选择有胸痛的患者150例,采用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为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定义为夹层组,其余9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记物含量,比较两组血清中含量,分析两种标记物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意义。结果夹层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心肌标记物(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含量分别为2016.26ug/L、2.67ng/ml、328.62ng/ml、7.37ng/ml,与对照组相比,D-二聚体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标记物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可知,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而心肌标记物升高不明显,在诊断及鉴别疾病中具有显著意义,可在胸痛患者中常规使用,减少误诊率,对尽快治疗疾病有一定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730人次,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并进行复查对比。结果730名交叉配血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而且盐水介质法并没有将其不规则抗体查出来,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所检测出的不完全抗体者有2名,最终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与红细胞浓度过高的患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介质法具有比较差的敏感性,凝聚胺法自动化性高,而且快速、简单,微柱凝胶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实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环负反馈控制模式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管道护理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3.04%,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能够有效规避管道滑脱风险,促进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eNO在哮喘病情控制方面的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我科的未经过规范治疗的支气管哮喘45例患者为治疗组,予对其进行3个月的布地奈德200ug吸人治疗,一日两次,检测治疗前后的FeNO水平。同期选取45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也同样检测其FeNO水平,横向、纵向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后的FeNO体积分数(49.26±29.18)×109,较治疗前(114.48±61.93)×109显著降低,P=0.001,此外治疗前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26±3.22)×109,P=0.001,治疗后的FeNO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FeNO水平对哮喘病情控制方面的评估有很大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于宫颈炎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宫颈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以每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患者临床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分组研究证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相比对照组的总有效有大幅度的提高,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对宫颈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常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但目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宫颈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时机用药抗生素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病例短期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患有侵袭性牙周炎而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进入本院口腔科的患者,均予以抗生素疗法,并以用药时机的差异分组甲组42例于刮治疗法后用药,而乙组43例于洁治疗法后用药,统计两组用药情况。结果用药两月后,甲组病例出血指数(2.50±0.76)与乙组(1.60±0.42)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乙组病例根分叉位点临床降低幅度、探诊深度大/等于7.0mm位点的降低幅度、探诊深度介于4.0mm与7.0mm位点的降低幅度都相对优于甲组(P<0.05)。结论口腔科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病例时,基础疗法中用药抗生素可行性高,但须把握用药时机,以提升机体短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HBV感染情况以及HBsAb水平状况,为乙肝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3年1—10月在某院进行乙肝五项体检的人群,分6~7岁、18~20岁及22~6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各抽取600例共1800例,用ELI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中6~7岁组感染率最低,HBsAb的百分比也是最低,18~20岁组HBsAb的百分比最高,22~60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随着出生年代的后移,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感染率逐渐降低。加强HBsAb水平监测和及时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阻断母婴传播是未来降低乙肝感染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