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取本院ICU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危重病人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延续使用ICU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后的ICU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有助于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促进优质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分期综合方案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分期综合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疗法。分别记录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再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JOA量表评分、视觉疼痛量表(VAS)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痊愈率、好转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设计合理、测试精确的视力表。方法按照Webr-Fechner定律,以9√10倍公比十进制增率,视力小数记录,取1′视角,以眼结点为圆心,5米半径圆弧所对之弦为圆形视标笔划宽度。选用1365例2730只眼,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做了对照检查。为免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记录混淆,在视力记值右上角标“˙”,以示区别,读作“圆形记录”。结果绘制圆形视标,在5′×5′视角的圆面积内绘1、2或3个黑色辨点,辨点直径及辨点与辨点之间距与该排视标辨点设计直径相等,圆面积外环线绘制为极细的黑色点线。圆形视力表为106cm×75cm一开纸张大小,视标从上至下12排,每排5个,共60个。各排视标列、行距与该排视标的直径相等。被检者以能读出视标内1、2或3个黑辨点数目为检查目的。1.0˙为正常视力,1.1˙以上为超常视力,0.9˙以下为异常视力。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比,圆形视力表视力0.06˙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3.6,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0,视标行相差4排。圆形视力表视力0.1˙~0.5˙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4.0~4.4,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3~4.7,视标行相差3排。圆形视力表0.6˙~1.0˙视力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应当为4.6~5.0,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4.8~5.2,视标行相差2排。圆形视力表1.1˙~1.2˙视力者按标准对数视力表的理论设计视力为5.1~5.2,而实际对照检查结果为5.2~5.3,视标行相差1排。以上对照检查结果视标行平均相差2排。将对照检测结果分别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临床意义。结论圆形视力表设计符合Weber-Fechner法则,视标设计为圆形,被检者辨认是通过点与点间关系所识别,更确切反映视网膜几何成像原理。视标增率是十进制几何级数递增,视力小数记录算术级数递减。视标、视力表设计整体对被检者拥挤效应均匀,便于视力比较、平均和统计。圆形视力表设计合理、临床实用性强,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分析。方法选择未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对照组,另选取已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给药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等,以探讨分析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给药满意度(98.00%,98/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x2值=9.7826,P值=0.001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9.00%,9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x2值=14.4648,P值=0.0001。研究组医疗纠纷发生率(1.00%,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3.00%,13/100),x2值=11.0599,P值=0.0009。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过程中,在常规调配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模式基础上,联合应用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72例,按盲目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优化护理路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护理满意度与相关的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应该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