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人体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的措施和建议,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对200例居民分别进行跟骨定量超声参数及身体成分测定,并对这些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运动情况,妇科情况,是否吸烟喝酒等。结果女性每个年龄段的骨强度值低于男性,参加运动者比不参加运动者的骨强度值高。结论女性每个年龄段的患骨质疏松症高于男性。体育锻炼会提高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影响因素 身体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将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PFNA进行固定,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的引流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FNA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我院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一般、优秀、非常优秀概率分别为20%、20%、60%;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一般、优秀、非常优秀概率分别为33%、27%、40%。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效果比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强化术(经皮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接受经皮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后再发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随访(12.52±3.46)个月,评价高龄、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性别、糖尿病、骨水泥量与再骨折相关,并完成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对象相邻骨折发生32例(55.17%),非相邻骨折26例(44.83%);再骨折为术后3个月者19例(32.76%),为1年内再骨折者39例(67.24%);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P=0.015,HR=0.374,95%CI=0.179~0.842)、高龄(P=0.025,HR=1.048,95%CI=1.003~1.097)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强化术后再发骨折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症自然病程有关,高龄与与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属于再骨折独立危险因素,对此临床需重视。

  • 标签: 椎体强化术 再发椎体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与跨伤万向钉置钉固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经伤置钉固定和跨伤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体高度压缩率及伤Cobb,s角比较在术前和术后2周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l)。结论经伤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与跨伤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相比,远期疗效更好。

  • 标签: 脊柱骨折 伤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MIPO技术,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8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36例,四部分骨折26例)。年龄56—89岁,平均69岁。术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月(平均30.7月),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62例,可18例,差为6例,优良率72.1%。结论应用MIPPO技术植入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患者,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及血运破坏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MIPO技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69.7±8.3)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未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缓解总有效率已超过了90%,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接受治疗后完全消失。此外,治疗促进了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效率超过75%,骨密度值平均提高接近4%。且经治疗仪治疗,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具有安全和有效,另由于该疗法没有创伤、没有并发症,受到了患者青睐。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低频脉冲电磁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颈椎方根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后路经方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方根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后突Cobb’s角、前缘高度压缩率、后缘高度压缩率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路经方根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后路经椎方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人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的安全及有效,并与后凸成形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9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经皮成形组与后凸成形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疼痛评分。结果后凸成形组的疼痛评分改善优于经皮成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凸成形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成形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凸成形与经皮成形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术后功能。经皮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 后凸成形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1年12月对84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9-16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4.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肱骨近端特别是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益气温经方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2例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实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患者术后予中药益气温经方及钙尔奇D口服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骨折愈合率及骨密度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温经方能提高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益气温经方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对比内固定结合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对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50例,应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征,促进其恢复,因此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Cobb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单纯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为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伤压缩比、Cobb角指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伤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对照组指标(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特征,缓解了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痛患者骨质疏松和脊椎骨折的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0例中老年腰痛患者,以年龄段分为四组,对L1—4、股骨上段骨密度值进行测定;并对胸腰椎正侧位进行摄片,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0例腰痛患者在L1—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四大部位的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对四组患者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大转子骨密度第三组与第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三个部位,第三组、第四组与第一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1);经测定,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6.9%。脊柱骨折发病率为20.3%。结论经过诊断发现中老年腰痛患者大多伴有骨质疏松、脊椎压缩骨折现象,因此,建议中老年腰痛患者定期检查身体,做好预防措施,以推迟此类疾病发生时间。

  • 标签: 腰痛 骨质疏松 脊椎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成形术后手术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由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病人156例,实行经皮成形术后,有10例病人再次发生骨折,分析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结果有10例病人出现实行经皮成形术后再次骨折,其中有4例病人在经皮成形术后3个月内出现骨折。病人在手术前出现存在裂隙样的出现术后再次骨折的概率增加。病人的骨水泥是否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中是否出现椎间盘的渗漏没有增加病人出现手术后再次骨折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存在裂隙是出现经皮成形术后出现再次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再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为预防术后再骨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57例。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中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加重者,行胸腰椎X片及MRI检查,确诊出现再骨折患者8例纳入再骨折组。其余随访中无再骨折49例纳入未骨折组。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再骨折组和未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骨密度、PVP手术时体内骨水泥的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随访中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两组间数据得到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再骨折的关系。数值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法分析,分类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6个月,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骨折诱因、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间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提示(1)组间年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性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骨水泥灌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VP术后再发骨折与骨水泥间渗漏、骨密度情况、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相关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的40例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与疗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4±1.2)周,Harris评分为(89.4±4.8),均比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VS65.0%),(P<0.05)。结论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度。

  • 标签: 中西医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PFNA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均分两组。采用基础护理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围术期护理的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研究组(96%)高于参照组(72%),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配合围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使骨折愈合优良率提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标签: PFNA 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62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比分析患者检测结果。结果从机体骨密度来看。本组患者均低于x-2.0SD,所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主要为(83.2±20.8)、(80.3±21.8)、(57.5±16.7)、(42.2±21.3);在骨密度低于x-2.5SD条件下,本组患者共有49例,不同年龄段骨密度表现(79.2±2.9)、(74.7±16.3)、(56.8±16.1)、(40.3±20.2);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下降。结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对患者实际骨量进行判断,还可以按照检测指数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给予重要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椎体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