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上个世纪40年代Kuntscher发明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60余年来髓内钉方法已在长骨骨折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初髓内钉设计主要依据钉髓腔内壁紧密接触(需扩髓)来维持稳定,仅对峡部区域骨折有较好作用,但自60年代后期因带锁方式引入,使其具有控制旋转、维持长度、能早期关节锻炼或负重等优点[1],骨折稳定可不需靠钉髓腔内壁紧密接触来达到,适应征范围更趋扩大,同时也带来了扩髓不扩髓争论[1~10],至今无致意见,使临床在治疗方式选择上无统标准.

  • 标签: 髓内钉治疗 长骨骨折 不扩髓 股骨干骨折 骨折稳定 统一标准
  • 简介:探讨各种生理指标不同眩晕证型之间关系.观测年龄和血压、生化等指标的变化.不同眩晕证型年龄关系密切,肝阳上亢主要发生在年龄偏小患者,而痰浊内阻发生在年龄偏大组,肝阳上亢患者常见血压升高,肾精不足则主要是血压降低,观察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不同眩晕证型临床诊断.为了观察不同眩晕证型生理指标的变化,本研究对199例不同眩晕证型患者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组间分析.

  • 标签: 生理指标 证型 指标变化 临床诊断 年龄 血压
  • 简介:目的通过功能富集网络分析方法,对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系统探究肝癌浸润发病机制,并为后续实验提供些有意义信息。方法首先,从肝癌相关公共数据库Liverome下载肝癌浸润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278相关候选基因。然后,通过ToppFun、STRING、NetworkAnalyzer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涉及278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系统分析。最后,通过网络映射分析方法,对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关键基因(HubGene)筛选,并通过iHOP在线软件,以及Pubmed文献检索方法对这些基因进行文献挖掘分析。结果通过对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增殖、细胞迁移黏附、细胞骨架、血管形成等生物过程,而且这些基因共表达于肝癌肝癌转移上调和下调等基因功能。对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增殖、能量供给、赖氨酸降解等生物通路,对肝癌浸润发生、发展发挥调控作用。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分析方法,找到PLK1、AURKB、CDC20、CDK4、MCM3等20处于网络关键节点基因(HubGene)。之后,通过文献检索方式,对关键基因进行肝癌浸润相关功能验证,发现并预测CDC20、CDCA8、NUP37、ZWINT基因肝癌浸润过程存在关联但作用机制尚未被挖掘。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能够有效分析肝癌浸润相关基因,并可以从分子水平系统探究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及后续实验提供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肝癌 浸润生长 生物信息学 生物工程 生物通路
  • 简介:比较正常和病态眼角膜蠕变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采用人工捐献角膜,角膜移植后10眼角膜剩余部分、严重角膜溃疡术后严重并发症行角膜移植患者病态眼角膜遗弃部分10,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0.1MPa/s应力增加速度进行蠕变实验。以归化分析方法处理蠕变实验数据。正常对照组眼角膜7200s蠕变量为0.16%,病态组眼角膜7200s蠕变量为0.12%,正常对照组7200s蠕变量大于病态组,差异显著(P<0.05)。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病态组眼角膜蠕变特性发生改变。

  • 标签: 眼角膜 正常 病态 蠕变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病例;同时行转移瘤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大肠癌 介入治疗 化学疗法 灌注 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比较在CT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特点并分析二者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6年10月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分为2组。超声能探及异常回声且病灶距胸壁〈2cm为B超组,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1~77岁;超声不能探及异常回声或病灶距胸壁〉2cm为CT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42~75岁。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98%及100%,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及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高,并发症低,操作迅速。但B超不能穿过空气,对距胸壁〉2cm病灶不宜选用,宜选用CT引导。

  • 标签: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B超 经皮肺活检
  • 简介:目的研制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仿生人工寰齿关节,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采集30例正常寰枢椎CT数据,用Mimcs15.0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解剖数据设计保留寰枢椎各方向活动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在10具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关节置换术,X-ray及CT检查关节及螺钉位置。结果寰椎侧块中点间距离为(32.53±1.38)mm,侧块中点处高度为(13.48±1.60)mm,椎动脉孔内侧缘间距离为(51.12±2.31)mm,侧块横韧带结节间宽度为(16.23±1.01)mm,前结节至齿状突后缘间距离(18.48±1.77)mm;枢椎:齿状突高度(14.82±1.81)mm,基底部横径(9.53±0.65)mm,前后径(10.91±0.91)mm,椎体高度(19.33±1.77)mm,椎体宽度为(18.19±1.59)mm。人工关节由寰椎部件、枢椎部件及螺钉组成;钢板骨质贴合好,脊髓未受压,螺钉方向准确;关节置换后寰枢椎屈伸、侧屈及旋转功能得以保留。结论依据解剖学数据设计仿生人工寰齿关节匹配性好;寰枢椎在关节置换后不仅能够维持稳定性,还能够保留各方向活动;此关节具有临床置换可行性。

  • 标签: 寰椎齿状突关节 人工关节 解剖学
  • 简介:目的通过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影像质量对照,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取代轴扫描模式可行性。方法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分别接受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模式扫描,轴扫描参数:140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kV、150mA用于颅脑部,每周2s。螺旋扫描参数:120kV,150mA,每周0.6s。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颅底、脑灰-白质层面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测量评估。结果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描模式可有效去除颅底部伪影,并能减少扫描时间和扫描剂量(轴扫描模式螺旋扫描模式对比,CTDI55.43mGy/37.80mGy;DLP662.10mGy.cm/498.28mGy.cm;扫描时间12.0s/7.2s)(P〈0.001)。结论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影像质量完全可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并可取代轴扫描模式。同时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还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并可进行影像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有利于提高微小病灶正确诊断率优越性。

  • 标签: 螺旋扫描CT 轴扫描CT 头部CT影像 辐射剂量
  • 简介:精液不液化症男性不育常见病之,近年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我院男科门诊在1998年4月~1999年4月间,共收治48例精液不液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患者,发现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精液不液化诱因。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精液不液化症
  • 简介:目的对西门子BN-(TM)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简称BN-(TM)Ⅱ)西门子BNP特定蛋白分析仪(简称BNP)测定尿液中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进行致性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GP29-A2文件要求分割试验样本,对室间质评不能提供能力验证检测项目α1-MG分别在BN-(TM)Ⅱ和BNP上进行双份重复测定。选取当日新鲜尿液样本(测定前离心取上清液)40份进行测定,分析浓度尽可能分布于检测项目的整个检测范围内,计算各自检测结果均值、均值差值及允许差异值(D)。结果BNP上α1-MG检测结果均落在BN-(TM)Ⅱ允许D范围内。两种检测仪器对α1-MG检测结果致性可以接受。结论BN-(TM)ⅡBNP两检测仪器对于尿液中α1-MG检测结果基本致,临床检测过程中可选用任何种仪器进行α1-MG检测。

  • 标签: 替代评估 一致性评价 Α1-微球蛋白 偏差评估
  • 简介:氧化氮具有类似于氧放射生物增敏效应。我们采用静电化学处理方法,对人血浆(Bloodplasma,BP)、PBS(phosphate-bufferedsaline)和生理盐水(NS)进行了施加氧化氮基础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用静电化学处理可浆人血浆、PBS和NS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除对照组外,NS、PBS和BP各处理时间点间组内样品NO含量测定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NS、PBS和BP各处理时间点相应处理对照样品NO含量测定数据统计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文认为该方法对于进步研究氧化氮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静电化学 一氧化氮 NS PBS 人血浆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d后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生长及长入水凝胶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影响。培养7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作用。结果A组水凝胶,消化7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细胞数A组为378.3333,B组为302.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515例DMD患者,其中男性502例,女性1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121例。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征求患者本人及家人签字同意后,进行自体BMSC移植治疗,设自身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入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总量为2.0×109,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BMSC总数4.0×108-1.5×109/mL。应用四肢肌内注射方式进行BMSC移植。结果BMSC移植治疗12月肌力增加者占患者总数79.2%。临床升级人数占27.5%。血清肌酸激酶(CK)降低率81.0%,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降低率52.8%。结论BMSC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修复作用,使DMD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血清酶学较移植前下降。BMSC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治疗DMD新手段。

  • 标签: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清酶学 细胞移植 细胞治疗
  • 简介:目的研发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三维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股骨颈所在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钉,主钉钉尾股骨头中心点在同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维导航器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钉导引针,测量动力钉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出针点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三维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三维 导航器
  • 简介:为探讨“束缚刺激”和“冷水刺激”在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形成中各自作用及体温降低应激性胃溃疡关系,本研究险测了束缚浸水应激和不同温度下单纯浸水应激对胃粘膜和腹腔温度影响。相同水温下束缚-浸水应激和单纯浸水应激导致大鼠产生同等程度胃溃疡,表明“冷水刺激”在束缚-浸水应激导致胃溃疡中起重要作用,而“束缚刺激”不起重要作用。浸水水温越低,腹腔温度就越低,胃溃疡也就越严重,说明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模型中冷水刺激引起体温降低胃溃疡诱发因素。

  • 标签: 体温降低 胃溃疡 束缚-浸水应激 单纯浸水应激
  • 简介:全文报告了30例安置同公司生产心脏起搏器患者,12例使用药囊电极,18例使用非药囊电极。术中及术后3月分别测定其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中测得两种电极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测定结果发现药囊电极起搏阈值明显低于非药囊电极起搏阈值,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 标签: 起搏阈值 药囊电极 非药囊电极
  • 简介:目的在高原环境条件下构建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通过在线运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健康长白仔猪2头,雌雄不限,体质量分别为29.5kg和31.0kg。建立经颈外静脉至下腔静脉/颈外静脉插管组合血路,以驱动泵、血流管路、辅助加热器及含有培养肝细胞生物反应器构建生物型人工肝装置,于体外血液循环中持续转流8h,观察实验前后动物般状态、心率、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改变,有无出血倾向发生,血流管路凝血情况及培养肝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分离所得肝细胞量为2.72×109,肝细胞纯度为93%,肝细胞活率为96%。体外血液循环实验后,动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率无显著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未见出血倾向;血流管路凝血不明显;反应器内培养肝细胞活率,实验前后分别为(87.33±2.08)%和(84.67±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构建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较为稳定、可靠,动物耐受性好。

  • 标签: 生物型人工肝 细胞培养 高原
  • 简介:目的介绍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手术器械研发设计应用。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选用适合胫骨中下段解剖特点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行设计复位固定器及钢板置入器。结果随访X线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畸形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移位发生。结论术中利用微创器械,使骨折复位简单,钢板置入容易,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更符合生物学钢板内固定术概念。

  • 标签: 胫骨中下段骨折 微创手术器械 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