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吴茱萸提取物经透析袋(100D)处理后,对吴茱萸透析液(ED,〉100D)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ED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脑血流,并能够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且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在苯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基础上ED能够引起进一步的收缩反应。250mg·L-1ED的血管收缩活性,其诱导血管收缩的程度是50mmol·L-1KCl最大收缩的113%,是10μmol·L-1苯肾上腺素的78%,为20mmol·L-1咖啡因的183%。细胞表面α受体的拮抗剂酚妥拉明,能够明显抑制吴茱萸收缩血管活性,而β,M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阿托品和氯沙坦均未对ED的收缩血管活性带来影响。去除细胞外的钙离子或者使用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尼卡地平可以显著地抑制ED的缩血管作用,而钙离子通道开放剂BAY-K8644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ED收缩血管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利用选择性受体抑制剂对ED可能的信号通路研究显示,使用肌球蛋白激酶(MLCK)抑制剂、RhoA抑制剂和三磷酸肌醇(IP3)受体抑制剂均可以抑制ED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对吴茱萸的活性则无影响。结论:ED能够引发钙依赖性和非钙依赖性血管收缩,其中机制包括细胞外钙内流,α受体、ROK和IP3受体信号通路以及MLCK的激活等。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不仅包括细胞膜钙通道的调节机制也包括对细胞内钙的调节。
简介:目的:研究固本祛风颗粒的急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中大鼠给予高、中、低剂量(相当于推荐剂量的100倍、20倍、10倍量)的固本祛风颗粒,连续给药90d,进行一般行为、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系统解剖检查与可逆性观察。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急性毒性MTD>120.0g(生药)/kg;长期毒性实验中给予高、中、低剂量固本祛风颗粒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与系统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逆性观察表明固本祛风颗粒对大鼠未引起延迟毒性,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固本祛风颗粒对大小鼠实质性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简介:目的:对早期麦粒肿应用针眼外敷中药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门诊治疗的82例早期麦粒肿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眼膏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疗法,联用针眼外敷中药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肿块直径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眼外敷中药包治疗针对早期麦粒肿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肿块直径,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作为主要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保妇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粘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保妇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7,4.14,8.28g/kgig给药,连续给药4周,采用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用ELA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子宫组织ICMI-1(2.03±2.76)和TGF-β1(9.03±2.76)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妇康2.07~8.28g/kg剂量范围内,均可明显减轻子宫粘膜炎症反应,高剂量组(8.28g/kg)、中剂量组(4.14g/kg)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4.11±1.29)的表达下降最明显;低剂量组(2.07g/kg)ICMI-1和TGF-β1mRNA的降低没有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4.14~8.28g/kg)的IL-6和TNF-α明显降低。结论:保妇康能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下调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减轻盆腔组织粘连,这可能是其防治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药对“都梁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都梁丸”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鉴定了41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香草醛(2),阿魏酸(3),松柏醛(4),花椒毒素(5),佛手酚(6),镰叶芹二醇(7),洋川芎内酯H(8),洋川芎内酯I(9),洋川芎内酯D(10),4-羟基-3-丁基苯酞(11),洋川芎内酯A(12),Z-藁本内酯(13),3-丁烯基苯酞(14),新蛇床内酯(15),欧当归内酯A(16),β-谷甾醇(17),异茴芹内酯(18),邻苯二甲酸正丁酯(19),邻苯二甲酸异丁酯(20),川芎二内酯R1(21),白术内酰胺(22),香柑内酯(23),补骨脂素(24),异氧化前胡内酯(25),珊瑚菜内酯(26),独活属醇(27),牧草栓翅芹酮(28),异白当归脑(29),欧前胡素(30),异欧前胡素(31),别异欧前胡素(32),水合氧化前胡内酯(33),白当归素(34),印枳苷(35),(2′S,3′R)-3′-羟基印枳苷(36),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37),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38),(2′R,3′S)-3′-羟基紫花前胡苷(39),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糖苷(40),腺苷(41)。结论:香豆素以及香豆素类成分应来源于复方中的白芷;藁本内酯类化合物应来源于复方中的川芎。
简介:目的:建立昆明山海棠生药质量的药理活性评价方法。方法:应用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小鼠LD50测定等方法,研究不同来源的昆明山海棠生药水提物的免疫抑制、抗炎作用与毒性。结果:8种不同地区来源的昆明山海棠生药样品具有相似的溶血素抗体生成抑制作用,一些样品还能抑制二甲苯性鼠耳肿胀,小鼠LD50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不太大。结论:溶血素抗体生成抑制试验及小鼠LD50可试作为昆明山海棠生药质量药理学评价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