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细胞(计数200个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
  • 简介:复方甲亢片对GD大鼠骨髓细胞计数及粒系统比例的影响,复方甲亢片对G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目的研究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大鼠骨髓细胞计数及粒系比例的影响

  • 标签: 大鼠骨髓 核细胞 比例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提取新鲜分离骨髓细胞,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脊髓功能恢复、神经再生、新生血管形成及长期预后。方法:试验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研究中心进行。实验水平:生物安全一级。试验材料:SD大鼠体重量为200~220 g的洁净级,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处理时应符合动物伦理规范。取大鼠胫骨和股骨干的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备取骨髓单个细胞。建立大鼠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将2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细胞组(n=10):脊髓充分横断T9~10后,椎管内注射骨髓单个细胞;模型+ DMEM组(n=10):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 DMEM。假术组(n=10):只在T9-10棘突和椎板上剪除,对脊髓无损伤,逐层缝合。检测宿主脊髓移植细胞存活状况, BBB评分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假术组的评分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没有显著的差别,都是正常的。模式+ DMEM组评分0,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脊髓模型+细胞组在2、4、6、8周均呈逐步恢复状态。结果表明: DMEM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脊髓挫伤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 作者: 竺得洲 高杰 郑志杰 蓝云 徐铮 张建政 刘智 孙天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 51051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部创伤显微外科,北京 100048,南方医科大学,广州 51051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部创伤显微外科,北京 10004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髓单个细胞(BMMNCs)中是否存在与调节免疫炎症相关的亚群,比较其BMMNCs亚群差异。方法选取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为A和B。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对2例患者的BMMNCs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将细胞聚类分群,对每个亚群差异表达倍数前20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判断每个亚群的主要功能,找出调节免疫炎症的相关亚群及基因。比较2例患者的预后、BMMNCs亚群种类及对应细胞比例差异。结果A患者外周血指标仅IL-10稍偏高。B患者C3偏低,C4接近正常值下限,IL-2、IL-6、IL-10明显偏高,CD8+T细胞百分比偏低,CD4+/CD8+偏高,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将2例患者的BMMNCs分成相同的5个亚群,其中亚群2和亚群4的功能与调节免疫炎症相关,亚群2中的CCL4、CCL5、LTB、CXCR4及亚群4中的C1QA、C1QB、CD14、SPP1可能是关键基因。A患者最终预后较好,其BMMNCs中构成亚群2和亚群4的细胞比例均高于B患者[47.00%(1 431/3 045)vs. 29.28%(882/3 012),5.88%(179/3 045)vs. 3.85%(116/3 012)]。结论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BMMNCs分成不同亚群,其中有与调节免疫炎症相关的亚群,其可能影响患者伤后免疫炎症状态及预后。

  • 标签: 单细胞测序技术 转录组 髋骨折 骨髓 单个核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以最近发展起来的转染技术直接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DNA质粒转染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内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Nucleolector^TM技术转染pEGFP-C2(EGFP组),以同期培养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测定细胞的活力、贴壁率、生长曲线以及转染的效率。结果在转染后24h成功发现EGFP的表达。两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变化、贴壁率以及生长曲线。EGFP的表达逐渐增强,至第6天达到最高峰(47.8%),观察一个月未发现表达减弱。结论pEGFP-C2基因转染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EGFP可以作为兔骨髓基质细胞有效的基因表达标记;Nucleofector^TM技术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核转染
  •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分化条件,以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髓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以特定的环境及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的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得的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和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的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髓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3 骨形态发生蛋白7
  •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CuZn.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500、6000、24000U/kg;另设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各组动物固定时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24h后处死动物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率。结果环磷酰胺可以诱发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微率均有所降低沪〈0.05)。结论SOD具有对抗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的作用,即对环磷酰胺引起的遗传物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微核 抗氧化
  •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l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 标签: 骨髓单个核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迁移 分化
  • 简介:目的建立犬骨髓单个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s,BMNCs)的分离培养、体外扩增和成骨诱导方法,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用1.063g/mlpercoll液分离2.5mlBeagle犬骨髓,利用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分离、培养、扩增和成骨诱导。结果采用1.063g/mlpercoll液可获得纯度较高的BMNCs,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经成骨诱导培养后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采用1.063g/mlpercoll液能够较好的进行Beagle犬BMNCs的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分离得到的细胞具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特性。

  • 标签: 单个核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单个细胞(BM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从PubMed、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电子数据库中检索2014年8月以前有关自体骨髓单个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纳入的12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随访至少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基础值比较,植入BMMSC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WMD=3.65%,95%CI:3.35%~3.95%,P<0.00001),但存在明显异质性(I2=86%,P<0.00001);进行亚组分析: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统计学意义(WMD=4.06%,95%CI:3.74%~4.37%,P<0.00001);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LV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9%,95%CI:-1.94%~0.15%,P>0.05)。BMMSC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收缩期末容积较前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WMD=-6.28%,95%CI:-8.39%~-4.16%,P<0.00001)。BMMSC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容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存在明显异质性(P=0.0005,I^2=70%);进行亚组分析:基础LVEF<40%亚组仍无法消除异质性(P<0.00001,I^2=89%),排除左室舒张期末容积较其他研究明显增大的研究后,异质性消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4.29%,95%CI:-8.14%~-0.45%,P<0.05);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41%,95%CI:-6.04%~3.22%,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对基础LVEF<40%患者效果明显。

  • 标签: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分析母血中FNRBC数量在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的变化及其与孕周的关系,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母血中FNRBC平均数量为(23.09±12.42)×103/L和(38.93±14.87)×103/L,也有报道显示孕13三体胎儿的母血中FNRBC增加[6]

  • 标签: 外周血胎儿 孕妇外周血 异常关系
  • 简介:供者来源增加,特别是非血缘的骨髓/干细胞供者。更多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脐带血。降低强度的预处理提高了老年和一般情况较差患者同种异基因移植的安全性。移植物处理可以(体外)选择并扩增细胞群来发挥特定功能(抗病毒或抗白血病作用)。

  • 标签: 骨髓 供者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来源 移植物 低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单个细胞(BM-MNCs)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颅内外血管搭桥+血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骨髓单个细胞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硬膜下血肿、脑梗死再发生、癫痫)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流动力学水平(收缩期血流流速、舒张期血流流速、血流阻力)、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与PAC-1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1.08±3.12)分,低于对照组(15.25±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流速、舒张期血流流速高于治疗前,血流阻力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流速、血流阻力、舒张期血流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表达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5.49±1.86)%、(6.35±2.04)%,均低于对照组(7.85±2.31)%、(8.51±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及神经功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与PAC-1表达,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颅内外血管搭桥 骨髓单个核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从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细胞(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2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分为3份,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rhIL-2,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GM检测,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2×10^5时终止培养,收集贴壁细胞做CFU-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GM集落,抽提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表达,结果发现,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1-2周,非贴壁细胞遥CFU-GM产量明显下降,与rhIL-2的体系基本平行,同时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培养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GM产量下降减缓,而含rhIL-2的体系CFU-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贴壁细胞中CD34^+细胞和P210^+细胞比例最低,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GM集落中,BCR/ABL(+)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自体DCs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 简介:转染pIRES2EGFPTGFβ3后的MSCs在球团培养的过程中被成功的诱导向软骨分化,pIRES2EGFPTGFβ3真载体的转染成功促进了MSCs向软骨方向的分化,MSCs向软骨分化过程中胶原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表达的检测 

  • 标签: 促进软骨 分化实验 基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髓单个细胞(BMM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右侧额叶缺血灶周围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ogo-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MCs,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根据Longa评分选择入组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MCAO大鼠分为模型组及观察组,每组再细分为7 d、14 d及21 d共3个亚组。将BMMCs缓慢注入观察组缺血侧纹状体内,模型组则注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后7 d、14 d及21 d时再次进行Longa评分,随后麻醉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亚组大鼠右侧额叶缺血灶周围脑区GFAP及Nogo-A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1 d时,发现观察组大鼠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观察组大鼠在再灌注14 d及21 d时其GFAP表达数量均较模型组增多[(37.62±2.45) vs (27.62±1.69),(38.00±1.85) vs (27.25±1.83),P<0.05],而Nogo-A表达数量均较模型组降低[(28.88±2.64)vs(32.50±1.60),(23.87±2.36)vs(32.00±1.85),P<0.05];观察组大鼠在再灌注21 d时其Nogo-A表达量明显低于再灌注14 d时水平[(23.87±2.36) vs (28.88±2.64),P<0.05]。结论BMMCs移植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受损神经功能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灶周围脑组织GFAP表达及抑制Nogo-A表达有关。

  • 标签: 骨髓单个核细胞 脑缺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Nogo-A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的少量细胞群体,与干细胞的特性类似。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多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的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与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