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胡适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其中,“先秦无六家”论就是胡适提出的一大创见。所谓“先秦无六家”论是指先秦时代并不存在司马谈所说的六大学派。它的重点在于对“名家”、“道家”、“法家”的质疑和批判。在该论的建立过程中,胡适受益于西方逻辑学的训练,借鉴了梁启超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受到了顾颉刚的影响。然而,胡适之所以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方法指导下的疑古辨伪学实践。此论破除了对先秦诸子派分的汉人论述之迷信,恢复了先秦学者因人研究的路径,对于当下的诸子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胡适的“先秦无六家”论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前瞻性和典范性的重大命题,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简介: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系,体现了孙中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属性,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虽然这一地方自治思想体系带有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但其在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的.
简介:近年来封建名实之争成为史学界的一大热点,其中反映了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封建坚持论者认为“秦以后封建论”已成定论,“封建”概念约定俗成,质疑封建论就会动摇中国革命纲领和唯物史观的基石;以此为由提出封建论不容否定。实际上封建名实问题在中外学界长期争论不休,否定和质疑的观点也越来越普遍。“封建”的约定俗成未经学术的考察,是不合理的概念演变,由此形成概念混乱。对此循名责实是必须的。“秦以后是封建社会”并非出自封建坚持论者所说的马克思的原论,也缺乏史实根据。坚持论者从理论出发,主观、随意地认定中国秦以后是封建社会,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也背离了历史学求真的目的。重新审视“封建”问题,可以廓清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历史学的对象、政治与学术、求同与求异、继承与创新等重要史学理论问题。
简介:重叠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及语法手段,长期以来得到了极其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方言中的这类用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法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西宁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认为西宁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用法是说话者表达评价的丰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