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歌曲《一首桃花》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唱段。文章首先对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进行了概述,再从歌词、曲式、伴奏织体三个方面对歌曲《一首桃花》的作品特点作出分析,最后从情感与风格、咬字与吐字、气息与共鸣方面阐述了该歌曲的演唱方法。
简介:“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理论概念,它贯穿了中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园林也不例外。
简介:"唐卡"一词大家都熟悉,但对于唐卡的概念和来源问题一直以来众说风云,大致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针对唐卡这种绘画形式的表象来认定唐卡为卷轴画,传自中原;另一种观点认为唐卡相似于印度布画,传自印度。以上两种说法十分一致地抛开了唐卡艺术产生于本土的可能性,即本土元素。因此,其说服力是有限的。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进行简要分析藏文唐卡()一词的词源含义和文化特征,阐释"唐卡"这一藏族美术专用术语的实际含义。
简介:高职高专的少儿舞蹈创编课是面向小学生舞蹈创作题材的一门必修课。而适合高职高专少儿舞蹈创编的专业教材几乎没有,针对本门课学时短、课时少的特点,笔者搜集了大量相关方面的资料及教材,并结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下面
简介:李:这次展览名为《可能的世界》,不知道你所指的含义是什么?邱:从书法界到艺术界、文化界,许多人认为传统风格的书法创作在今天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具体地说.一是不可能真正深入到传统书法的核心.在创作上与古人比肩而立:二是不可能在前人所创造的杰作之后继续高水平地创作.续写这部精彩的历史:三是不可能运用书法史所积累的丰富技巧创造出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他们认为.这是书法所处的、难以改变的现代处境——这就是那个“不可能的世界”。
简介:1994年,在北京音乐厅承包了四年画廊的钱程尚不知“文化产业”为何物。他只是看到高雅音乐在音乐厅衰败潦倒的景象,萌发了承包北京音乐厅的想法。那时,北京音乐厅门可罗雀,一年最多演几十场,有时,台上乐队的人数比底下的观众还多。钱程并非音乐出身,他承包音乐厅完全是从经营角度考虑,并立约每年上缴45万元,一改过去每年亏损的窘境。
简介:作为学科取域与定位,一般自认为,旨在建构:音乐美学人文学现象论,音乐文化人类学本体论,音乐哲学人本学存在论,以及对当代音乐文化及其历史的关注。其中,将音乐美学人文学现象论与音乐文化人类学本体论,作为两个互向平行的范畴,最后整合在音乐哲学人本学存在论的论域之中。其哲学基础为自创者“唯人主义”。具体
简介:美国流行音乐人迈克尔·杰克逊的突然离去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引发了一波纪念热潮,在中国,其浩大声势和热烈程度尤其引人瞩目。透过媒体展现给我们的诸多哀惋之情以及随之而来的缅怀和赞叹,这种看上去似乎是跨越种族、超越了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认同的热切姿态本身显现为一个症候,它不仅表征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大众文化产业全球化整合的深入程度,而且特别以其错落有致的层次凸显出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反观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考察今日中国人的情感结构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切入点。
简介:"诗画一律"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独有的审美品格,它的形成与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的形象性特质以及长时间使用这种文字所形成的大脑左右半球均势对于诗画的结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介:中国雕塑的理论,除了立七坐五盘三半等几个简单的口诀,没有较系统完整的东西。多年来,全盘搬用苏联的一套,也即再现美学的方法,它的基本功训练,并未抓到矛盾的主导方面,所以难得要领。就其创作形式而论,也很受自然真实的束缚,不能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我在六年学制的雕塑系毕业后,工作起来仍觉得那么不顺手,甘少苦多。为摆脱这种困境,挖掘一点雕塑自身规律性的东西,几年来搞了一点探索,也有点体会,我的
简介:金兆钧,满族。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6年10月调入《人民音乐》编辑部任编辑。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文化部进口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
简介:
简介:<正>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九十五周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和广东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周恩来》不久前在电视屏幕上和广大观众见面了。和电影《周恩来》相比较,连续剧增加了一些内容和若干场景,但是我总觉得,该电视剧在艺术的深度上和对周恩来同志形象的塑造上,不如电影《周恩来》那么富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冲击力。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简介:因为职业的原因,接触过儿童剧,但真正关注儿童剧,却是在自己做了母亲后。借着职业之便,带着孩子看过一些儿童剧,看过之后,有许多的感想想谈一谈,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作为一个母亲,我总觉得我的童年虽然贫穷,但却有着许多快乐、自由的时光,我可以在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自己的时候与小
简介:一个艺术家某种风格的形成,都和美术史学家们所说的美术发展的诸多外在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尤其是和他所身处的文化环境之间。所以,我们在讨论某个艺术家风格的形成时,必须要考察其周遭的环境与文化的特色,不能将其仅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在这里,笔者以日本战后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为例,说明此观点。
简介:高名潞认为如果要解读中国的当代艺术,特别是和传统非常相似的一些艺术类型,完全搬用西方概念则无法解释艺术家的意图、艺术创作的语境以及艺术作品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纵观高名潞的理论与批评研究之路,“意派”论的产生是高名潞的理论观念的合理延伸,从20世纪80年代的“85美术运动”、“理性绘画”、“生命之流”等
简介:经过一年的时间,位于上海武威路的桃浦艺术园区已经成为继M50之后,考察上海艺术生态另一个绝对不容错过的聚集点。除了香格纳画廊的展库和艺术家工作室以外,桃浦艺术园区还集中了两个由本地艺术家组织的重要活动:“未来的节日”和“桃浦大楼”。
简介:中国话剧要立于世界戏剧之林,除了要具有新锐而正确的能够引领大众的思想之外,还必须具有本民族美学特性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具体地说,就是要学会用中国的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而中国戏曲无疑为中西戏剧的融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简介:经历了数年有关所谓世界主义和全球视觉文化后的胡扯闲谈后,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和学术对象,又绝地反击,重新同到了视野之中。这个春天(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个学期)迎来了两本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新著作,两者可能都最适用于学院里。历史学家和策展人巫鸿的新书《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一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的直观历史回顾,囊括了近五年来的新正统历史,例如对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无名画会的回顾、对离散群体更为广泛的认识,以及千年后的所谓“标准化”的时代,还有一些可能在几年前会被标准历史撰写所遗漏的关键事件。
简介:近些年来,关于华嵒的全集类出版物,一是上海单国霖主编的《华嵒书画集》,作品全部来自上海博物馆,198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二是《扬州画派书画全集——华嵒》,作品来自国内各博物馆,199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三是《中国名画家全集——华嵒》,200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浅析歌曲《一首桃花》音乐特点与演唱处理
情景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
“唐卡”一词的文化含义与语源解读
对少儿舞蹈创编课的一点心得
建造一个“可能的世界”——邱振中访谈
钱程 趟一条文化产业新路
“诗意的居住” ——一个乌托邦少年的人文守望
从“天下一家”到“我们是世界”
论汉字的形象性与“诗画一律”
我对雕塑教学与创作的一点探索
金兆钧 “中国乐评第一人”
文艺欣赏的心理特点及一般规律
看电视剧《周恩来》后的一些思考
儿童剧:请还孩子一片童心天地!
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与日本文化
对“意派”的“整一契合”的比较性思考
未来的节日理论介入创作的一种尝试
《兰陵王》:一次话剧民族化的有益探索
《中国当代艺术》&《一种批判的历史》
一部值得收藏的绘画经典——《华嵒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