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京派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同是乡土文学,它们拥有乡土文学的一些共同特征。但由于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思想旨趣及不同的审美追求使两派乡土小说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作序时正式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原文:“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非勃兰兑斯(G.Brandes)所说的‘侨民文学’,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约着乡愁,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许钦文自名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开手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已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

  • 标签: 五四乡土小说 京派 “乡土文学” 《故乡》 中国新文学 短篇小说集
  • 简介:在加缪和王小波的作品中我们似乎都可以看到有一个“局外人”的形象,加缪笔下的局外人默尔索虽说似乎始终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但他在日常中并没有刻意地摆脱现实或是被社会拒绝,而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则是主动或被动地进行逃离,并在逃离中最终获得了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因此本文将从加缪与王小波对“局外人”的书写入手,探寻他们书写“局外人”形象的价值。

  • 标签: 加缪 王小波 局外人
  • 简介:传统的戏曲舞台演出方式是戏曲发生、发展与生俱来的统一体。但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以来,电视直播戏曲的直播方式更让戏曲及其观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二者,谁更具备促进戏曲发展的力量,将是当今最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此初探二者优势与不足之后,认为“电视直播推介,舞台演出雄起”的相互配合的传播形式,应该是促使戏曲繁荣发展的一种最佳方式。

  • 标签: 戏曲 传统舞台 电视直播
  • 简介:博尔赫斯全名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1986年6月14日去世,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老虎的金黄》《小径分岔的花园》等。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余华在创作作品时,既借鉴了博尔赫斯的创作手法,又融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博尔赫斯 文学作品 创作手法 相似性 余华小说 小说创作
  • 简介:《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最大的共同之处乃是情字当头,都是贵族公子的情史,饱含悲意的情歌。但具体而言,两者也因时代、国度、社会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以贾宝玉与源氏公子的情感发展为线索,将其分为动情、问情、困情、伤情与忘情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 标签: 贾宝玉 源氏公子 情史
  • 简介:目前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教材和著作,大都全盘接受美国学派的观点,不加区别地把所有"跨学科研究"都视为比较文学,导致了比较文学学科范围的无节制地扩大与膨胀.本文认为,"跨学科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语言、跨文化、跨民族的研究,才是比较文学,并由此提出"超文学研究"这一新概念."超文学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与"跨学科研究"不同.它不是总体地描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一般关系,而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将某些国际性,世界性的社会事件、历史现象、文化思潮,如政治、经济、军事(战争)、宗教哲学思想等,作为研究文学的角度,切入点或参照系,来研究某一文学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标签: 比较文学 跨学科 超文学研究
  • 简介:本文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毛泽东《沁园春·雪》从主题、构思、风格、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究各自的特点及后者对前才的师承和发展。

  • 标签: < > < > 比较研究 毛泽东 苏轼
  • 简介:《天路历程》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小说作品,而且也是一部探讨典故翻译策略问题的最佳个案。因此,本文结合其不同的中文译本,对其典故翻译的策略问题进行了客观地探讨。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翻译策略问题的比较探讨侧重于对不同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策略选择与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例如,语境理论翻译策略给予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策略给予小说情节设计的影响以及综合理论翻译策略给予小说主题感悟的影响。

  • 标签: 《天路历程》 典故 翻译策略 个案分析
  • 简介:摘要由德国法学家康拉德·茨威格特及其高足海因·克茨所著的《比较法总论》一书一经面世就享誉各国,全世界学者都感慨于其论述之精准,逻辑之严密。然大部分读者都只侧重于学习、了解书中对罗马法系、英美法系和德意志法系等所谓的“发达的”法律制度体系的比较,而忽视了书中对其他法系尤其是“东方”国家法律制度的介绍。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介绍《比较法总论》眼中的“东方法系”。

  • 标签: 《比较法总论》 东方法系 评价
  • 简介:摘要由于中美文化上的差异,两个国家在历史进化模式、世界观、价值观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在人际关系的取向上是不同的。本文对中美的交际关系的取向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提出中美人际关系所具有的某些特性,认识到中西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差异,并指出这将有助于增强跨文化意识,对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国,美国,人际关系,特点
  • 简介:一、引言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活于日本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和重大转折的时代,因创作出了《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纸鹤》等风格独特的小说而享誉世界。曹雪芹是中国清代作家,生活于中国封建社会没落时代,以一部长篇古典名著《红楼

  • 标签: 川端康成 女性形象 曹雪芹 男尊女卑 女性意识 红楼梦
  • 简介:唐朝诗人王梵志和寒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谜,对于他们的时代和生平仍然没有定论。目前学术界认同的事实是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白话诗派的代表作家:王梵志的白话诗开创了唐代白话诗派,寒山则是王梵志之后唐代白话诗派的直接继承者[1]。两位诗人的创作有相似之处。陆永峰先生认为他们最大的相似处就是"俗"[2]。

  • 标签: 王梵志 寒山诗 形象比较 女性 唐朝诗人 中国文学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歌剧形式重新演绎经典曲目,交互呈现中西戏剧舞台美学,是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杜鹃山》实现传统曲艺精粹传承、推动戏剧跨文化交融的积极探索与大胆革新。作为一部改编自同名京剧作品的民族歌剧,《杜鹃山》在保留原作文本框架的同时,也对人物塑造、剧情设置以及主题传达进行了优化与突破,继而谱写了一曲交融了革命信仰、儿女真情、家国大义的恢宏浩歌。赏析歌剧《杜鹃山》的表达策略,归纳其在舞台呈现上的可取之处,能够为民族歌剧的创新、突破提供切实借鉴。

  • 标签: 民族歌剧 《杜鹃山》 京剧版本 创新性
  • 简介:嵇康(224-263)、嵇喜(?—?)是魏晋之际的兄弟俩;鲁迅与周作人则是现代史上的两兄弟.他们时隔1700多年,但就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境界说,这两对兄弟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比较他们的所思所为、行藏出处令人感慨,亦颇耐寻味.说他们相似,盖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少年时期他们都敬兄爱弟,情同手足.其二、早年离别时,都依依不舍,作诗赠别.其三、后来却分道扬镳,人生道路大相径庭.

  • 标签: 例话 兄弟比较 兄弟鲁迅
  • 简介:鲁迅对高尔基的接受经历了一个变动发展的过程,但最终在国民性话语极其内蕴的人道主义思想方面寻绎到了精神上的契合点。鲁迅与高尔基的国民性话语在批判意识和悲剧性方面存在某些差异:鲁迅侧重社会批判,高尔基侧重人性批判;鲁迅国民性话语的悲剧性强于高尔基。同时,受平民意识与底层意识之影响,二者国民性话语又流露出诸多共同质素,具体表现在世俗性、反抗性和人民性三个方面。通过鲁迅与高尔基国民性话语的论析,不仅可以清晰二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特质,而且还可以洞见其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

  • 标签: 鲁迅 高尔基 国民性话语 人道主义
  • 简介: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非强制性的学习场所,无论是在丰富国民科学知识还是在提高国民精神素质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性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得到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理解博物馆教育的含义,对比中西博物馆教育之间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几点有利于促进我国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 简介:《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复仇悲剧名篇。二者以贵胄权欲为导火索、且皆将个人性复仇升华为社会性复仇,体现了东西文化背景的相似之处。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在人物塑造、悲剧类型方面又各有不同,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 标签: 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悲剧 复仇 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
  • 简介:"以"、"及"、"而"、"且"在先秦典籍中,用法极其丰富,其中,它们均可作连词使用.作为连词,它们在句法中的语法功能是有不同的.语法功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句法中分布的差异造成.所谓分布,就是指语言成分或语言单位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即语言单位在语言组合中所处的各种位置.一个词的语法特征,关键是看它的语法分布特征.语法分布特征是指在语言的线性序列中语言单位和与它有组合关系的相邻的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选择关系.下面,我们通过考察中"以"、"及"、"而"、"且"的连词使用状况,以揭示先秦时期,它们作为连词的语法差异.

  • 标签: 比较研究 用法比较 诗经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