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本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假设((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和错误分析(ErrorAnaIysis),诊断了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问题。研究对象为一名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生物系就读的研究生,实验材料采用了普斯特和罗宾内特(Prastor&Robinett)的"诊断篇章"(DiagnosticPassage:1985)和自发式谈话样本(SpontaneousSpeechSamples)。数据采集为期十二周,每四周录音一次。依据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结合其母语语言背景,研究对象的发音问题被诊断为七种类型,三大类别,从而证实这些发音问题不是任意而为,而是与其母语发音系统,母语组音规则和母语韵律方式密切相关。

  • 标签: 发音问题 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言背景 母语 错误分析 对比分析
  • 简介:随着ESP的概念逐渐深入,专业领域的英语文本进入国人的视野。国防领域中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开始不断吸收和利用英语作为载体的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理念,其中也包括美军专业的战术技巧和作战流程。然而由于美军野战手册内容涉及广泛,类别繁多,缺乏专业的阅读技巧指导极大地降低了美军专业文献研究的效率。本文拟从语体分析的角度对美军野战手册的介绍性文本进行分析,一方面针对Bhatia曾经对于介绍性文本的讨论进行实际语料的证明,另一方面,利用Bhatia的七步语体分析分析专业领域介绍性文本语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军事专业文献的阅读技巧发掘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前言 引言 语体分析 军事专业语篇
  • 简介:在现代语言学界独树一帜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被国内学者争相运用于语篇分析过程中,但进行汉语语篇分析的尝试并不多见。本文是运用M.A.K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对汉语宋词体情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进行功能语篇分析。从人称代词、语气、情态、及物过程、主位结构、衔接等方面对该语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一方面检验了系统功能语法对于汉语研究的价值,同时也为汉语情诗这一独特语篇的分析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 标签: 语篇 纯理功能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简介: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遗失。通过对造成优秀民族文化遗失种种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并指出可在几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标签: 文化全球化 民族文化 遗失
  • 简介:从转述动词、转述形式以及转述来源,对比分析中、韩、美关于2013年7月6日韩亚空难英文报道中表现的情态效用。分析发现,在对事故原因调查方面,韩方积极塑造本国飞行员正面形象,对危及本国利益者持贬斥的敌意;美方着力为波音制造商脱责,暗示责任在飞行员;中方持相对中立态度。与前人研究发现不同,本文发现直接转述可作背景信息。

  • 标签: 转述动词 转述形式 转述来源 情态效用
  • 简介:在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的考查项目中,完形填空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分析了近七年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完形填空这一题型,对2013年中考完形填空的专项复习提出一些策略,旨在为广大英语教师的中考复习提供借鉴。

  • 标签: 中考 完形填空 历时分析 复习策略
  • 简介:本文对2010年马鞍山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试题进行总体评价,并结合考生得分及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就初中英语教学及中考英语复习提出建议。

  • 标签: 学业考试 英语试题 评价 分析
  • 简介:评价是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是主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即具有一定价值观念的主体对客体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在翻译的转换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评价人际意义,选择准确的词语和结构进行转换,以达到评价人际意义等效。本文以马丁和罗斯的评价系统理论、亨斯顿和辛克莱的评价局部语法为依据,以唐诗《蜀道难》及其五种英译文为素材,探讨评价人际意义与等效翻译问题。全文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着重阐述如何从概念和语言两方面识别评价;第二节运用功能语言学‘形式体现意义’的原则,以说明形式是达到评价人际意义等效翻译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小结,以其说明评价人际意义在翻译中要达到等效,必须掌握马丁和罗斯的评价系统理论、亨斯顿和辛克莱的评价局部语法,正确地识别评价以及与评价相关的成分,领会形式体现意义,选择就是意义的科学论断,分析其语境,选择贴切的词语或表达式进行转换;同时说明诗歌语篇类型的翻译要转换评价人际意义,在文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和语言结构无冲突的条件下,直译是达到等效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评价 人际意义 评价局部语法 等效翻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国际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从Web1.0到Web2.0的历史性变革,社会性网络则是Web2.0时代互联网的最显著特征。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所谓社会性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介,依托Blog,Postcast和Wiki等网络应用,促使人们会合、链接或协同交流的一系列网络应用工具和技术,带给我们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具有极强的用户参与性、互动性、

  • 标签: 用户反应 社会性网络 历史性变革 内容特征 应用工具 维基百科
  • 简介:本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分析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英语写作在词汇和主题构思方面的特征。分析的数据来至中国词网公司2016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百万同题写作项目收集的部分(2000篇)作文文本。不同层次学生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的三所985高校和8所普通二本院校。研究问题包括:两类学生整体分数差异、词汇量、词频分布、词汇丰富度特征、主题词汇关联以及主题聚类特征。结果表明:985高校学生作文分数明显高于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词汇量、词汇丰富度方面,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而词频分布和使用频度高的实义词汇的分布特征相似;与主题词共现程度高的组词,两者相似度高;985高校学生文本提取出三个主题,而普通二本院校学生文本呈现五个主题。

  • 标签: 文本挖掘 英语作文 词汇特征 主题聚类
  • 简介: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美国事件对美国内外政策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在当时加强了共和党和布什的执政地位,促使布什政府出兵伊拉克。布什每年9·11纪念日都发表讲话,以为其所作所为辩解。随着美国政府在伊拉克越陷越深,美国兵伤亡日益增大,美国国内不满情绪高涨。2006年又恰逢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已看出其不利形势,布什2006年的9·11讲话就得精心设计。其用词、句式、修辞手段、篇章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对其讲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语用分析

  • 标签: 话语 语用分析 辩解
  • 简介: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作者所在区域的部分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状分析,原因剖析,并针对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外来务工 学习情况 分析 建议
  • 简介:典籍英译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典籍英译批评却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点评式、印象式和随感式的评论方式以及“标准——分析——结论”的规定性批评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拟对杨宪益和葛瑞汉所译的《前赤壁赋》英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译者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对带有价值判断的批评方式提出质疑,并进一步根据当代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典籍英译的文本批评应充分考虑译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本文指出,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与文化身份的塑造息息相关,译者通过典籍英译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描述性的、多元阐释的批评模式有助于促进典籍英译批评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典籍英译 归化异化策略 价值判断 译者主体 文化身份
  • 简介:文本分析是文学作品研究或文化研究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因为缺乏系统的框架,研究者在进行文本分析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较零散,欠统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的学科,其理论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将认知语言学的一些观点,诸如体验观、意象图式观等运用到文本分析中,可望对文本研究做出更严谨、更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文本分析 体验观 意象图式观 词汇压制观 寓比观
  • 简介:本文以泰州市旅游景点公示语为例,运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来探讨英译中的错误,以期提高公示语文本的翻译规范,充分发挥公示语功能。

  • 标签: 公示语 语用失误 翻译规范
  • 简介:本研究基于对辽东学院116名非英语专业差生在2007年4月进行的元认知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分析的结果是:非英语专业差生的元认知策略应用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元认知策略应用和英语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对英语成绩的预测没有显著性;高分组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更多地使用元认知策略。

  • 标签: 非英语专业差生 元认知策略 自主学习 分层教学
  • 简介:本文以2012年江苏省13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为研究对象,从命题特色角度对13道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命制紧扣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多样性和复合型结合、高信度和高效度一致、交际性和真实性统一、开放性和限定性相融、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命题特色。但是个别书面表达题在分值设定、情景设置、话题内容、提示信息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 标签: 新课标 2012年 江苏省 书面表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语篇,总统竞选辩论在美国大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研究视角对2016年9月26日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首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发现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探讨特朗普与希拉里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不同的人际意义以实现自己在大选中胜出的目的,进而揭示特朗普与希拉里在总统竞选辩论中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发现特朗普在面对质疑时,反驳态度更为坚定,言辞中展示了高度的自我认同,语言特点属于进攻型。相比而言,希拉里的辩论言辞更加缓和,属于防护型。

  • 标签: 介入资源 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 人际意义 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