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勃文章以《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为最有名,是一篇脍炙人口骈文。它描绘了滕王阁地理位置、四周壮丽景色宴会盛大场面,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感慨。它出色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既细腻地写景,又精确地叙事,也委婉地抒情,显得气势奔放,景象万千,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对偶工整,气势酣畅。该文作为一篇骈文,当然讲究对偶,但作者并不一味追求形式,使文章变得单调板滞,而是以骈文为形式,以散文为内容,挥洒自如地表情达意。

  • 标签: 《滕王阁序》 修辞手法 王勃 感人 名篇 地理位置
  • 简介:读《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5期上《单一媒体与多元媒体话语互文分析》,发现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词汇"重复出现"是"互文表现形式之一",并将某针对邓玉娇事件系列报道十二个标题中“重复最多词汇”(顺便说起,这里用“词汇”不妥)作为互文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主人公互文链”等术语。思索良久,觉得这一观点很难让人接受。

  • 标签: 互文关系 修辞学 “词汇” 2010年 系列报道 主人公
  • 简介:考察《汉语大词典》中收录1019条酒类语词,发现它们作为语象符号,可以运用广义修辞学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解读。因为"酒"由表示液体物质语义泛化扩张到超物质层面的语义,承载了创造主体认知世界思维方式与意识,融入了社会精神文化,建构起独具特色修辞阐释空间。本文据此通过剖析这1019条酒类语符丰富语义蕴含,着重阐释凝定在这些语义蕴含中颂酒贬酒两个修辞场,并揭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语符 修辞场 成因
  • 简介:<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奖——“陈望道修辞学奖”首届评选活动已于1994年春天①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施岳群先生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讲话。他指出:“修辞学研究在复旦有着悠久传统。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在复旦开设修辞学课程,并开始撰写修辞学专著。出版于1932年修辞学发凡》,被公认为我

  • 标签: 修辞学 陈望道 我国历史 复旦大学 评委 评奖活动
  • 简介:相对于'了、却、著、得'来说,唐宋时期'过'语法化为动态助词过程比较缓慢,学术界对其语法化迟缓原因并没有一个较为合理说法,本文利用数据库,全面调查了唐宋时期《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三部禅宗著作中'过'语义特征、句法格式及其使用频率,试图说明'过'在这个时期语法化进程缓慢原因.

  • 标签: “过” 唐朝 宋朝 近代汉语 助词 语法化
  • 简介:<正>0背景材料公元十二世纪初到十三世纪中叶,中国北方大陆经历了一场重大政治变迁。从金灭北宋到元灭金,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异族语言也大量渗入北方汉语,从语音、词汇、乃至语法都有影响,从而形成了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特殊阶段。陆放翁《剑南诗稿》卷四"得韩无咎书寄使虏时宴东都驿中所作四阙"说:"……上源驿中把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记宣妆,庐儿尽能女真语。"范成大在《揽弓暂录》驿中载道:"至东京,金改为南京。……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至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范成大出使金国是金世宗大定十年,即公元1170年。当时淮河以北汉族

  • 标签: 蒙古语 现代汉语 元代汉语 过去时 蒙古秘史 古汉语
  • 简介:本文旨在借用一个苏格拉底式寓言为比较修辞学提出一种新方法论。作为一项刚刚兴起年轻学科,比较修辞学面临一个定位问题:是把它定为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西方多数学者倾向于前者,并提出某些颇有影响研究方法。本文借鉴流传在西方人类学科里这个寓言,在批评这些研究方法后,建议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为一整体,并提出“三元法”来重现修辞相辅相成表演性方法性,推进比较修辞研究。

  • 标签: 修辞 比较修辞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表演性 方法性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西方新修辞相关理论,尤其是KennethBurke修辞情境理论,从传播效果出发,讨论我国对外报道软新闻编译稿修辞情境观,以探索此类编译稿存在三大主要问题:缺乏读者意识、软新闻不"软"、可信度低。本文认为,适合我国对外报道类软新闻编译稿修辞情境应包括受众、新闻价值、修辞权威三大要素,只有这三大要素在以它们为核心修辞情境中相互作用、取得平衡才能使编译稿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 标签: 软新闻 编译 修辞情境
  • 简介:<正>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台湾先后出版了两部修辞学著作——傅隶朴修辞学》徐芹庭修辞学发微》。这两部修辞学著作各具特色,目前在台湾学术界仍有一定影响。一九六九年傅隶朴先生修辞学》在台北正中书局出版了。这部修辞学著作继承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郑奠、杨树达为代表研究文言修辞传统,回过头去向古代求法。作者在书自序中说:"一方面因修辞学是唯美的,语体文是尚自然口语,不主修饰,不拘规格,与修辞原则不相符合;二方面是语体文之盛行,不过近半世纪之事,规模型式,不足以概

  • 标签: 修辞著作 出版修辞 台湾省出版
  • 简介:摘要修辞作为一种有效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艺术,在演说中使用能增强语言表达准确性,使语言更鲜明生动,铿锵有力。同时能增强作品感染力表达效果,感染听众情绪,产生极大号召力。本篇借用国家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讲话为例,就其中使用排比、对偶、引用、比喻反复等修辞充分运用,分析其带来效果,也是通过修辞这一常见艺术手法最热门时事演讲相结合,重新阐述修辞运用及使用效果,增强我们对最熟悉艺术手法重新认识,唤起我们对修辞重视,并更加了解修辞使用语境或范围或场合。

  • 标签: 修辞,演讲,国家领导人
  • 简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以下简称《重评》)中,有不少用朱笔写圈改旁改,其中有的是明显脱误与笔误,有的是语法,有的是修辞,本文着重探讨属于修辞。脂砚斋圈改旁改闪耀着修辞艺术光芒。限于篇幅,仅举一例,试作如下评析。

  • 标签: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修辞艺术 简称 语法
  • 简介:摘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平顶山方言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特色。尤其在词法、句法两方面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差异。

  • 标签: 平顶山方言 语法 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出发,讨论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教学原则,并以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为例来具体展示这些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贯彻。

  • 标签: 初级阶段 语法教学 教学原则
  • 简介:教学语法首先要定好教学目标。其目标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应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据此论述台湾教学语法,结论是:第一,初中教学语法目标订得恰当,高中教学语法目标却有偏差。另外,教材与目标并不配合。第二,台湾能在学生适当心智年龄阶段引进语法教学,学生因而可以适时地掌握语法知识。第三,在协助学生应用语法知识来提高语言能力方面,台湾教学语法未能考虑到语法项目的使用频率。还有,语法练习偏重语法知识记诵,而针对语言运用能力语法练习则独付阙如。

  • 标签: 语法教学 中学教学语法 语言运用能力 语法知识 语言教学 语法练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所渭"带语法标志宾语前置句式"是指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含有"是""之"一类虚词句式。如:(1)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诗·小雅·节南山》)(2)我楚国之为,豈为一人?行也!(左传·襄公28》)(3)朋酒斯饗,曰杀羔羊。(《诗·豳风·七月》)(4)赫赫南仲,(犭严)狁于夷。(《诗·小雅·出车》)(5)征伐(犭严)狁,蛮荆来威。(诗·小雅·采芑》)(6)此厥不听,人乃或诗张为幻。(《书·无逸》)

  • 标签: 语法标志 前置句式 左传 前置宾语 否定词 宾语前置
  • 简介:汉语复数标记同直指系统关系密切,除了典型指示代词外,与处所相关直指成分也是复数标记来源.从类型学角度看,汉语属于deictic-plural类语言,通常只有有定论元才有复数标记.“有定性”是汉语各类复数标记语法关键,也是复数标记与领属标记同形原因.

  • 标签: 定指 复数标记 处所 指示代词
  • 简介:<正>谭永祥先生《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把修辞研究纳入美学范畴,从美学角度审视修辞学,并第一次用“美学”给修辞学命名,这对90年代修辞学研究新境界开辟有其重要意义。该书是谭先生继《修辞新格》之后又一部以“新”见长修辞学理论专著。言其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修辞学理论如修辞定义问题,作者在总结了现代修辞学史上品种繁多、众说纷纭六种定义后,独辟蹊径,提出自己见解:“简而言之: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言语艺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产物。详而言之,修辞,是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量丰富甚至超载言语现象,也称修辞现象。把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注入载体,叫修辞活动。”“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规律科学叫修辞学,亦可称为言语美学,或曰修辞

  • 标签: 汉语修辞 现代修辞学 修辞美学 辞趣 修辞现象 修辞学理论
  • 简介:我国对虚词研究由来已久,元代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汉语虚词专著《助语辞》,清代虚词研究更是达到高峰,先后出现了《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有影响虚词著作。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助语辞》《虚字说》,总结出修辞释词特点,并将其与训诂派代表作《经传释词》对比,探索训诂派释词特点,并由此总结出两大虚词研究派剐在释词方式上主要差异,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汉语虚词提供一定借鉴,同时也从历史经验继承角度为汉语虚词词典编纂提供借鉴。

  • 标签: 修辞派 训诂派 释词特点 对比
  • 简介:对于修辞与题旨情境关系,早在30年代,陈望道《修辞学发几》就作了精辟论述,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题旨情境可说是修辞标准、依据”著名论断。到了60年代,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把“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定为“修辞原则,”再一次阐明了修辞与题旨情境关系。

  • 标签: 汉语修辞学 情境 题旨 八十年代 综述 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