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在《类推与"事物本质"》等学术著作中,考夫曼提出了类型学说。这一学说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类型思维这一新的法律适用思路。然而,类型学说也存在理论误区,这主要表现在:它忽视了立法过程中规范类型建构的主体性与司法过程中规范类型确认的语言习惯性。这一理论误区导致考夫曼所提出的类型思维由于无视立法意图与语言习惯的约束而无法成为妥当的法律适用思路。类型学说之所以会陷入这一理论误区,根源于对哲学诠释学的误用。考夫曼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谈论法律现实化过程立法与司法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而事实上,哲学诠释学并不能为这一观点背书。类型学说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类型思维如果要成为一种真正有用的法律适用思路,必须做到:(1)摆脱哲学诠释学的泥潭;(2)重视语言惯例与立法意图的约束。

  • 标签: 法律现实化 类型思维 哲学诠释学 类型学说
  • 简介:'主辅'关系是如何形成的我国《公证法》将公证业务区分为'公证事项'和'公证事务'。相关法律释义:'本条(第11条)是关于公证机构证明业务的规定。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是公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和公证机构的职责权限可以办理的公证法律事务,包括本条规定的证明业务范围和本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与证明活动有关的法律事务。

  • 标签: 公证法 公证事项 《公证法》 公证书
  • 简介:民俗习惯经常影响法官的审判思维方式和语言思维方式。从法理上分析,民俗习惯与法律是具有宗源性关系的,法律是经由民俗演化而来的,法律只不过是民俗的制度化部分。因之,在裁决中以可接受性标准为裁判路径是可行的,即法官要在法律内论证它的可接受性和在法律外(法律与社会之间)论证它的可接受性。

  • 标签: 民俗习惯 法官思维方式 可接受性裁判
  • 简介: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广为运用的逻辑方法,它在侦查思维中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一个普通案件的侦破过程,来说明假说演绎法在侦查思维中的作用、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假说演绎法 侦查假设 刑事侦查 侦查思维
  • 简介:浪漫主义立法观对于刑事立法的侵蚀成为一种潮流,在新近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之中,将扒窃入罪(扒窃成立犯罪不再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限制)即是此种立法观的体现。本文则集中于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较多的"醉酒驾驶"入罪的问题,希望以此为切入,对这种立法上的浪漫主义思维予以揭示和反思。

  • 标签: 浪漫主义 醉酒驾驶 合理性
  • 简介:目次一、解释刑法条文应当恪守的基本规则——“实质解释论”的困境与反思(一)“释法”与“造法”之间的界限(二)缺失方法论基础的实质正义可能只是“感觉正义”二、法哲学立场的转换对提升刑法解释学品质的意义(一)解释者如何避免诠释学上的“循环解释”现象?(二)法律解释学与逻辑学三段论的关系三、刑事领域内进行“法的续造”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一)刑法解释应当避免出现违宪解释之结果(二)在“制定法内造法”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三)“科际整合”与人权思维在刑法解释学上的功用

  • 标签: 涵摄 刑法解释学 实质的解释论 法安定性 疑义有利被告
  • 简介: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法学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法学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法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一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法学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法学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法学应当遵循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 标签: 环境法学研究方法 法律思维 价值判断
  • 简介:2015年11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以'依法治国视角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前沿博士生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培养处处长汪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朱旭东教授致辞。论坛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晓燕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孙绵涛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湛中乐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政策研究所李玲教授、中国台北教育大学周志宏教

  • 标签: 全国教育 前沿博士生 博士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