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金勇《上海穆斯林》2005年第1期撰写文章,指出伊斯兰教历来重视知识重要性,注重教育连续性。尊重、关怀、理解学生伊斯兰教教育不变法则。伊斯兰教教育中,应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原则,老师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尊重不同能力层次、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学生需要;要激励创新,弘扬个性;提倡结论多解性、多样性,获得结论思维方式、认知过程多端性、多层次性;

  • 标签: 伊斯兰教 中国 穆斯林 宗教工作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文章陈景元《西升经集注》为研究对象,从哲学思想出发,对教育作用:养生、修身、治国;对象:人有接受教育天赋,人人教育对象;目的:道德养成,培养治国理民之才;师道观:贵师,师资素质,择师;教学原则和方法:讲解教学,惜时勤学,顿悟,因材施教,等思想,作出系统梳理、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陈景元 《西升经集注》 教育思想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 简介: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法布施”其佛教社会福利主要平台。法鼓山“人间佛教”理念为基础,多样化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若干特点:社会教育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与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法鼓山 佛教社会福利 法布施 人间佛教 僧俗互动
  • 简介:当今世界上凡不是动荡不安地区与国家问题,大多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但古往今来,解决民族问题成功实践并不多见,民族问题至今仍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重大问题之一。然而,拥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却向世界展示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繁荣景象。

  • 标签: 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宝 民族宗教问题
  • 简介:东汉严佛调传译大乘经典第一位中国译师,也是我国传译文殊般若第一位高僧。他所翻译《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不仅阐明了文殊法诸多重要思想及特色,而且指出曼殊室利位于诸菩萨之上首,从而宣扬了文殊信仰,促进了魏晋玄学和般若学兴盛和六家七宗形成,大大推动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 标签: 严佛调 文殊般若 上首菩萨 历史意义
  • 简介:《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为著名作品之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尤其圣诞文化传统产生了非常大影响。本文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译者对作品中宗教词语不同处理方法,探讨规范对《圣诞颂歌》中宗教词语翻译产生作用及影响。

  • 标签: 翻译 规范 《圣诞颂歌》 宗教文化
  • 简介:本文“虚妄分别”问题为中心,集中探讨了唯识学史上古、今学说异同,指出:古学由于未能从因缘变现义中区分出所缘境相不同性质,因而对虚妄分别因缘变现所缘境相持“所缘无”观点,主张“唯计无义”唯识说,同时依他起与遍计执同名虚妄分别,没有给予依他起性独立地位;今学则将所缘境相加以区分,使虚妄分别变现“二取”,成为缘所生“二分”,“分别”由“计执”变而为“缘虑”,给予依他起一定实在性。对唯识古今学说异同清理,对于理解中国唯识学史上新旧两译不同及其中国佛学史上意义,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 标签: 唯识古学 唯识今学 所缘境相
  • 简介:晚明以降,国运日衰,'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忧虑。至于明清易代,一般性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声音,这就是以觉浪道盛为代表'反乾坤为再造'自觉主张。通过研究可知,觉浪道盛对天地这一维度有着自觉而充分关注,并进行了积极调整,不仅有着'为天下造新命'现实关怀,还秉持'佛圣英雄'的人格理想,'盘今'自任,实践路径上自觉指向'天下人共成之天下'精神维度,体现了强烈共生精神。可见,时代变迁中,佛教不再一个消极社会存在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时代洪流,甚至成为文化整合中最为积极力量。

  • 标签: 觉浪道盛 天地 “逃禅” 为天下造新命
  • 简介:本文尝试挖掘沈主教基督论中道成肉身思想,分析他如何把道成肉身福音教义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如何将道成肉身生命历程转化为神学思考,呈现信仰中基督鲜活生动一面,表达基督徒对基督活在我们生活中、活在我们社会中、活在我们宇宙中经验,使我们更深地进入圣经启示,体认到基督我们创始成终主。

  • 标签: 基督论 道成肉身
  • 简介:读过《唐大和上东征传》(简称《东征传》)等鉴真传记的人都知道,日本国使者、学问僧荣睿促成鉴真东渡大功臣。唯其如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日两国纪念鉴真灭度1200周年时候,赵朴老特别提议荣睿迁化古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修建荣睿纪念碑。纪念这位为迎请鉴真东渡不惜身命,历尽艰险,为法舍身先德。

  • 标签: 赵朴初 佛教 《荣睿大师赞》 宗教思想 宗教事业
  • 简介: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国伟大宗教改革先驱,而且他在教育方面对教会和社会也做出了卓越贡献。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本文从路德时代教育背景出发,探讨路德所提出先锋性教育理念及其带给我们今天启发。

  • 标签: 教育理念 路德 马丁 宗教改革 16世纪 教育背景
  • 简介:社会和谐,人类共同美好理想。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既与党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体现了既是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科学态度。社会和谐关键处理好新形势下各种矛盾,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矛盾。要把解决和处理好这些矛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着力点,让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社会和谐。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着重在解决不和谐社会矛盾和问题上下功夫。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就是就业、教育、医疗、分配、社保等利益问题,只有把这些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使由此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得到逐步化解,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逐步实现和谐。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民族经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矛盾 和谐社会建设
  • 简介:本文宗密禅史著作为本文,着重从宗密对洪州宗传法世系叙述与判定、对洪州禅法总结及对洪州禅法批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宗密对于马祖道一所开创洪州禅系评述。从宗密叙述与判定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马祖道一思想,另一方面,也有助我们区别南禅众多宗派不同禅法特点。

  • 标签: 宗密 马祖道一 洪州宗 一切皆真
  • 简介:内容提要: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开始,汉译般若类经典开始系统出现,这是世界现存最早版本大乘典籍之一,对于研究初期大乘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意义。以往我们对般若思想理解,比较强调“空”,而忽视了般若是诸佛之母,众生通过般若波罗蜜成佛,诸佛通过般若波罗蜜照明五蕴,普度众生等诸多含义。般若波罗蜜信仰初期大乘中具有核心地位,佛法根本;而普通信众则通过般若信仰来度一切苦厄,乃至赖此成佛。而此时传统上认为般若思想核心概念,中观、缘起、假有,乃至于“空”等观念在早期般若类经典中,并不具有最重要地位。对般若思想再认识,有助我们重新认识大乘佛教兴起,以及魏晋时期中国佛教思想根本取向,纠正以往佛学研究偏差。

  • 标签: 般若道 行经 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