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号拙道人,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其弟子尊称为“深柳大师”,也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此盖缘清末知识界对佛教兴趣日增,甚多人信仰由儒归佛,诚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①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②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等说.这在当时也有很大影响,但其所思所想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从切身体验出发,感受到为克服当时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面临的重重危机,非有个人担当,以及纠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新生代为之一起努力不可.恰恰缘于此点,尽管他在实质上所启动的与传统义理诠释阐发有着质的区别的佛学义理研究新局也许与他志在“复古”的初衷并不一致,但这正是历史走向与个人意愿有异的吊诡之处.就此,本文试从他所启动的刻经、办祗洹精舍、研究唯识学与创办佛学研究会四个面向以证明.
简介: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相信也困扰着许多人。在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五十多年了,这么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会在中国天主教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爱国会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做了许多工作,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但为什么爱国会组织和爱国会人员在很多地方仍得不到神职的接纳和理解,得不到广大教友群众的完全认同。在一些地方,也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甚至在一些地方“谈爱国会色变”,原因何在?听了顾局长的讲话,我有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顾局长在讲话中十分透彻地分析和回答了这个“为什么”,原来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简介:5月6日上午,天宇高洁,清朗柔和。广州石室耶稣圣心大教堂却沸沸扬扬,呈现一片喜庆气氛。堂外花团锦簇,馨香流逸:堂内灯烛辉映,彩饰点缀,节日的盛装无处不现,鲜丽夺目。此时,一千多名虔诚的教友正热切地等待着一个令人神往的时刻的来临。9时30分,随着响亮浑厚的钟声,拉开了广州教区林秉良神父晋牧典礼的帷幕。由钟声伴引而出的首先是庄严的仪仗队高举十字圣架走在前面,带领着十二名青年辅祭,随后是三位礼宾神父,两位襄礼主教,他们是汕头教区的蔡体远主教、梅州教区的钟全璋主教,接着是新主教,走在最后的主礼主教是当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代团长宗怀德主教。这支十八人组成的祝圣队列,在和谐悠扬的琴声中徐徐步入教堂,登上祭台,开始了隆重的晋牧大礼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