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感染部位、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分析总结NICU的特点及易感因素,对近期445例NICU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疾病及感染部位的分布。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调查的445例N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者86例,感染率为19.33%;原发病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现象较其他疾病引起的感染常见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以脑出血患者的感染最常见,的其感染构成比为52.33%,其次是为脑梗塞的患者;86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有39例为呼吸道系统感染,28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年龄高龄、侵袭性操作及长时间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时间对感染的影响较大增加医院感染几率。结论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脑血管病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且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道较常见,侵袭性操作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84例患儿运用镇静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后镇静深浅的评估,对照组患儿由医生进行主观判断,研究组患儿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儿一般资料和咪达唑仑的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咪达唑仑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患儿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于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新生儿患儿共 180例,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90例,均留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症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复穿刺、穿刺处红肿、外渗、留置针脱出、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改进,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之后能够取得的实际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进行随机抽选,将其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前者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后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之后,相关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促使患者胃肠功能尽快回复到正常标准,早日恢复健康的体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做好入科前访视、入科时量表评估、出科后的指导,规范护理工作增强护理支持系统,让病人及重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护理过程、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减少ICU谵妄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持续性人文关怀开展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和开展后(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性的人文关怀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各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的优质护理中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的举措,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重症监护病房深入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谱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某院ICU收治的1330例患者中腹腔感染及分离病原菌情况。结果283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1.28%;133例(47.00%)患者检出病原菌18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8株(68.82%),革兰阳性球菌53株(28.49%),真菌5株(2.69%)。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入住ICU≤2、3-7、8-14、〉14d分别检出病原菌131株(70.43%)、24株(12.90%)、19株(10.22%)、12株(6.45%);其中入住ICU≤48h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1株)、屎肠球菌(21株),入住ICU〉48h以鲍曼不动杆菌(18株)为主。病原菌主要检出于肠道、肝胆系统部位病变术后,分别占53.23%、24.19%。39例患者(29.32%)检出2种及以上病原菌,其中29例患者检出2种病原菌。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肠道及肝胆系统疾病术后检出较多,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情况多见,且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入住ICU48h内腹腔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及屎肠球菌为主,48h后以条件致病菌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细菌和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ICU送检的401份标本中的分离的159株细菌菌株,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耐药结果分析。结果在2年内分离159株细菌菌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01株)63.52%;其中以假单胞菌最多(51株)32.08%,大肠埃希氏菌(11株)6.92%;真菌(42株)26.42%,其中以假丝酵母菌为主(38株)23.90%;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10.06%中以葡萄球菌为主(8株)5.03%。体外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大多数具有广泛耐药和多重耐药特性。结论该医院ICU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性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监护病房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SAS、SMH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MH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重症监护(ICU)病房感染危险因素和对应的护理措施开展了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来我院就医后经ICU收治治疗的9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对导致这部分患者出现感染问题的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管控措施,希望对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有所帮助。结果:研究涉及到的98名患者中共有8名患者出现了感染问题,其中有5名患者属于泌尿系统感染,实际发生率为5.1%,有3名患者属于肺部感染,实际发生率为3.1%。感染危险因素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都是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对ICU收治的患者来说,需要帮助其改善病房环境并按照操作规范完成各项临床护理操作,之后还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理念,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能够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后续临床工作中,需要在明确实际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做好相关护理措施的推广工作,以降低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的部位和特征,并采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的感染为主,占感染部位的45%;泌尿道感染占20%,皮肤软组织占15%,血液占10%以及手术切口占10%。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中可得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50%。这说明由于患者的年龄增大,其免疫功能也随之衰退。结论要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措施,降低患者感染的机率,控制死亡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