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认证后,各部门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6例临床资料,将认证前收治的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认证后收治的10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及实验组患者的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进门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初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84.5(73.0,96.0) min]、总缺血时间[205.0(159.8,307.0) min]、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72.5(58.3,83.8) min]较对照组[112.0(93.0,132.5) min、241.0(199.0,329.0) min、78.0(68.0,96.5) 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开始发病至初次医疗接触时间稍短于对照组[124.5(77.3,201.0) min与130.0(76.3,216.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16.7%(18/108)与28.6%(2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Killip Ⅲ、Ⅳ级(OR 2.618,95%CI 1.244~5.509,P=0.011)、开始发病到初次医疗接触时间>90 min(OR 4.562,95%CI 2.167~9.603,P<0.001)、进门到植入球囊扩张时间>60 min(OR 2.227,95%CI 1.087~4.563,P=0.029)是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流程的持续改进可以促使本地区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效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时间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n=80)分为QRS波终末变形阳性(3级缺血)组、QRS波终末变形阴性(2级缺血)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SYNTAX评分,分为高分组(≥22分)、低分组(〈22分)。结果3级缺血组29例、2级缺血组51例,其中高分组27例、低分组53例。3级缺血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8.3)分vs.(13.5±6.8)分,P〈0.001)]。高分组心电图3级缺血现象明显多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4%vs.20.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3级缺血(P〈0.001)、年龄(P=0.017)、糖尿病(P=0.014)、前壁心肌梗死(P=0.012)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QRS波终末变形阳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3级缺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SYNTAX评分高可能有助于解释3级缺血与预后差的联系。对STEMI患者以心电图3级缺血来预测冠状动脉高SYNTAX评分,可能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

  • 标签: 心肌梗死 QRS波终末变形 3级缺血 SYNTAX评分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PCI绿色通道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分为B组(传统急救处理)和A组(急诊PCI绿色通道),各34例,观察临床干预效果。结果A组抢救成功率97.06%高于B组的76.47%,A组死亡率2.94%低于B组的23.53%,A组急诊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期存活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6.06%低于B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绿色通道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PCI绿色通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118例,均行急诊PCI术治疗。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59例患者采用肝素治疗为对照组,59例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分级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分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组织再灌注状况,明显降低术后出血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中、术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CSRF或NR)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急诊PCI适应症的1048例AMI患者,根据术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与异常血流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PCI患者中异常血流发生率为18.2%。统计分析表明既往血运重建、killip心功能分级、缺血时间、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病变血管、冠脉弥漫病变、血栓征象、术前血流TIMI分级、瘤样扩张、介入治疗方法及是否使用替罗非班与异常血流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缺血时间、血栓征象、术前TIMI分级、病变为弥漫病变、介入方式可作为CSFP或NR发生的预测因素,使用替罗非班可作为预防CSFP或NR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时间、血栓征象、术前TIMI分级、弥漫病变、介入方法可作为CSFP或NR发生的预测因素,使用替罗非班可作为预防CSFP或NR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 慢血流 无复流
  • 简介:【摘要】 ST抬高型心梗死( 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 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 ST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 探讨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 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中心医院 142例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同样施行 PCI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症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1±1.2) h和住院时间( 7.9±2.6) 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睡眠时间( 6.8±2.4) h要比对照组的长,其护理总满意度( 97.18%)要高于对照组( 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 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 PCI术后实施优质的并发症护理,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PCI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水平与急性ST抬高型心梗(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死患者SYNTAX积分(SS)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病中心诊断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并在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将105例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并进一步评估NT-proBNP与SYNTAX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平均年龄55.10±11.67岁(29~84岁),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13例。根据SYNTAX得分情况分组,其中低分组18例,中分组38例,高分组49例。三组患者在基线水平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肌钙蛋白I、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上存在显著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T-proBNP与SYNTAX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223,P=0.022。结论对于行急诊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测定NT-proBNP水平可以提供除LVEF、SS评分之外评估心脏损伤程度及心脏功能的因素,可预测临床结局及指导远期治疗策略。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YNTAX评分 NT-pro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依诺肝素与瑞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辽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起始时间2020年1月,截止时间2021年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前者行依诺肝素、尿激酶联合治疗,后者行依诺肝素、瑞替普酶联合治疗。以统计学对两组患者治疗30min、1h、2h梗死动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30min、1h、2h梗死动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律失常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依诺肝素与瑞替普酶联合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梗死动脉再通率,预后较好,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依诺肝素 瑞替普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梗死动脉再通率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替普酶组34例,以瑞替普酶20 mu间隔30 min,分2次静脉推注溶栓;尿激酶组34例,以尿激酶150U,30 min静脉滴注溶栓。比较两组的再通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过敏反应。结果 瑞替普酶组的梗死相关动脉总开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 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90例作为讨论目标。根据是否并发心包积液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再灌注治疗、IRA、CK-MB峰值、TIMI血流分级、左室运动及收缩功能、Killip分级差异显著(P<0.05);梗死6个月内MACE情况,两组严重心衰差异显著(P<0.05)。结论: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再灌注治疗、CK-MB峰值、TIMI血流分级、Killip分级等,早期再灌注治疗能减少心包积液发生,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提高严重心衰的发生率,预后较差。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包积液 相关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以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析介入护理流程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STEMI患者若干例,截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其中43例设为B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另43例设为A组,实施介入护理流程,比较A组、B组护理效果。结果:A组相关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介入护理流程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356例,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病历资料,分析引起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数据显示,年龄、发病至开通血管时间、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血栓抽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 PCI 术后冠脉血流,是 STEMI 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独立相关因素。心包积液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再住院等发生率及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发病至开通血管时间、使用GPI、血栓抽吸、CK-MB 峰值及 PCI 术后TIMI分级。而心包积液会增加患者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包积液 相关因素 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缩短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各50人。结果:观察组平均门球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缩短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门球时间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门球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为发病2h内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5月—2023年10月接收的本疾病患者68例,分两组,各34例;基础溶栓治疗为比较组方案,尿激酶溶栓应用在特殊组,分析治疗结果。结果:特殊组的血管再通率高出比较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比较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对发病2h内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治疗病情时,予以尿激酶溶栓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提高预后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62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行重组人尿激酶元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凝(普通肝素)、调脂(阿托伐他汀钙)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率高,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TIMI3级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出血状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血率更低,且无颅内出血发生,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时,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使堵塞的冠脉血管迅速有效开通,胸痛迅速缓解,心功能得到改善,住院期间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下降,近远期预后良好,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62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行重组人尿激酶元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凝(普通肝素)、调脂(阿托伐他汀钙)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率高,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TIMI3级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出血状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血率更低,且无颅内出血发生,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时,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不仅能够使堵塞的冠脉血管迅速有效开通,胸痛迅速缓解,心功能得到改善,住院期间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下降,近远期预后良好,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后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评价比较。结果:实验中各项数据显示,观察组分诊、急救、D2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功率较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优(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而言,在急救期间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加快急救效率,切实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急诊救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STEMI病人7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救治时间窗提前,由院前急救医师负责接诊本组STEMI病人,确保STEMI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严格实施,并与导管室医师以及心血管内科医师联系,均在急诊室集合等待会诊。病人入院后以病人实际情况以及病人家属沟通情况为依据来选择合理的再灌注疗法,并将病人直接送入CCU或者导管室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者PCI治疗。结果本组STEMI病人经在院接受院前以及院内急救处理以及由急诊科全力参与实施的STEMI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后,病人再灌注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P<0.05);急诊室-开始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DTN)、急诊室-导管室(door-to-lab,DTL)、急诊室-首次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B)以及停留于急诊室的总时长均有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接受院前抢救处理的STEMI病人而言,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有利于缩短其发病后进行再灌注治疗所需时间,使再灌注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病种质量控制 心肌梗死 再灌注 急诊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及其延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资料,并采用Logistic分析延误因素。结果胸痛程度、胸痛病史与院前时间延误相关(P<0.05),首次心电图时间、医患沟通时间、转运导管室时间与院内时间延误相关(P<0.05)。结论胸痛程度和症状是否间断是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首次心电图记录、医患术前沟通和转送导管室等时间是延长门-球时间主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时间 延迟因素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除了高龄、合并疾病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开始治疗的时间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减少再灌注治疗延迟的时间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早期识别可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尤为重要。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早期识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典型 再灌注治疗 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