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理解性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TfU)在血管外科实习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轮转的27名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TfU教学,通过设定启发性论题和理解目标,设计标准化病人、小组情景模拟等理解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进行教学。通过理论成绩考核和教学满意度调查,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的27名实习同学进行比较,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理论考核结果显示,两组同学血管外科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上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临床护理和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2.641,P=0.005、0.011)。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士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和总体教学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U能够增加实习生对相关疾病的临床护理知识掌握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沟通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 对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进而分析及讨论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 的临床特征及效果。 方法: 收集并选取我 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的 200 例 甲状腺肿瘤 患者 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 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 治疗模式,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 将两组中患者实施 不同治疗 模式后 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 数据进行对比 ,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治愈率为 80%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 95% ,因此采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模式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 2 个月进行随访,对照组复发 20 例,观察组复发 5 例,因此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肿瘤疾病治疗模式中最直接有效,并且是最为彻底的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保守疗法。因此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模式将更有利于治疗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疾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且更能有效的减少甲状腺肿瘤疾病复发率,提高其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健康的恢复具有极高价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共 8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 43例( A组),单纯心血管病 43例( B组),发病后 24h内进行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结果。结果: A组中共出现 36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83.72%; B组中共出现 40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93.02%,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由于血循环障碍常损害神经中枢,引起神经 -体液调节紊乱,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及其他内脏器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处理,将使病情严重恶化以至死亡;另一方面,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有些患者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失语,有心脏疾病的主诉较少,少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偶有心绞痛发作。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行心电监护,并要积极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降低脑血管患者死亡率,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总的来说,随着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病情的变化,心电图异常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对预测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系统基因调节网络失调的结果,而非编码RNA在其发育、生理和疾病病理生理的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非编码RNA表达具有细胞和器官特异度,在多种人体组织、体液,特别是血液、尿液或脑脊液中,存在与疾病相关的非编码RNA,稳定性高,易获取和检测,对某些疾病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潜力成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诊断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前FDA已经批准lncRNA前列腺癌抗原3应用于临床常规诊断前列腺癌。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以miR-21和miR-34等为靶向的多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患者结局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因此,非编码RNA在应用于阐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成为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方面值得期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效果与价值,以不断提高治疗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心血管内科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每周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5.67±5.11)分、每周发作次数为(1.23±0.33)次、症状持续时间为(2.05±0.26)min,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联合应用常规治疗与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法,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性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7年 9月到 2018年 9月收治的病人共 88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在研究过程中针对病人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介入性治疗模式。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统计发现,观察组病人经过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之后,实际有效率是 97.68%,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的实际有效率是 79.0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两组病人的不同治疗方法,发现事实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效果更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疼痛感觉,提升治疗效果,实际的满意度和应用价值都比较高。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源性晕厥应用动态心电图( dynamicelectrocardiogram, dECG)或常规心电图( routineelectrocardiogram, rECG)的监测效果,旨在为临床上心血管源性晕厥的确诊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 27例,对全部入选者均行 rECG和 dECG监测(分为 rECG组和 dECG组),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模式的检出率和分析心血管源性晕厥诊断结果。结果: dECG组心源性晕厥检出率( 39.62%)和 rECG组( 35.85%)差异不显著( P> 0.05); dECG组心电图诊断结果和 rECG组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对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进行 dECG监测或 rECG监测在检出率及病因分析方面均存在一定监测价值,并无显著差异,但 dECG的监测效果稍高一些。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考虑患者需求,选择适宜的心电监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