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间孔镜(PTED)与开窗椎间盘切除(FD)治疗单节段单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120例单节段单LDH患者,其中采用PTED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PTED组,采用FD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FD组。记录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在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PTED组患者在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FD组(P<0.05)。术后12个月PTED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F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且与上一时间点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3%,与FD组的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式治疗LDH患者的疗效无差异,但是采用PTED式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减轻术后疼痛和改善生活能力方面优于FD式。

  • 标签: 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方法,经后路行腰椎间融合(PLIF)或经后路单关节突入路行腰椎间融合(TLIF)是目前临床同于腰椎滑脱症治疗最常采用的式,腰椎退行性滑脱实施器械内固定融合,已成为当今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共识。我们以该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椎退行性滑脱 椎间隙植骨融合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经皮穿刺体成形(PVP)和双PVP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96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实施单PVP治疗,B组实施双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长和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A组和B组术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区别明显(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与A组27.08%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治疗颅颈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颅颈部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0岁(40.4±8.2)岁。Amdd—Chiari畸形8例,寰枕融合并颅底扁平5例,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2例。术前CT和MRI检查均提示寰枢脱位合并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6~10分,平均(8.1±1.7)分。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颅骨持续牵引,均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220min(140.2±30.5)min;出血量190~710ml(272.2±73.4)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JOA评分9—14分,平均(11.0±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0.003,P〈0.05)。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提示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除1例复位不良外,余14例均完全复位,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12~36个月,平均(22.0±6.3)个月,术后3—9个月(5.1±2.7)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1±1.6)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结论颅骨持续牵引结合枕骨板障问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颈部畸形 寰枢椎脱位 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一年至三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手术中的平均时间为49分钟,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出血量控制在100ml左右,手术的切口长度平均70mm,术后所有患者的不适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锥前缘高度明显增高,矢状位指数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未有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采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检索(1993-01/2014-0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pedicularscrew,internalfixation,thoracolumbarfracture”,中文关键词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共检索到65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配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重建骨折稳定性,提供三维矫正,恢复体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行椎管减压。而近年来随技术发展,伤固定及经皮螺钉固定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手术方式,减小了创伤及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结论配合各种技术的应用及联合运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运用于治疗各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边内固定加对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月,单边内固定加对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8~67岁,平均58.6岁;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伴节段不稳23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0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0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天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8±0.2)、(18.6±2.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0.8)、(53.6±3.5)(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单边内固定加对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及双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患者76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8例)双经皮体成形,观察组(38例)单经皮体成形,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特别是骨科有很大前景,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的:探讨3D打印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植入物类型,植入3D打印间融合器的30例为试验组;植入普通异体骨的35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曲度、体前缘高度(HAB)和体后缘高度(HPB)、JOA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5.7%(9/3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A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P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P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试验组JO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3D打印骨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逐步恢复患者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神经受压症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共救治的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患者的JOA评分为(15.0±0.1),与治疗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手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PLIF)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PS)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RLDH患者,根据入院单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PS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且观察组ODI指数、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损伤、神经根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痛发生率(8%,2/50)低于对照组(16%,8/50),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PS固定比较,改良PLIF治疗RLDH的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 标签: 脊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路寰单轴与多轴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3~82岁[(48.8±15.5)岁]。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枢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其中14例行寰单轴螺钉固定(单轴螺钉组),22例行寰多轴螺钉固定(多轴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寰椎骨折愈合率及寰枢后弓植骨融合率。比较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寰齿前间距(ADI)、颅底齿突间距(BDI)、移位距离(LMD),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部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7.2±9.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单轴螺钉组寰椎骨折愈合率为85.7%(12/14),寰枢后弓植骨融合率为78.6%(11/14);多轴螺钉组分别为72.7%(16/22)、77.3%(17/22)(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获寰椎骨折愈合和寰枢后弓植骨融合。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A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B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BDI为(5.9±1.3)mm、(5.8±1.3)mm、(5.9±1.2)mm、(5.8±1.2)mm,多轴螺钉组分别为(3.1±0.6)mm、(3.1±0.6)mm、(3.1±0.6)mm、(3.1±0.6)mm。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BDI高于多轴螺钉组(P均<0.01)。术前两组L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LMD为(1.6±0.8)mm、(1.5±0.8)mm、(1.5±0.7)mm、(1.5±0.9)mm,多轴螺钉组分别为(4.8±1.6)mm、(4.6±1.6)mm、(4.9±1.6)mm、(4.9±1.6)mm。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LMD低于多轴螺钉组(P均<0.01)。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VAS为3.0(3.0,4.0)分、2.0(1.0,2.0)分、1.0(0.8,2.0)分、1.0(0.0,1.3)分,多轴螺钉组分别为3.5(3.0,4.0)分、2.0(2.0,3.0)分、2.0(1.0,2.0)分、2.0(1.0,3.0)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VAS低于多轴螺钉组(P均<0.01)。术前两组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NDI为34.9±6.3、23.4±6.2、13.9±2.7、9.4±2.8,多轴螺钉组分别为33.2±6.1、24.4±6.3、18.1±4.1、12.7±3.2。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单轴螺钉组NDI低于多轴螺钉组(P均<0.01)。单轴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 (3/14),多轴螺钉组为22.7%(5/22)(P>0.05)。结论后路寰枢单轴螺钉与多轴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Gehweiler Ⅲb型寰椎骨折均可获得寰椎骨折愈合及寰枢后弓间植骨融合,但前者具有对寰椎骨折移位及关节分离复位更好、术后颈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更佳的优势。

  • 标签: 颈寰椎 骨折固定术,内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双椎弓根途径行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体成形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或双椎弓根途径行经皮体成形。单组25例51个体(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组22例45个体(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体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穿刺组每个体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穿刺组每个体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单穿刺组51个体中10个体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穿刺组45个体中17个体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体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双经皮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单经皮体成形在手术时间、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小钛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小钛复位固定治疗寰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3例,寰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的稳定性。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的(6.2±1.8)分降低至术后的(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小钛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小钛复位固定是治疗寰前后弓骨折的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体成形Quadrant通道减压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段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案,微创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Quadrant通道减压、伤体成形技术进行治疗,开放组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8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联合体成形Quadrant通道减压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创伤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间孔镜下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的疗效比较及对VAS评分、ODI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用间孔镜下非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间孔镜下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4.91%﹑78.85%;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孔镜下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疗效可靠,值得应用。

  • 标签: 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或跨伤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选取5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Ⅰ组接受传统跨伤单节段固定,Ⅱ组接受经伤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对比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IM评测结果基本相当,数据相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术后,Ⅱ组的FIM评测结果为(66.85±15.17)分,相比Ⅰ组的(62.02±10.3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术后体前、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Ⅱ组均获得显著改善,优于Ⅰ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弓根螺钉复位与固定,整体效果要优于传统跨伤手术,值得推荐。

  • 标签: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用经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患者术后VAS评分、体压缩率、Cobb角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本院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单纯给予跨伤固定治疗的方法,观察组(31例)给予在跨伤固定的基础上加用经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压缩率和Cobb角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椎体压缩率 Cobb角 VA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短节段结合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和短节段结合伤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短节段结合伤组),每组24例。短节段组采用伤上下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短节段结合伤组采用短节段结合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后感染、腰背部疼痛及内固定破坏等)的发生情况。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体前缘高度、伤Cobb角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获1年随访,短节段结合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短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伤体前缘、伤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Cobb角小于治疗前(均P〈0.05);短节段结合伤组伤体前缘、伤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短节段组、Cobb角小于短节段组(均P〈0.05)。结论短节段结合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恢复并维持伤高度,防止再塌陷。

  • 标签: 短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