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融合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角和Takami'角)完成后路融合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角和Takami'角的数据;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角及Takami'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角及Takami'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融合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标签: 枕颈角 策略 后枕颈角 Takami'枕颈角
  • 简介:目的:总结融合的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3年1月融合318例忠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43例。298例获得随访,随访1年6个月~18年,平均6年8个月。单纯融合组分别应用枕骨骨瓣翻转、自体髂骨融合融合内固定组依据疾病类型选择适当的融合方法,以及恰当的内固定器械。结果:单纯融合级45例,并发症11例,发生率24.4%,融合内固定组273例,并发症32例,发生率为11.7%,差异显著(X^2=5.16,P<0.05)。融合内固定组Cervifix利Axis螺钉方向不佳分别占固定侧块螺钉的0.73%和4.08%,差开显著(X^2=9.35,P<0.01)。神经根损伤分别为0.49%和3.40%,差异显著(X^2=8.67,P<0.01)。螺钉退出分别为0.24%和3.06%,差异显著(X^2=9.70,P<0.01)。椎动脉损伤分别为0.24%和1.70%,差异显著(X^2=4.30,P<0.051。结论:融合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恰当的处理预后良好。熟悉解剖、掌握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正确内固定系统的选择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融合术 并发症分析 枕区 CERVIFIX 融合内固定 2003年1月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融合治疗颅颈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颅颈部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0岁(40.4±8.2)岁。Amdd—Chiari畸形8例,寰融合并颅底扁平5例,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2例。术前CT和MRI检查均提示寰枢椎脱位合并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6~10分,平均(8.1±1.7)分。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颅骨持续牵引,均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融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220min(140.2±30.5)min;出血量190~710ml(272.2±73.4)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JOA评分9—14分,平均(11.0±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0.003,P〈0.05)。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提示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除1例复位不良外,余14例均完全复位,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12~36个月,平均(22.0±6.3)个月,术后3—9个月(5.1±2.7)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1±1.6)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结论颅骨持续牵引结合枕骨板障问螺钉固定系统进行融合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颈部畸形 寰枢椎脱位 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 简介:平时坐车尤其是长途汽车时,发现有很多乘客在座位上睡觉,他们的脖子东倒西歪,时间长了脖子又酸又痛。有时急刹车,在惯性的作用下脖子和头向前猛冲,颁椎容易受伤。所以我想发明一个护

  • 标签: 中等教育 科技发明 产品介绍 护颈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融合角度与下颈椎曲度远期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8例寰枢椎脱位或颅底凹陷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后路固定融合治疗,利用PACS系统中侧位颈椎X线片对OC2A和C2~C7Cobb角度进行测定,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资料进行收集测量,按照融合角度将患者分为A、B、C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融合角度与下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8.5±12.4)岁;随访时间为(158.25±62.34)个月。5例A组患者OC2A固定角度在10°以内,其术后6个月、术后5年及末次随访时,OC2A值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C组患者固定在20°以上,其术后6个月、术后5年及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中OC2A值与C2~C7 Cobb角度呈负相关(r=-0.797,P<0.01)。结论OC2A与C2~C7 Cobb角度明显相关,行后路固定融合时应选取适宜的融合角度,OC2A以20°以内为宜,超过20°的OC2A可造成下颈椎远期退变甚至反弓。

  • 标签: 枕颈融合 颅底凹陷 颈椎 退行性改变 相关性
  • 简介:上周,给自己买了一个护。超市在打折,站在货架前面看了一会儿宣传片,就从一大堆护中间拎了一个回家。说是打折,其实比普通枕头

  • 标签: 枕头 打折 中间 超市 货架 海绵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后路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7 年 1月至 2018年 5月 20例寰枢椎不稳并脊髓损伤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术前进行系统评估、健康宣教、呼吸功能训练、营养评估、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阶梯镇痛管理、呼吸道管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舒适的体位护理、引流管管理、胃肠道管理、生活照顾、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20例患者经后路融合治疗过程顺利,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 了平均住院时间。结论 护士充分术前准备及健康指导,术后的精心护理,早期功能训练等护理管理,均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后路枕颈融合 围手术期护理 寰枢椎不稳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交界区推拿治疗在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4例患有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 A(交界区推拿治疗)组和 B(常规脊柱推拿治疗)组,评价疗效。结果 A组 VAS评分、肩旋转度优于 B组( P<0.05)。结论 性眩晕应用交界区推拿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肩颈部位的活动度,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

  • 标签: [ ]颈性眩晕 枕颈交界处推拿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经口咽部上颈椎肿瘤切除后路融合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上颈椎肿瘤的最有效方法。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行经口咽颈椎肿瘤切除,解除脊髓压迫,再行钛板内固定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1我科2008年8月为一上颈椎肿瘤患者采用上式,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口咽入路 上颈椎 颈后路 护理
  • 简介:长期以来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骨性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骨、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中,植骨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骨块后移可致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骨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 钢板内固定 减压 配合 椎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关节松解后路颈内固定治疗颅交界区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5例颅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关节松解后路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与床上大小便训练、口腔准备,术后观察密切病情与生命体征、口腔与气管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术后4~15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4~15个月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关节松解后路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其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与生命体征,做好维护颅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 标签: 经口咽入路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后路枕颈内固定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自制荞麦皮在甲状腺过伸体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例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正常护理中使用自制荞麦皮,观察并记录使用前后一次摆放成功率、护士满意度、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颈部酸痛。结果使用自制荞麦皮后各项观察指标数均优于使用前。结论使用自制荞麦皮,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易于护理,增加舒适度。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颈过伸体位 荞麦皮颈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寰关节-斜坡螺钉行后路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0例来院就诊并行区CT检查的成人CT影像资料,排除区域感染、损伤、肿瘤和畸形。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斜坡前缘、中部的高度和宽度,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枕骨髁关节面前后径、横径及内倾角,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上关节面前后径和横径,侧块高度,寰椎下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模拟置入直径为3.5 mm的螺钉,在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包括螺钉内倾角、头倾角及长度。取8具尸体标本,后方暴露颅交界区,按上述置钉参数将直径为3.5 mm的钛合金螺钉自寰椎下关节突与后弓移行处置入,经寰关节至斜坡;然后用摆锯沿钉道剖开,观察螺钉的钉道轨迹,验证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男性斜坡前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6.8±2.5) mm和(20.1±3.1) mm;斜坡中部分别为(9.7±2.3)mm和(22.4±3.7)mm。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为(5.8±1.48) mm。枕骨髁前后径为(19.1±1.9) mm,横径(12.6±2.0) mm,内倾角为33.7°±4.5°。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为(9.6±1.1) mm。寰椎侧块高度为(12.9±2.4) mm。上关节面前后径为(21.7±1.9)mm,横径为(11.7±1.4) mm。寰椎下关节突宽度为(14.9±1.4)mm,高度为(5.7±0.85)mm。螺钉进钉点至侧块移行中点所在垂线的距离为(2.5±0.6) mm,至中点所在水平线的距离为(2.3±0.7) mm;内倾角为18.4°±1.6°,调整范围为15.0°±2.8°;头倾角为55.6°±3.1°,调整范围为10.4°±2.4°;钉道长度为(53.0±2.8)mm。女性的解剖学参数较男性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具标本的经寰关节-斜坡螺钉均能安全、有效置入。结论经寰关节-斜坡螺钉可在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安全置入,可以作为固定方式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寰枕关节 颅窝,后 螺钉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头肩按摩仪的人机设计,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按摩效果。本文通过对头肩按摩仪市场现状和用户需求的分析,确定了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本文采用人机工程学原理,结合人体工学和按摩理论,进行了按摩仪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实验和用户调查,评估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对于改善头肩按摩仪的设计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头枕式颈肩按摩仪 人机设计 人体工学 按摩效果 用户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源性头痛效果。【方法】以某院收取的30位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提下引入彩色多普勒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此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大神经与第三神经性头痛属于单侧真不与枕骨下疼痛,还有常见的挥鞭样损伤后颈痛,假若抗惊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用局部麻药与长效皮质醇激素进行一次或一系列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相较之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有效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5,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比较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更高的评分,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神经阻滞,搭配药物对源性头痛又很好的治疗效果,可很好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星状神经 枕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融合固定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寰枢椎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Apofix椎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后路融合固定可使寰枢椎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发育畸形及脊髓压迫症应用后路手术减压和植骨融合的远期疗效及评价.方法对114例颈部畸形及其不稳实施寰椎后弓和/或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扩大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作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植骨融合固定,并进行10年以上随访.结果114例中,102例获得骨性愈合,4例因移植骨骨折致畸形愈合,8例移植骨吸收并形成假关节;脊髓功能95例明显恢复,14例无明显改善,5例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结论颈部扩大减压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颈部畸形及不稳,经10年以上临床观察,对稳定和功能恢复以及头颈运动功能保存有良好作用,本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颈椎 畸形 外科治疗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科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岁;单侧椎动脉高跨26例,双侧高跨3例,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19例,双侧狭窄4例。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CT血管造影(CTA)和MRI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CTA在C2,3横突孔处测量椎动脉直径,观察"in-out-in"螺钉对椎动脉形态的影响。术后6个月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71.2 min(213~352 min),出血量平均471.5 mL(230~830 mL)。余43例行单纯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1.6 min(131~226 min);出血量平均395.9 mL(170~660 mL)。无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CTA,椎动脉在C2、C3横突孔层面的直径分别为(2.92±0.55)、(3.04±0.54) mm,与术前[(2.91±0.68)、(3.11±0.50) 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在21例次中出现外下方移位。所有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见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物断裂、移位。结论后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影响小,临床效果可靠。

  • 标签: 椎动脉 枢椎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行前路经口松解复位后路固定植骨疗效。方法对6例难复性寰椎脱位的患者行前路经口松解复位后路固定植骨,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7~10分,术前MRI脑干脊髓角平均139.6°,评估手术前后JOA评分、脑干脊髓角。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关节脱位复位良好,减压彻底,6例中5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复位达85%,6例脑干脊髓角术后平均162.5°,术后3~6个月植骨区域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12~16分。结论经口松解复位+后路固定植骨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达到良好复位,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松解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