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独特教育观。本文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涉及学困生教育的思想为基础,从学困生的类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方面,总结概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困生能力提升与转化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这一教育观对当今中国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
简介:一、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左翼运动与思想遗产李旸:沃林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此次访谈。据我了解,您为中国学界所熟知主要是源于您对欧洲激进政治和左翼思想的研究,您在《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一书中对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左翼政治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的精彩阐述令中国读者印象深刻。而在这之外,您还专注于德国哲学的研究,特别是在法兰克福学派和海德格尔的思想研究上有颇多有分量的成果。我想知道的是,您在政治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或统一性?它们与您左派的政治立场有何种关系?可否借此为我们介绍一下您个人思想和研究发展的轨迹?
简介: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形而上学困境以本体论困境为内在核心,以认识论困境为逻辑前提,以思维方式困境为底层基础。马克思揭示出知识论哲学是导致形而上学困境的根源,因为知识论哲学颠倒了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单一的认识关系,把同一性思维方式推向了极端抽象化。马克思以实践哲学超越了知识论哲学,在此基础上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取代了同一性的思维方式,把主客体之间单一的认识关系拓展为人与世界之间丰富的实践关系,并把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的抽象关系还原为哲学与历史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彻底超越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把哲学从知识论时代推进到了实践论时代。
简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立足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从空间批判的维度揭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历史"的建设性和破坏性,论证了人类历史取代世界历史的经济必然性。在空间探索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拓展了物理-地理空间、重组了社会-经济空间、变迁了文化-心理空间;在空间意蕴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空间化本质是资本全球化,空间化形塑则表现为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即全球空间同质化和异质化的过程,空间化特征则表现为资本全球空间断裂所产生的"马太效应";在空间批判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批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夺落后国家空间、进行生态殖民主义的丑恶行径,揭露了虚拟资本恶性膨胀和全球经济风险问题,表达了资本主义所主导的世界历史最终将被共产主义所主导的人类历史所代替的阶级立场和革命理想。
简介:摘要当代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对下一代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为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生态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指导。
简介:文化强国建设有一个方向问题,不仅关系文化能否繁荣,更重要的是关系文化的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否形成,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不断前进。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门献敏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发表的论文“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旗帜与灵魂”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治理创新与农村公益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6BKS045)的阶段性成果。该文旗帜鲜明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文化强国之魂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严谨科学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坚定自信地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原则。
简介:马克思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释了其分配非正义的思想: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赖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社会主义社会偶然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上述分配非正义显然诉诸于一种理想的正义分配标准,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分配正义。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疏裂使我国的分配非正义呈现出特殊性:物的依赖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与偶然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兼存并突具新特点。科学把握马克思分配非正义的历史面像既要坚守分配正义的实现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又要削减物的依赖和偶然基础上的分配不正义,逐步践行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
简介:市民社会正义是一种底线道德权利要求,旨在确保社会成员互不伤害,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马克思从互利、自主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批判。从互利来看,市民社会的生产领域呈现的是资本财富的增值与工人阶级的贫困,权利与权利相对抗;从自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商品等物的形式中介发生关系,这一关系呈现为类似自然界的盲目运动规律,物支配人;从自我实现来看,工人在生产领域屈从于资本的强力,受到必然时间的限制,劳动成为谋生手段,人的自我实现理想成为梦幻。在马克思这里,市民社会正义问题不再单纯是个体道德问题,本质上是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交织的问题,是与共同体命运相关的问题,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