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内突型肌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无须切除子宫等优点[1].目前,宫腔镜切术一般采用单极切系统,应用低黏度非电解质灌流液膨宫,5%葡萄糖溶液最常用.大量灌流液在短期内迅速吸收可导致稀释低钠血症,发生率4%~5%,可导致15%~40%的患者死亡率[2].我院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导致严重低钠血症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黏膜下肌瘤 电切术 稀释性低钠血症 宫腔镜手术 灌流液 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烧伤病区药品的使用情况,探讨药品费用比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8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烧伤病区住院的179例患者出院资料,统计药品使用情况(尤其是抗菌药)、费用及其所占医疗费用的比例,并统计不同程度烧伤患者治疗平均费用及患者的治愈率。结果本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药品总费用的52.71%、是治疗总费用的7.01%,药品总费用占治疗总费用的13.30%;患者人均治疗总费用为18660.10元,治愈率达96.65%。结论我院烧伤病区的药品(尤其是抗菌药)使用及医疗总费用控制基本合理,且治愈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用药现象,还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烧伤 药物 费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化学烧伤手术中麻醉应用的特殊,探讨安全有效地手术麻醉处理。方法研究我科室在化学烧伤手术中所进行的麻醉吃力案例。结论在手术是应注意麻醉的用量以及手术麻醉应激状态的影响。

  • 标签: 化学烧伤 麻醉 特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柠檬酸体外抗凝集束化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严重烧伤行CRRT柠檬酸体外抗凝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2.0(38.7,47.0)岁,共进行201次CRRT],将该单位2018年1—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严重烧伤行CRRT柠檬酸体外抗凝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纳入集束化护理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1.0(36.0,46.0)岁,共进行164次CRRT]。统计2组所有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ICU治疗总费用、CRRT费用、非计划结束治疗情况、因手术结束治疗情况(计算非计划结束治疗率、因手术结束治疗率)、一次使用血液透析滤过器及配套管路滤器(下称滤器)使用时间>24 h次数、CRRT次数、滤器寿命;针对2组患者中从首次治疗开始连续接受3 d及以上CRRT者,统计首次治疗前(以下简称治疗前)与首次治疗3 d后(以下简称治疗3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钙、离子钙(计算治疗前后总钙、离子钙差值)、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平均动脉压、pH值、氧合指数、碳酸氢根、乳酸水平;统计2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集束化护理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缩短(Z=-4.71,P<0.01),住ICU治疗总费用明显减少(t=-1.39,P<0.01),CRRT费用无明显变化(P>0.05),非计划结束治疗率、因手术结束治疗率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12.20、17.83,P<0.01),滤器使用时间>24 h次数明显增加(Z=-5.93,P<0.01),CRRT次数明显减少(Z=-4.75,P<0.01),滤器寿命明显延长(Z=-9.24,P<0.01)。集束化护理组31例患者、常规护理组28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开始连续接受了3 d及以上的CRRT。治疗前,集束化护理组患者PT、APTT、INR分别为24.10(16.08,39.20)s、38.81(32.32,45.50)s、1.17(1.12,1.19),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1.75(22.99,40.96)s、41.82(35.05,48.06)s、1.15(1.11,1.19)相近(P>0.05);2组患者总钙、离子钙水平相近(P>0.05)。治疗3 d后,集束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PT、APTT、INR分别为29.06(20.11,39.46)s、35.25(30.06,40.28)s、1.13(1.09,1.17)与36.51(26.64,42.92)s、39.89(34.81,46.62)s、1.14(1.10,1.18),均与治疗前相近(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离子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2.08,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总钙、离子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55、-3.69,P<0.01);集束化护理组患者APTT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Z=-2.29,P<0.05),总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2.26,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治疗前后总钙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3.15,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离子钙差值相近(P>0.05)。治疗前,集束化护理组患者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2.84,P<0.01),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Z=-2.44,P<0.05);2组患者肌酐、尿素、胱抑素C、平均动脉压、pH值、氧合指数、碳酸氢根及乳酸水平相近(P>0.05)。治疗3 d后,集束化护理组患者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pH值、碳酸氢根及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10、-2.90、-3.11、-2.02、-2.34、-2.63、-2.84,P<0.05或P<0.01),血小板计数、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6.65、-2.40,t=-9.97,P<0.05或P<0.01);常规护理组患者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pH值、碳酸氢根及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5.32、-2.31、-2.41、-2.21、-3.68、-2.93、-2.20、-2.31,P<0.05或P<0.01),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5.59,t=-7.74,P<0.01)。治疗3 d后,集束化护理组患者肌酐、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氧合指数、碳酸氢根、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值分别为-2.93、-1.99、-6.39、-2.09、-2.52,t=-3.28,P<0.05或P<0.01),尿素、β2微球蛋白、pH值及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Z值分别为-3.87、-2.58、-4.24、-2.75,P<0.05或P<0.01)。住院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出血事件、与柠檬酸治疗相关的高钠血症。集束化护理组1例患者总钙与离子钙比值>2.5,但无柠檬酸蓄积中毒表现;1例患者发生低离子钙血症、1例患者发生严重代谢碱中毒。常规护理组5例患者发生低离子钙血症,2例患者发生严重代谢碱中毒。结论在严重烧伤患者CRRT中实行柠檬酸体外抗凝集束化护理缩短了患者住ICU时间,减少了住ICU治疗总费用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治疗连续和质量。

  • 标签: 烧伤 柠檬酸 护理 集束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RT-PCR法检测HMGB1tuRNA表达.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35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20.0%、TC杂合子型16例占45.7%、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2例占34.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为57.2%和42.8%.验证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在CD14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概率较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低.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死亡;9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7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伤后1d患者血浆HMGB1水平即迅速升高,伤后14、21、28d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型(F值为3.5671、4.2035、3.8529,P〈0.05或P〈0.01).伤后14d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MGB1mRNA表达量为1.5±0.5,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1.2±0.4,t=-2.205,P〈0.05).伤后7、21d脓毒症组患者血浆HMGB1水平分别为(44±29)、(25±15)ng/mL,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26±12)、(10±6)ng/mL(t值分别为-2.355、-3.872,P〈0.05或P〈0.01).结论CD14C-159T基因多态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HMGB1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 标签: 烧伤 抗原 CD14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痂下静脉穿刺法作为静脉输液通道的可行。方法对2006-2009年4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术中,在洗手巡回护士相互配合之下,行痂下静脉穿刺法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补液。结果45例病人均成功完成痂下静脉穿刺,满足了术中大量输液的要求。结论痂下静脉穿刺法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术中运用是可行的。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痂下静脉穿刺 定位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切痂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烧伤血清体外刺激内皮细胞;选用10例男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A组)和非早期切痂组(B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者均于A组首次切痂植皮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另取6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作正常对照。采用上述各组血清,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细胞活力及通透的改变。(2)60只Wistar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C组,30只)和非切痂组(D组,30只),每组各另设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两组动物于伤后1,3,6,12,24和48h行腹腔补液,C组于伤后3h首次切痂植皮,补液后1h放血处死大鼠(每组每时相点5只),检测腹腔巨程式细胞(PMφ)的激活情况和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磷脂酶A2(PLA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均有明显改善;(2)C组大鼠PMφ的活化程度及血浆LPS,IL-8,PLA2,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严重烧伤后尽早清除机体失活组织。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害程度,阻止炎细胞进一步活化,对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严重烧伤 大面积切痂 脏器损害 实验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巨噬细胞
  • 简介:急性肾损伤(AKI)是严重烧伤后常见并发症,其病死率为80%~100%。为明确早期应用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对严重烧伤合并AKI患者的疗效,作者对57例烧伤面积大于40%TBSA合并AKI患者进行了回顾队列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28例与早期应用CVVH组29例(早期应用CVVH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液滤过 急性肾损伤 早期应用 严重烧伤 伤患者 CVV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良好组(68例)和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不良组(47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行第1次Meek植皮术时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对上述指标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行1∶1倾向评分匹配(PSM)消除基线资料差异后,对2组剩余患者再次行上述指标统计与检验。选择行1∶1 PSM后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对行1∶1 PSM后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将行1∶1 PSM后的患者分为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和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采用χ2检验对比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发生率,计算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行1∶1 PSM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吸入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片存活不良组患者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均明显高于皮片存活良好组(Z=-2.672、-2.882,P<0.01),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皮片存活良好组(Z=-3.411、-3.050、-2.748、-2.686,P<0.01)。行1∶1 PSM后,每组各剩余46例患者。2组剩余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片存活不良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皮片存活良好组(Z=-3.428、-2.940,t=-2.427、-2.316,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影响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94,95%置信区间=0.989~0.998,P<0.01)。术前血小板计数对92例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置信区间=0.603~0.798,P<0.01);术前血小板计数最佳阈值为98×109/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3%和78.3%。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发生率为71.4%(25/35),明显高于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的36.8%(21/57),χ2=10.376,P<0.01。与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相比,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患者行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为2.211(95%置信区间=1.263~3.870)。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时,应谨慎进行Meek植皮手术。

  • 标签: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测 Meek植皮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是预防烧伤休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进行静脉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虽然深静脉置管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和管理流程。为更科学、规范地指导严重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操作和管理,本共识编写组组织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为主的国内烧伤界专家,主要从深静脉导管类型及置管部位的选择、置管操作方法、导管维护、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形成本共识,以期为严重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实践依据和指导。

  • 标签: 烧伤 感染 深静脉置管 共识
  • 简介: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阿米卡星后水疱液和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0例严重烧伤患者分成4组,每组5例:A组(伤后3~4h用药)、B组(伤后10h用药)、c组(伤后20h用药)、D组(伤后30h用药),每例患者在30min内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mg。于用药后15、30min和1、2、3、4、5、6、7h抽取创面水疱液,同步抽取其中9例患者的静脉血,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阿米卡星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水疱液中阿米卡星浓度升高最快,维持时间最长,B组次之。A、B组各时相点药物浓度值均明显高于C、D组(P〈0.05或P〈0.01),其中用药后1h差异最明显(P〈0.01):A、B组为(12.53±1.76)、(9.52±1.51)μg/mL,C、D组为(4.65±0.77)、(3.10±0.41)μg/mL。9例患者血清阿米卡星浓度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疱液、血清的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均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为最佳,与阿米卡星消除相半衰期(tl/213)的正常参考值比较,患者血清中阿米卡星t1/213较短,水疱液中t1/2β较长。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尽早(伤后10h内)应用阿米卡星,可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持久的抗生素屏障,抗感染效果较好。

  • 标签: 烧伤 阿米卡星 水疱 血清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6例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实验组36例病例接受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帮助病人加快恢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端蒂皮瓣 筋膜瓣修复 四肢 严重烧伤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烧伤治疗中运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方法:将46例手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选出,观察组开展负压封闭引流+常规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皮片应用率、住院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结论:手部烧伤治疗中运用负压封闭引流,临床疗效理想。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手部电烧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phosphokinase,CK)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17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创面细菌计数检查,并以2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d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6倍;术后3d15例降至正常,2例因创面感染CK-MM仍维持较高水平,经再次扩创抗感染处理后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创面细菌计数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标签: 肌酸磷酸激酶 同工酶 电击伤 电弧烧伤 CK CK-MM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SD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烧伤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烧伤后使用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的病人总结分析。结果使用负压吸引、封闭引流后,创面消肿快,感染低,创面肉芽生长旺盛,并发症少。结论VSD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对于重度烧伤的创面处理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VSD负压吸引 封闭引流技术 电烧伤 创面
  • 简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贫困、农村能源短缺与滥砍滥伐等导致生物多样的破坏,是我国生物多样退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退化 过度开发 能源短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