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可以标示活动持续或遗留状态持续事态。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跟"了"或"着"的共现与动词内在过程特征有对应关系。具有"起始"过递"持续"或"持续"过递"终结"特征的呈现或附着动词在存现构式中跟"了"和"着"都能共现。"了"、"着"可替换的存现句在反映事件过程的事态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中都有所反映。
简介: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HAVE+a/an+NP构式的习得过程和机制。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学习者在HAVE+a/an+NP构式的使用频数和意义类型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语言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使用HAVE+a/an+NP构式的频数上有显著差异;在表达物质所属和社会所属意义时有显著差异,但在表达抽象所属和非人类所属或行为意义时则没有明显差异。错误分析表明,不同水平的语言学习者对于HAVE+a/an+NP构式意义的习得还没有扩展到非人类所属这一意义范畴上。
简介:近十年修辞构式的研究主要在语法构式框架中展开,修辞构式在本质上基本被认为是"语法构式"的补充,或者说"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存在互补关系。主流研究着眼于修辞与语法可能的因果联结,寻找构式框架中修辞的表现、修辞与语法的触碰点、修辞在构式框架中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构式框架中修辞与语法的错位等。本文认为"修辞"研究应该有其本体论基础,对"修辞"的探究也应该从发现其概念本质的角度去切入和展开,不应简单地将"修辞"归入"句法"或"语用"概念域里探讨。从狭义的语句修辞看,不对称性如动词题元结构或数目的不对称、题元结构和句法结构的不对称、词汇义与世界知识的不对称、词性与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等是"修辞"产生的源动力。要形成有效的"修辞",语句必须要在"修辞功能"的促动下,使"未修辞体"和"修辞体"在"修辞界面"经过"修辞义"的"相似性"检验才能成功。"修辞构式"是上述"修辞"理论基础上的"修辞义"和"修辞形式"的结合体。"语法构式"是形成"修辞"的必要因素,"修辞构式"则是"修辞"形成后的形式意义有效联结的体现。推而广之,从广义修辞上看,不对称性和相似性之间的张力作用,是包括语言修辞在内的所有修辞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
简介:摘要特高压南京变电站工程为江苏省首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1000kV进出线构架整体高度高,重量重,安装难度大,本文介绍了1000kV变电站格构式构架工程情况,并详细说明了1000kV变电站格构式构架柱、梁的施工安装方法及控制措施,为特高压交直流变电站构架安装在以后的施工中使用作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构式派生来的.第一类构式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构式是同一上位构式的变体,二者构式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简介:“X得不要不要的”是当代汉语的新兴程度构式。该构式的句法特点是:“X”可以由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充当;可以独立成句,也能充当谓语、宾语或定语。其语义特点是:构式在语义上可以表达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感情色彩。语用特点是:常用于口头语体,也常见于书面语中的文艺语体,具有语气和修辞表达功能。形成机制是:“不要”发生了语用推理,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社会、心理有限资源的制约,经语言的高频类推作用,“不要不要的”的表达式逐渐格式化,由主观高量否定义本义演变成表示主观评述性的极限程度量构式义,形成了从语法构式X1到修辞构式X2的连续统,并有语法化为语法构式X3的趋势。该构式程度标记的语义在隐喻思维机制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从“主观高量否定义”到“主观评述性的极限程度量”的语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