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对8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的护理,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及硅油注入的特殊要求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眼部情况,控制血糖、保持特殊体位、预防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使许多糖尿病病人加强术后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有用视力、提高手术效果的临床效应,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做好周密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简介:目的观察蒺藜甾体皂苷类化合物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光镜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TTS-12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观察不同浓度TTS-12对新生隐球菌细胞生物膜关键基因PM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TTS-12处理的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结构更疏松,TTS-12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指标及PMT4基因表达水平(P〈0.01)。结论TTS-12可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通过降低新生隐球菌PMT4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作用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构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CP/CPPS)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机械痛阈和自噬相关微管轻链蛋白LC3和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随造模时间的变化规律,为CP/CPPS疼痛及自噬水平研究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和完全弗式佐剂的混悬液,建立CP/CPPS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前列腺病理变化,运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骨盆区域机械痛阈,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C3和p62表达水平,运用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平均光密度.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出现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和淋巴细胞侵润,且实验后第6个月前列腺出现上皮内瘤(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PIN),表现为基底膜消失和细胞核异形性明显等,空白组和对照组则表现为正常组织学形态.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初始痛阈值为(0.35±0.154)g,第22周为(0.008±0.000)g],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LC3和p6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LC3,p6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第1个月:(2.767±0.464)%,(2.872±1.642)%;第6个月:(13.501±1.900)%,(9.070±0.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CP/CPPS模型,且造模后第6个月出现PIN.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LC3和p62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P/CPPS炎症微环境促进疼痛产生及加剧,并提高小鼠前列腺自噬水平,与P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在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人NDRG2基因的截短部分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含有人NDRG2基因的pGKBT7质粒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扩增获得截短的人NDRG2基因,然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C2;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达产物中在分子量67kD左右可见与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的条带,该条带可被Ndrg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构建了截短的人NDRG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HEK-293)获得成功表达。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外侧膝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比较不同近视模型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24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3组(n=8):频闪光照(FLM)组、形觉剥夺(FDM)组、对照组,各组均饲养8周。在造模前后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对左脑外侧膝状体DA进行定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FLM组和FDM组右眼屈光度变化值(P〈0.001)、眼轴长度变化值(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近视建模成功。HPLC-ECD结果显示:豚鼠左脑外侧膝状体DA含量FLM组〉对照组〉FDM组;对照组为(37.04±1.18)pg/μL;FDM组为(24.27±3.46)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1);FLM组为(45.58±1.98)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外侧膝状体DA含量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DA含量减少,说明DA在两种实验性近视外侧膝状体中的表达不一致,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抗癌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预后意义。方法:测定97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肺癌组血浆FIB、D-dime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组FIB与TNM分期有关,D-dimer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提示FIB、D-dimer、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FIB是老年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检测老年NSCLC患者抗癌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以指导预后,为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脂饮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的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单纯肾切除组、单纯肾炎组、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单纯肾炎组、肾炎高脂组在单侧肾切除后3d尾静脉注射OX7抗体(100mg/kg),1周后尾静脉连续注射OX7抗体(每次100mg/kg,1次/周,共3次),单纯肾切除组和单纯高脂组在同一时间尾静脉注射PBS,注射抗体后第2天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腹腔注射维生素D3(6万U/kg,1次/4周),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分别于第4、8、10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血压、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血钙、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肾炎高脂组)大鼠第8周肾小球外的小动脉出现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平滑肌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第10周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肾小球外小动脉管壁轻度增厚,管腔变化不明显,模型组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抗Thy1肾炎大鼠加用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
简介:目的:观察Kozak序列(+4G)对稳定转染的人淀粉样前体蛋白(hAPP751)-EGFP融合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为APP的水解代谢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别将含Kozak序列(+4G)和不含Kozak序列的hAPP751全长基因片段亚克隆入pEGFP-N1表达载体,得到pEGFP-hAPP751(+4G)和pEGFP-hAPP751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再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挑取绿色荧光强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并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定位,最后用EGFP抗体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结果:PCR、酶切和测序证明将含Kozak序列(+4G)和不含Kozak序列的hAPP751全长基因片段分别连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hAPP751(+4G)稳定转染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其中在细胞质中成不均匀颗粒状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156000的融合表达蛋白,与预期相符;pEGFP-hAPP751转染细胞,其绿色荧光十分微弱且在整个细胞均匀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6000的EGFP,但检测不到预期的hAPP751-EGFP融合表达蛋白。结论:Kozak序列(+4G)可以明显促进hAPP751的表达,获得稳定转染且高水平融合表达hAPP751-EGFP的细胞株。
简介:目的:观察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重度骨折组和轻度骨折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等。结果:与轻度骨折组比较,重度骨折组手术时间长、骨水泥注射量少,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度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均有所改善(P〈O.05),轻度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重度骨折组(P〈0.05),但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
简介:目的:探讨BNP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无症状组、心功能不全II级、III级、IV级3,另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BNP、D二聚体水平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患者组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BNP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LA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D二聚体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与LAD直线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1000pg/mL以下治疗有效率80.2%,疗效优于1000pg/mL以上者(Riditz=15.245,P=0.000),D二聚体5μg/mL以下者治疗有效率85.4%,疗效优于5μg/mL以上者(Riditz=26.354,P=0.000)。结论:BNP和D二聚体与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预后预测。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Cobb’S角与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D、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个月、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后1个月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后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通脉养心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慢性病贫血(ACD)患者铁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年龄≥40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人,分别服用通脉养心丸(Ⅱ组)或未服用通脉养心丸(Ⅲ组).同时选取冠心病患者不伴有慢性病贫血40人为对照组(Ⅰ组),该组患者服用通脉养心丸.观察比较三组服药8周前后的血铁调素及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前,Ⅱ、Ⅲ组的血Hepc水平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8周治疗后,Ⅱ组患者血Hepc表达明显下降,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余两组血Hepc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血Hepc水平显著高于Ⅱ组;Ⅲ组患者的Hb水平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能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的铁调素水平,提高该类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慢性病贫血患者,尤其是轻度贫血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鱼腥草素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1及mTOR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24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鱼腥草素钠组(每组6只)。采用烟熏和脂多糖气管滴注联合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I3K、AKT1及mTORmRNA表达,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I3K、AKT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0.05),mTOR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鱼腥草素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PI3K、AKT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mTO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比,鱼腥草素钠组肺组织mTO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局部肺实变,肺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胶原染色显示肺间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鱼腥草素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鱼腥草素钠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呈轻度间质性肺炎,仅见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鱼腥草素钠能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PI3K、AKT1mRNA的表达、上调mTORmRNA表达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FBI)、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2例剖宫产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的宫内注射及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先给予缩宫素的宫内注射,再在子宫肌壁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FIB、D-D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宫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子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P<0.05)。两组治疗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可能与有效减少FIB、D-D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