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波动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及其饮食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在兴隆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波动组、中度波动组和重度波动组。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由专业营养师在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体重、身高、孕周以及血糖水平等多个因素的条件下精心制定的个性化的饮食治疗。观察并分析各组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以及饮食治疗后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饮食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重度波动组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结论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波动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的血糖波动特点,饮食治疗对于改善血糖水平具有积极效果,但对重度波动患者的作用效果较差。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水平波动 血糖波动特点 饮食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低血糖与高血糖危象是PICU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急危重症。低血糖危象系因血糖水平过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临床出现脑功能受损和自主神经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早期识别低血糖危象,及时输注葡萄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糖危象则因血糖水平异常增高(>11 mmol/L)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两种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和防治并发症。脑水肿和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高血糖危象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尽早识别与积极处理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低血糖危象 高血糖危象 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控,从而对低血糖的发生达到预防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对患者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25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mmol/L)分别为(5.06±0.46)、(7.56±1.96),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mmol/L)分别为(7.52±0.98)、(10.32±2.6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4.0%(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可以帮助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以加速康复外科( ERAS)理念实施干预对其血糖控制的相关性影响。方法:以 2017.05~2020.02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时间段本院收诊患者为探究对象( n=68),均被确诊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按分别抽样法分组,即参照组( n=34)和实验组( n=34),参照组基于传统理念下实施护理,实验组基于 ERAS理念下展开干预,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糖波动幅度相比于参照组明显降低 P< 0.05;实验组住院天数、下床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缩短 P< 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以 ERAS理念实施干预可进行血糖波动幅度的显著降低,减少住院天数,临床运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血糖 ERAS理念 住院天数 血糖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30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30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40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死亡的患者记录入ICU首24小时APACHEⅡ评分。

  • 标签: 高血糖 血糖水平 危重症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在协助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重点关注饮食计划制定和血糖监测。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了GDM孕妇的饮食原则、个体化饮食计划的制定方法,以及护士在指导孕妇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方面的工作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饮食干预和规范的血糖监测对GDM孕妇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护士在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教育孕妇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得出结论,护士通过饮食指导和血糖监测培训,能有效帮助GDM孕妇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计划 血糖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糖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差的人数方面均有所减少,且接受糖尿病教育的观察组降低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结论在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教育,可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血糖控制 影响
  • 简介:3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MDI和CSII两组。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降低空腹(FPG)和餐后血糖(PPG)以及升高空腹(FCP)和餐后2小时C-肽(P〈0.01);两组之间比较显示:与MDI组比较,CSII组对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空腹、餐后2小时C-肽的改善更明显(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所耗胰岛素用量少(P〈0.01),所需住院时间短(P〈0.01),日平均费高(P〈0.01),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且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P〈0.01)。结论:CSII具有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特点。

  • 标签: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 2型糖尿病 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赵金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25-01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的糖尿病类型,其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及安全均产生不良影响。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处于高血糖状态,妊娠期糖尿病更是不少见,为保证孕妇安全及优生优育,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对于母婴健康及安全至关重要。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可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血糖监控、药物治疗、健康宣教等措施,临床医师通过以上方法共同实施才能共同兼顾母婴健康、胎儿发育。1饮食疗法医师应嘱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规律饮食,做到定时定点三餐,少量多食。医院可成立专门的营养部门,了解孕妇的饮食习惯,并建立干预营养档案,积极鼓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伴侣参与饮食营养疗法。根据孕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饮食规律、运动量及热量需求制定个性化营养食谱,同时配备营养饮食指导手册,由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监督。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设计,维持全天能量及三大生热营养素分配比例在一定水平:蛋白质摄入占全天总能15%-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全天宜少食多餐,以5-6次用餐为最佳;主食保证减精加粗,每餐都要粗细搭配,提高主食中全谷粗粮的比例,增加小米、燕麦、玉米、高粱、全麦粉等全谷粗粮的摄入,且比例可依据血糖情况调整;食用大豆以外的各种杂豆类,如赤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及其制品粉条、粉皮等,同时食用根茎类蔬菜如莲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栗子等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每餐确保蔬菜至少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尽量选择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如芹菜、韭菜、油菜、菠菜、苋菜、空心菜等绿叶蔬菜以及蒜苗、木耳、香菇、蘑菇、裙带菜等。2运动疗法饮食控制的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嘱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配合运动及精神放松,根据孕妇病情及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监督孕妇每天要进行规律运动,如步行、跳舞、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同时保证饮食和运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但运动量应适宜,避免运动过于强烈而发生低血糖。3血糖监控临床医师需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血糖监测,定期监测其水平,了解孕妇血糖情况及病情,并根据血糖情况、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母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研讨 血糖控制 在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方法: 随机性抽取我院 2019 年 9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64 例 ICU 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结合入院时间将其分为 30 例对照组与 34 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血糖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的 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血糖控制能够显著提升 ICU 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等等,有效减少了各组织器官的损伤,且降低了患者机体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血糖控制 临床护理 实际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试验,探究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本文选择了82例本院ICU重症患者,随机选取其中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剩余41例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纤血糖控制措施。通过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APACHEⅡ、SOFA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总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情况,以此评价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可知,由上表数据显示,试验组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25.3±1.9,远小于对照组34.1±1.7,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感染率为2.44%,远小于对照组的17.07%,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ICU病房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对治疗效果具有改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和积极意义。

  • 标签: ICU重症护理 血糖控制 疗效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患者共103例,按照电脑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51例,实验B组52例。传统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实验A组患者,实验B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血糖控制。结果: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感染率更低,住院时长更少,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行正常护理与血糖严格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重症患者发生感染风险的概率,推进ICU重症患者康复痊愈的进程,协助治疗的有效进行,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ICU重症护理 血糖控制 应用意义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护理中运用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9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ICU重症患者,以摸球法为客观依据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血糖控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以及ICU治疗时间,分析ICU重症护理中运用血糖控制的意义。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SOF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且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ICU 重症护理 血糖控制 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ICU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随机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组纳入50例患者,常规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血糖控制干预,后续收集两组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 实验护理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

  • 标签: ICU重症护理 血糖控制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