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选择75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患者和75例健康自愿者分别进行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检测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健康自愿者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的血脂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和田地区具有自然长寿村之称的墨玉县洛浦县的423名老人进行10年随访,探讨社会人口学特征、躯体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与自然长寿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2010年随访的423名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居民,分为对照组(随访3年及以上死亡的)338例和生存组(随访10年存活的)84例,随访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婚姻状况、家族长寿史)、躯体状况(体重指数、血压、日常生活、慢性病史)、对生活是否满意,并比较两组之间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血糖水平。结果两组在坚持素食、有家族长寿遗传史、无慢性病史、坚持劳动、生活满意度较高、有饥饿史、无吸烟史、多婚、生活满意度、体重指数、收缩压、TC、LDL、ApoA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老人长寿因素与家族遗传、生活习惯、在婚状态、有饥饿史、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连续收集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情况,糖尿病诊断、治疗、自我管理及近期血糖控制情况,有否其他代谢异常疾病。主要分析该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人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1.5)%,总达标(7%)率40.3%;(2)本研究中60%的患者接受过糖尿病教育,52.3%的患者能坚持严格、长期规律的饮食控制,46.8%的患者能长期坚持运动治疗,56%的患者能坚持较规律的自我血糖监测;(3)单因素分析,HbA1c控制达标率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患者(45.1%)高于未接受糖尿病教育者(33.1%,P=0.006);严格、一般和未行饮食控制的患者(分别为75%,46.9%和25.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运动治疗者高于无运动治疗者(48%和33.5%,P=0.022);(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饮食控制差是该组人群HbA1c控制不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是患者能否良好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控制对于血糖控制有更多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GDM孕妇113例,依据妊娠期连续3次空腹血糖(FPG)平均监测值情况,将GDM产妇随机分成3组,A组(42例)平均FPG值为5.8-6.1mol/L以下,B组(37例)平均FPG值为6.1-7.8mmol/L,C组(34例)平均FPG值为7.8mmol/L以上,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①A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等较C组明显升高(P<0.05),但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巨大儿、早产儿及胎儿窘迫、窒息等的发生率较B、C组明显降低,B、C组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控制好GDM孕妇妊娠期的血糖水平,能降低分娩风险,促进妊娠结局.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孕期血糖控制;妊娠结局;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10-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的指标水平。方法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一共收治了8万例脂肪肝患者,本文就针对我院在2014年5月-10月这5个月内收治的101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研究,将这101例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段时间健康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脂、血糖以及肝功酶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就两组的对比情况来说,对照组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要高,除此之外,对照组的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空腹血糖水平都比实验组要低,两组对照具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脂肪肝疾病进行检测的时候,针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糖水平以及肝功酶学水平进行有效的指标检测,可有效的提升疾病检测的准确性,从而可以使得脂肪肝患者及时的接受到良好的治疗,值得广泛的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HbA1c正常组(44例,HbA1c≤6.5%)和HbA1c升高组(58例,HbA1c〉6.5%),检测各组患者的baPWV及血脂、血糖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1.82±0.2)mg/L比(2.7±0.1)mg/L比(3.5±0.1)mg/L]均显著升高,baPWV[(1412±95)cm/s比(1755±72)cm/s比(2040±105)cm/s]显著增加(P均〈0.05),且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和baPWV显著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的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理想者的,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城乡居民血糖、血脂水平情况,以便于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方法随机抽取1045名19~80岁农村及城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空腹血清葡萄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并按性别、城乡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城市和农村间HDL-C、GLU、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HDL-C、GLU、均为城市组高于农村组;性别差异比较,HDL-C、TG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HDL-C女性组高于男性组,TG为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结论连云港市城乡间及性别间血糖血脂水平部分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为减少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活动,定期检查血糖血脂水平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血糖水平及外周血细胞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慢血流病例108例,其中45例为绝经后女性患者。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n=25)和对照组(n=20)。分别测定两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对照组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1.11±0.30mmol/L比1.21±0.29mmol/L,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5.85±0.45比5.40±0.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细胞百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0.45±0.06比0.40±0.08,P=0.01)、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6.9±1.5×109/L比6.0±1.4×109/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表明白细胞(OR1.910,95%CI1.223~2.949,P=0.004)可能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与绝经后女性患者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白细胞增高可能是促进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糖水平,40例血糖≤7.00mmol/L为A组,40例血糖>7.00mmol/L为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B组为72.50%,A组临床疗效显著较B组高(P<0.05);A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远期预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不良预后发生。高血糖水平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妊娠正常女性,共计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均值为6.5mmol/L,餐后2h血糖均值为9.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含量为8.8%;对照组空腹血糖均值为5.0mmol/L,餐后2h血糖均值为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含量为5.4%。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一种有效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手段。该方法较临床常规血糖监测更为准确,能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10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遵医行为。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6个方面遵医行为占比(79.2%)明显优于对照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疾病发展及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后每1次/2h测量空腹血糖,3次测量值平均后作为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同时入院后24h内给予患者行颅脑MRI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cm2)。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平均血糖值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分析不同卒中患者血糖值以及脑梗死面积差别。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血糖值与脑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入院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脑梗死面积为(12.48±3.74)cm2比(24.91±4.69)cm2,t=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23.94±3.69)mmol/L比(17.31±4.85)mmol/L比(7.56±2.85)mmol/L,F=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6h空腹平均血糖值与脑梗死体积呈直线相关(r=0.859,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