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情景模拟教学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2023.6月至2024年9月我院急诊科实习护生46例,分成对照、试验组两组,各组23例,临床带教中分别实施传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带教成果。结果:出科前,试验组的的理论、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时,试验组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沟通、应急反应、心理调适、评判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实习护生对本组带教模式的支持率达到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X²=4.329,P=0.036<0.05)。结论: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实习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效果,增进综合能力水平,并且实习护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拥护、支持程度很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常见急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共计62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早期干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诊断准确性达92.68%,对照组为85.3%;早期干预效果评分实验组为8.95,对照组为7.25;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为90.27%,对照组为80.4%。结论:本研究表明,急诊科常见急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策略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改善早期干预效果和增强患者满意度。因此,推广并实施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策略在急诊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急诊科常见的急性疼痛患者中,不同镇痛治疗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该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研究共纳入60例急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接受新型镇痛治疗方案,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所有患者的基线数据均进行了记录,治疗效果通过疼痛评分(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 < 0.01)。此外,观察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表明,新型镇痛治疗方案在急诊科急性疼痛患者中,相较于常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疼痛且更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醇中毒致低血糖昏迷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72例乙醇中毒致低血糖昏迷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以洗胃、导泻、血液透析等急救操作,分别行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和急救后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醇中毒致低血糖昏迷患者施行急救以及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救时间,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急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急诊护理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处理已经成为提高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针对228例急诊患者进行了生命体征的观测。通过比较培训前后的生命体征数据,研究发现护理急救对于恢复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未进行急救护理的患者。这充分证明了护理急救对于提高急诊科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状况的重要性。而且,此研究结果对于优化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提升护理人员急救技能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对创伤患者的急救处理能力。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创伤患者的急救处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面对创伤患者的紧急情况,护理人员在应用急救技能、疾病识别和判断、与患者沟通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创伤识别、急救规程、心理干预等模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系统性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也有显著改善。这为提高我们国家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