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双酚AF(4,4'-六氟-2-二酚,BPAF)应用渐为广泛,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威胁。为探究BPAF对水生生物的神经毒性,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利用T型迷宫和实时定量PCR的研究方法,考察0、0.005、0.05和0.5mg·L^-13种不同浓度BPAF暴露下,成年斑马鱼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鱼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音猬基因(sonichedgehog,shha)和突触蛋白基因(synapsinⅡa,syn2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在T迷宫行为学检测中,0.5mg·L^-1BPAF暴露浓度下,斑马鱼在第1天进入T型迷宫规定臂的潜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随着暴露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潜伏时间显著延长,具有明显的剂效和时效关系。暴露6d后,BPAF各暴露浓度组中雌鱼脑部gfap基因显著上调,雄鱼脑中gfap基因在高浓度暴露组(0.5mg·L^-1)下表达量下调,而在0.005mg·L^-1BPAF暴露组差异不明显。BPAF暴露可导致雌鱼脑部shha基因下调,使雄鱼脑中shha基因表达量随暴露浓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PAF各暴露浓度组中雌鱼和雄鱼脑部syn2a基因下调,呈现出随暴露浓度增大而下降的趋势。综上,初步认为BPAF对斑马鱼具有潜在的神经认知干扰效应。
简介: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担负着全面提升师范生自身的环境素质以及开展环境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互动式合作学习"策略强调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和交互影响,它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尽可能周密地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育资源之间的互动合作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反应和创造,从而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掌握环保技能,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达成提升师范生自身环境素质的目标;通过对参与互动式合作学习的体验、省思和实践,获得现代环境教育的理念和从事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方法与技能,进而增强师范生的环境教育能力,达成全面提升环境教育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