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歌是最早的诗。早期的“民”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歌即是人群中随处可闻的歌唱。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加快.“民”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民歌”也有了新的内涵.最为突出的一点.是随着读书人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民歌”的“民”被补充限定为缺少教育的人群.这样.民歌便与所谓的精英文化,拉开长长的距离。民歌起源于《诗经》.发展于汉魏六朝乐府.兴盛于明代。它的盛行为明代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它在张扬人性的情感时表现的审美特征.完全、生动地体现了明代文学“咏情”的审美思潮。本文就以这一视角对明代民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桂枝儿》(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整理、编辑、出版).其中的最为有名的《泥人》的真人真情、自然生趣、俚俗易懂的审美特点.作一粗浅的剖析.旨在对明代文学的审美倾向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简介:新疆“新生代”诗歌群体的创作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个人化”创作,意蕴风格与“新边塞”诗及当下的主流诗歌都判然有别。他们不再执着于豪言壮语,而是以低调的姿态进行细腻、沉静、温婉的诉说,风格变迁的背后体现着一种难能可贵的“边疆立场”,体现着既反对“宏大叙事”,又要保持诗歌的现实负载和精神深度的努力。他们擅写离愁别绪,渲染人生的无奈与孤独,意欲在揭示生命的隐痛、袒露生命的哀愁的基础上,努力抗拒存在的虚无,探掘有限人生的意义。他们突破了地域性写作的框囿,不再致力于以风情展览显示与众不同,而是有着一种打破人世隔阂。理解他者、关怀他者的冲动,自觉践行一种“温情写作”。
简介:本文试图归纳出文化旅游业消费模式中的重要“运动”和变化,并将它们视为更广义的文化模式的表现。传统与创新不再对立,而是彼此对话,共同为新生的地方、知识和事件的表达寻找答案。地方的创造性得以提升,艺术和文化的空间都重新设计,不再封闭,而是向日常生活的对话敞开。这就重新定义了文化娱乐的时空一一根据格构模型,它的维度包括了过去、未来和在别处的虚拟时空。本文描述的旅游者把自己作为参与的主体,不再按照预先安排的一整套旅游计划、必游之地和必做之事的列表做事,而是寻求沉浸在当地文化中,成为与文化、娱乐、休闲和环境密不可分的体验的探索者和积极行动者。本文还定义了寻求真实性的演员式旅游和数码自助游,认为真实并不是“对传统的表演”。成为一个社区的“临时居住者”非常重要,他们可以体验到地方的真实精神,这种精神在传统与现代上都能得到体现。因此,居所是最适合的术语,它暗示了文化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化居所,它是为这样的游客而设计的:他们是全球化中的个体,也是当地社区的临时居住者,同时还是全球消费方法和模式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