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 2014年 12月 ~2016年 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行阴道分娩的孕妇中选取 93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两组, A组 45例阴道分娩成功, B组 48例阴道分娩失败后改行剖宫术,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以及住院情况等指标。结果:①经比较, A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分娩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和 Apgar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 B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经比较, 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 B组,住院费用低于 B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前,应对疤痕子宫以及胎儿体重予以科学评估,并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情况,严格掌握阴道分娩的指征,既可以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又可以促进产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罕见并发症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式,希望对提升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罕见并发症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临床资料,得出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同时进行合理对策分析。结果: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体内转移入肺部1例, 港体外露的1例。对患者实施紧急的处理,将PICC置管断裂的患者将体内残留断管去除,经过修复之后,保留导管,恢复正常运行;IVAP2例患者将港体取出,患者伤口状态良好。结论:针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中心静脉通路的建设,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做好静脉置管与人员培训工作,患者健康教育措施有效的进行,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实施西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择6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从不良反应类型、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对应的临床防治对策。结果 6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主要体征为消化系统问题占比为33.3%;神经系统问题占比为16.7%;心血管系统问题占比为16.7%;全身性损害占比为10.0%;其他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为11.7%。主要药物类型包括抗菌药物占比为25.06.7%;神经系统药物占比为21.7%;消化系统药物占比为18.3%;内分泌药物占比为10.0%;心血管药物占比为6.7%。药物给予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占比为55.0%、口服给药占比为40.0%及肌肉注射占比为5.0%。结论 在老年人治疗中,医务人员需要更加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并通过精准的宣教帮助老年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40例接受西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不良反应类型、给药途径及药物种类进行详细总结。结果: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黏膜和皮肤组织损害、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等,其中口服和注射给药是主要的给药途径,抗生素、降压药和利尿剂等药物种类较为常见,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药物代谢与排泄能力减弱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接受西药治疗的老年人群常见不良反应包含黏膜和皮肤组织损害、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等,根据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防治对策,包括合理使用药物、加强用药监测、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及推广合理用药理念等,减少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神经外科对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调查分析与防控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57例,其中有32例患者为院外带入多重耐药菌,22例为院内交叉感染,还有3例患者为自身携带菌,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以及防控对策。结果 从57例肺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4 种 134 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其他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他革兰阴性菌、真菌。所检出的病原菌多数呈多重耐药,同时耐受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结论 因此,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患者救治和感染防控效果明显,治愈率较高,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工作各个环节对报告质量的作用和影响,提出改进报告质量的有关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立足国家中心层面,在对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开展数据规整工作的基础上,对报告系统内的数据进行研究,针对报告质量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并提出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报告质量是开展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基础,创新报告和监测模式可以从源头提高报告质量,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建设与完善、监测技术机构审核评价职能的有效落实、相关机构建立数据共享与风险沟通机制可促进提升报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