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从体表心电图(ECGT)测量QT离散度(QTd)错误理由。方法使用立体心电图仪对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进行24导通道实时同步描记12导联ECG,普通心电向量图(VCG),3导正交心电图(O-ECG),9导时间心向量图(T-VCG),变向时间心向量图(DCT-VCG)检测。结果(1)病例和对照组QT间期,QTc在体表ECG,O-ECG,T-VCG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r=0.879-0.993,P<0.01),而QTd,QTcd在体表ECG和T-VCG之间无明显相关;(2)两组所测QTd,QTcd值在体表ECG和O-ECT,体表ECG和T-VCG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QT,QTc无明显差异;(3)从两组间比较来看:病例组较对照组QT,QTc间期均在体表ECG,O-ECGtT-VCG上有明显延长,而QTd,QTcd仅在体表ECG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O-ECT,T-VCG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步12导联体表ECG,在同一心动周期中只有1个整体QT间期。QT间期测量最好采用SECG,因从T-VCG角度观察更准确。虽体表ECG上测量QTd在不同组间有差异,但在T-VCG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立体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 QTD 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在MRI影像显示信号特征,并分析斑块内部病理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价值参考。方法抽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26例AS患者(30块斑块)作为本次研究标本,对所有标本行MRI影像检测,再行病理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以病理为参照标准,在对斑块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占比和斑块病变危险系数上MRI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和病理检查诊断AS一致性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是诊断AS具有前途性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MRI 病理
  • 简介: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常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危急生命。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138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心律失常 低钾血症 电解质紊乱 症状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子宫疤痕妊娠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本研究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34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34例患者全部得到及时确诊,并通过与病情相适应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均较为理想,患者子宫都得到保留,不影响生育能力。结论子宫疤痕妊娠病发情况较为隐匿,容易发生误诊,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并使用超声等手段进行准确诊断,一般应首先采取药物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则需及时采取恰当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子宫疤痕妊娠 诊断与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1临床资料与心电图例1男,69岁,因头昏、心慌、胸闷反复发作3个月就诊入院.听诊心律不齐,平均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杂音,血压160/90mmHg.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窦律,除aVFP7(房早)外,PP匀齐,心率90次/min.QRS形态、时限、电压均正常,但节律明显不齐,且与P波无相互关系.据aVF导联梯形图分析,P(心房激动)与QRS(心室激动)呈三度阻滞状态,阻滞区平面在房室交接区上层,在此平面之下形成加速性交接区节律,此节律逆传受阻,前传至心室呈文氏型传导.再据“文氏周期等同传导时间”规律[1],从而推算出加速性交接区节律频率约为84次/min,RR间期呈现“渐短突长”特点,长RR间期将该导联分为3:2、4:3、2:1和4:3四个文氏周期,为此该例房室交接区下层是加速性交接区节律伴结室文氏传导阻滞区.该患者适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而自动出院.

  • 标签: 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 标签: 感染 普外科 抗生素
  • 简介:自60年代有人提出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概念之后,很快引起了医学界重视。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现已为常见诊断。今将我们所收集127例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患者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92人,女性35人,男:女=2.7:1,其中76岁以上5例,占3.8%,25岁以下5例,占3.8%,56~65岁34例,占26.7%为本组比例最高。QRS平均电轴显著左偏,113例在-30°~-70°之间,占88.9%,-70°以上仅14例,

  • 标签: 左束支前分支阻滞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老年脑梗死者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及CT证实125例(男性70例、女性55例)中老年脑梗死者24h动态心电图(DCG)作分析。结果125例中异常心电图123例,占98.4%;男性69例(占56.1%)、女性54例(占43.9%);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PAS)最多,有106例(单一PAS仅18例);室性期前收缩(PVS)80例(单一PVS仅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0例(均合并存在)。心律失常大多以二种以上组合出现,以PAS并发房速、PVS最多,占40例。此40例中男性29例(占72.5%)、女性11例(占27.5%);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脑梗死者DCG检测,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心律失常.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CG 脑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总结三房心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房心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房心,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心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房心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心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 标签: 三房心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病因分布和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243例(年龄≤45岁),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临床资料,依据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所属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是,心源性脑栓塞占12.8%(31/24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2%(54/243);小动脉脑梗死占16.0%(39/243);其他原因引发脑梗死占7.0%(17/243);原因不明脑梗死占42.0%(102/243)。危险因素暴露率最高为高血压,占50.6%(123/243)、饮酒,占46.5%(113/243)、吸烟,占28.4%(69/243)、脑血管病家族史,占25.5%(62/243)。卒中分型组间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69.2%,Χ^2=17.18,P〈0.01)和血脂异常(48.7%,Χ^2=46.09,P〈0.01)在小动脉脑梗死分型中显著增高。结论青年脑梗死病因分型以原因不明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饮酒暴露率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在小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更加明显。

  • 标签: 脑梗塞 危险因素 青年 病因
  • 简介:目的:提高对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认识和探讨孕期血栓病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例肺栓塞者,除1例猝死外,3例经χ线、彩超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诊断,并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获愈.1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超确诊,给抗凝治疗,被阻塞血管均有血流通过,未发生再次栓塞.所有孕产妇未发生大出血现象.结论:孕产妇是血栓病高危人群,孕妇心脏病、妊高征、贫血、感染、手术产、止血药应用及长期卧床等是孕产妇血栓病高危因素.

  • 标签: 孕产妇 静脉血栓栓塞 临床分析 高危因素 肝素 华法林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室电风暴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心室电风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9例心室电风暴患者均出现一项或多项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室影室颤,但在室影室颤发作前常有交感神经激活,伴有相应一些预警性心电图表现。结论早期识别心室电风暴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是治疗成功关键。

  • 标签: 心室电风暴 心电图 电复律
  • 简介:目的分析内外科手术后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情况,以提高手术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1例手术后发生急性PTE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类型、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占46.5%、恶性肿瘤占33.7%、下肢创伤病史占17.8%,50.5%患者有短期卧床史,相当比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症状发生比例最高,休克发生率27.7%.大面积PTE发生率24.8%.普外科手术(29.7%)、骨科手术(21.8%)和心胸血管外科手术(18.9%)发生PTE所占构成比最大.79.2%患者仅接受抗凝治疗,20.8%患者接受溶栓和(或)介入治疗.结论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容易出现PTE,提高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PTE早期预防及诊断意识尤为重要.

  • 标签: 手术治疗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剂水平(TAF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TAFI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AFI抗原水平WMD=20.48(95%CI:5.48~55.43,P=0.017);TAFI活性水平WMD=11.94(95%CI:9.09~14.78,P<0.001);TAFI酶原水平WMD=-4.47(95%CI:-6.56~-2.3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高于健康者,而酶原水平低于健康者。结论高浓度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低浓度酶原水平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TAFI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再狭窄(ISR)发生关联性.方法筛选并入组234例行冠状动脉药物支架(DES)植入术患者,并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ISR组,22例)和非再狭窄组(非ISR组,212例),分别收集其在PCI前,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者术后1个月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18.0±4.9)μmol/L比(13.8±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狭窄组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较非再狭窄组患者低[(11.4±2.7)μmol/L比(14.0±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支架术后所升高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与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两者相关(r分别为0.825和0.672,P〈0.05),而且与直接胆红素相关性更大.结论基础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支架术后ISR发生呈负相关,可能是ISR保护性因素.支架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主要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动脉硬化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归纳总结,从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LDL-C、HDLC、TC和TG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HDLC、TC和TG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而言,通过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较好,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脑动脉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脑出血患者鼻饲中持续泵入营养液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脑出血鼻饲患者62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鼻饲法治疗和持续泵入营养液鼻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反流、便秘、误吸及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鼻饲中持续泵入营养液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鼻饲 持续泵入 营养液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价值.方法用CM5、CM2、M6VF监护导联作24h全信息记录,计算机回放、分析、记录、打印、人工判读,结合生活日志和临床分析诊断.结果300例冠心痛检出心肌缺血138例,其中SMI103例(占74.2%).结论DCG是对冠心病SMI诊断最常用、最重要方法之一,能动态反映SMI程度、次数、时间以及与临床、日常生活关系,提高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为制订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意义。方法选取5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64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TGAb、TPOAb水平。结果桥本甲状腺炎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TGAb、TPOA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TPOAb水平高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中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 TPOAb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目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触发方式、发生部位和发生频率,以了解阵发性房颤自行发作机理.方法对31例自行发生PAF病人采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监测,并对记录到287次PAF触发方式、房性早搏发生部位、频率和心率进行分析.结果264次PAF发作(92%)是由房性早搏触发,20次PAF发作(7%)是由典型心房扑动进展形成,3次PAF发作(1%)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形成.根据12导联心电图标准,触发PAF房性早搏中有217次(82%)起源于左房,5次(2%)起源于右房,42次(16%)起源部位不明确.在22例(71%)反复PAF发作病人中,有15例病人是由同一形态房性早搏触发.在PAF发作前120s和前30s期间内,房性早搏发生频率由0.8次/min分别增加到4.0次/分和6.1次/min(P=0.029和P=0.016).有224次PAF(78%)是在正常窦性频率(60~100次/min)下发生.结论大多数PAF自行发作是在正常窦性频率下,由起源于左房并且发生频率增加房性早搏所触发.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房颤动 触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