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消敏颗粒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对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羟色胺影响,进一步探讨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机制。方法检测耳异种被动皮肤超敏反应(PCA)小鼠耳A值;并对Ⅰ型超敏反应致敏动物模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运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测定组胺释放率;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5-羟色胺积分。结果消敏颗粒各组PCA均明显减轻,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量均明显降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消敏颗粒各组部分腹腔肥大细胞颗粒脱失,5-羟色胺表达减弱。对细胞进行综合积分可见,消敏颗粒各组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消敏颗粒能显著抑制小鼠异种皮肤被动过敏反应;消敏颗粒可通过减少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释放组胺5-羟色胺,发挥抗Ⅰ型超敏反应作用。

  • 标签: 消敏颗粒 Ⅰ型超敏反应 作用机制
  • 简介:报告1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疾病调查。先证者男性,40岁,自10余岁起腹股沟、腋窝反复出现小丘疹伴少量水疱,自觉微痒,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糜烂。皮肤科检查见双侧腋窝、腹股沟、肛周、双侧腘窝散在分布大量红色、褐色扁平丘疹,部分丘疹顶端糜烂。皮损病理示基底细胞上裂隙和水疱,其内散落棘层松解细胞,如倒墙砖样。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共调查家族成员4代22人,其中患者4人,呈连续垂直遗传,显示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 标签: 家族性 天疱疮 家系调查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阴部瘙痒1个月余、双下肢瘙痒近1个月,于2016年10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阴部出现瘙痒,自感瘙痒处有虫体蠕动,夜间较为明显,未诊治,瘙痒感渐加剧,约1周后,双小腿亦出现类似阴部瘙痒感,3d前患者在双小腿毛发根部捉到几只"活动性小虫",见图1,遂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阴虱病 毳毛 双下肢 阴毛 感染 阴虱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疗效影响预后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宫颈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并分析影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预后临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1.43±1.23)枚、术后3d白细胞计数(8.38±0.70)×109/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9.02±6.22)×109/L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瘤栓、〉Ⅰb2期、深肌层浸润者复发率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Ⅰb2期、浅肌层浸润者相比明显升高,5年内生存率与其相比明显降低(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预后临床相关因素主要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P〈0.05)。结论: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可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指标,同时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情况可能会对预后疗效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手术 疗效 影响预后 临床相关因素
  • 简介:婴儿血管瘤是婴儿常见良性肿瘤,生后几周内出现,有明确增殖和消退过程,可分为浅表性、深在性和混合性三类局灶型、节段型、中间型和多发型四型。大多数婴儿血管瘤对身体不造成伤害,少数可出现功能影响或严重毁形性损害,极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潜在生命危险、严重功能影响毁形性损害高风险婴儿血管瘤,需要尽早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应熟知婴儿血管瘤风险等级治疗原则,根据患儿年龄、风险等级有无并发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临床表现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FOXA1、p16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FOXA1 P16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UVA1光疗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甲银屑病临床疗效,进而为甲银屑病患者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收集60例寻常型银屑病甲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联合治疗组予以UVA1照射(2次/周)治疗,2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甲严重程度指数(NAPSI)。结果60例寻常型银屑病甲损害患者中,平均年龄(50.57±16.24)岁,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患者病甲治疗前NAPSI评分:联合治疗组:27.07±10.86,卡泊三醇软膏组:25.93±10.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449,P〉0.05);治疗后2组NAPSI评分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2.67±7.60,卡泊三醇软膏组:18.10±8.93,NAPSI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痊愈率33.33%,有效率56.67%,卡泊三醇软膏组临床痊愈0例,痊愈率0%,有效率13.33%,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UVA1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甲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卡泊三醇软膏。

  • 标签: 甲银屑病 UVA1光疗 银屑病甲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性生活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女性患者及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各76例进行问卷调查。以于我院体检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调查内容包括7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感染类型构成比、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焦虑和性自信因子6个方面,通过心理评估调查问卷,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两组心理健康差异。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7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以宫颈炎最为多见,占27.63%;其次以非特异性阴道炎多见,占22.37%;再次为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分别占14.47%和9.21%。心理评价表结果显示,两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这些SCL-90因子中有着显著差异(P〈0.05),SDS和SAS总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生活质量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功能总分以及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以及配偶高潮频数、性满意度和性焦虑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配偶高潮频数配偶性满意度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性生活有显著性影响,患有生殖道感染患者较健康女性可显著性降低性生活质量,同时表现为显著性不自信和性焦虑。临床应注意此方面的影响,给予患者相应指导或介入性心理治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性生活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5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选择具有抑制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药,组成复方茯苓汤用于治疗湿疹,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湿疹患者582例,复方茯苓汤每日1剂,水煎服2次.以小鼠二硝基氟苯(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对耳厚度、重量、真皮炎症细胞数和血清某些细胞因子白介素-1、2、6、GM-CSF影响.结果临床观察显示582例患者服复方茯苓汤后,治愈307例,显效152例,好转96例,无效27例.实验结果显示复方茯苓汤有抗Ⅳ型变态反应作用,可下调白介素-2、6.结论复方茯苓汤治疗湿疹有明显疗效,治疗湿疹有效可能与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作用有关.

  • 标签: Ⅳ型变态反应 复方茯苓汤 治疗 湿疹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是否影响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2例银屑病患者均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同时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卤米松软膏治疗,共12周,其中伴MS组34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判断疗效,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伴MS组有效率为53%,不伴MS组有效率为82%;不伴有MS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伴有MS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伴有MS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接受治疗疗效比不伴有MS银屑病患者差,机制可能是代谢综合征通过持久维持系统性炎症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药疹临床特征,分析致敏药物,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8年23例重症药疹患者诊疗情况.结果: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为解热镇痛类,其次是镇静催眠药抗生素类.23例患者其中有1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13例给予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比较发现后者皮疹消退时间、病程明显缩短.结论:解热镇痛类药物所致重症药疹仍为首位.治疗上应早期,足量使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控制病情,疗效显著.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患者临床组织病理表现。方法:对18例色素性痒疹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9.6个月,皮疹为网状分布红色斑片、斑丘疹、丘疹或色素沉着。皮疹主要累及躯干部,特别是项背部。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其中13例患者为活动期(包括早期和充分发展期),5例为晚期。18例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氨苯砜,外用维A酸乳膏、曲安奈德乳膏,其中口服米诺环素疗效显著。7例患者曾被误诊。临床随访1个月到4年,其中7例复发。结论:色素性痒疹临床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病理,口服米诺环素有效,但不能阻止复发。

  • 标签: 色素性痒疹 临床 组织病理 米诺环素
  • 简介:目的:研究女性型脱发临床、实验室结果皮肤镜表现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20例慢性休止期脱发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和皮肤镜表现,同时采集20例年龄相同、无脱发表现健康女性头皮皮肤镜表现作为对照。结果:与慢性休止期脱发相比,女性型脱发患者中具有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者较常见,且发病年龄较早。≤25岁女性型脱发患者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阳性率最高、雌激素水平E2/T值相对最低;25~40岁女性型脱发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最低;〉40岁女性型脱发患者严重脱发发生率最高。女性型脱发患者皮肤镜表现特点如头皮色素沉着、局部无毛征、棕色毛周征、白色毛周征和白点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和低雌激素水平可能参与早发型女性型脱发发病;低血清铁蛋白可能是中青年人发病诱因之一;性激素水平改变可能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出现严重女性型脱发原因之一。毛周征、头皮色素沉着、局部无毛征和白点征是女性型脱发常见皮肤镜表现特点,其中白色毛周征不仅是严重脱发表现,还可能是治疗预后不好指标之一。

  • 标签: 女性型脱发 慢性休止期脱发 头皮皮肤镜 Ludwig分期法
  • 简介: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和长波紫外线(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影响,以探讨GSPE有无光保护作用。方法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GSPE以及不同剂量UVA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结果GSPE浓度为5-20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浓度为500μg/mL以上时抑制细胞生长,且有统计意义;UVA剂量超过10J/cm2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且有统计意义,25J/cm2时抑制率达37.65%;浓度为50、100μg/mLGSPE对25J/cm2UVA照射后HaCaT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25J/cm2UVA对HaCaT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合适浓度GSPE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葡萄籽原花青素 长波紫外线 人角质形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