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掌握影响肝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国内发表资料完整、统计设计合理的11个HE研究(共1131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HE诱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43.8%,感染33.9%,电解质紊乱29.1%,大量利尿/或放腹水14.5%,饮食不节14.2%,肾功能衰竭13.0%,手术/创伤6.0%,药物4.5%,输血/输复合氨基酸3.2%,腹泻2.4%,便秘1.8%,原因未明/无2.7%.与HE死亡率相关因素包括:①诱因数:单一诱因死亡率33%,二种诱因为71.4%;三种或以上诱因为92.3%;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②诱因纠正情况:可纠正组死亡率为18.2%,未纠正组为100%,二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HE分期:Ⅰ期死亡率为O%,Ⅱ期为4.9%.Ⅲ期为34.4%,Ⅳ期为85.1%,四组间差异显著(P〈0.01)。④肝功(Child—pugh分级):A级死亡率为19.8%,B级为49.8%,C级为80.8%,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重视HE预后的危险因素,警惕多种诱因并存,消除其不利影响。保护肝功能是改善HE预后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肝性脑病 荟萃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为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t,PU)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73年12月至2000年12月间胃镜检查的80517例经确诊为PU的8398例,分别以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胃镜分析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胃镜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结果报告 发病
  • 简介: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早期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治疗的变迁及其对预后住院费用的影响,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临床研究方法,将725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1993年4月~1998年12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一组,1999年1月~2002年8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二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指标、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住院费用方面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病因,两组患胆囊炎胆结石分别占72.3%75.8%,高脂血症分别占25.3%25.8%,酗酒分别占10.6%9.7%.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总检出率为66.9%,CT诊断总阳性率为92.0%.第一组46.9%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1.1%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15.6%.第二组72.3%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13.2%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6.5%.第二组的住院费用与第一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血清淀粉酶CT是急性胰腺炎较常用可靠的检查手段.通过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尤其是生长抑素)、肠道去污改善胰腺微循环,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病因 治疗 诊断 生长抑素 微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普瑞博思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普瑞博思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简称奥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法莫替定20mg每日2次,普瑞博思10mg每日3次(简称法组)。各组治疗后2、4、6周观察烧心、反酸及反胃等症状的疗效,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下食道炎治愈率。奥组中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大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4、6周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奥组分别79、41%、87.17%及94.87%,法组分别于54.05%、64.49%及67.57%。6周后Ⅰ级、Ⅱ级及Ⅲ~Ⅳ级食管治愈率奥组分别于78.94%高于Ⅱ级64.28%,Ⅲ~Ⅳ级66.67%(P<0、01)。法组分别于40%高于Ⅱ级30.77%,而Ⅲ、Ⅳ级为0(P<0.01)。奥组其中3例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治疗后,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及总反流次数分别由6、43±1.40%及180±33.07次,降至3.5±0.5%(P<0.01)及57.33±6.43次(P<0.01)。结论奥美拉唑普瑞博思联合用药是治疗GERD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普瑞博思 治疗后 奥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联用治疗 治疗前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毒学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例(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抗-HC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CVR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等高病毒载量3组。结果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3.4±1.8)g/L、(19.3±3.6)g/L、(2.7±1.3)g/L、(1.0±0.2)g/L(0.2±0.1)g/L,除C4外,均显著高于100例正常人[分别为(2.1±0.7)g/L、(11.8±1.9)g/L、(1.1±0.5)g/L、(1.1±0.2)g/L(0.2±0.1)g/L,P〈0.05];22例低病毒载量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64例中等16例高病毒载量患者(P〈0.05),而高病毒载量患者血清C3C4水平显著低于低载量中等载量患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可能发生了改变,对病情治疗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文章发表周期,《胃肠病学》编辑部现已开通网上投稿审稿办公系统,网址:www.cjge-manuscriptcentral.com。使用只需经过简单的注册,便可永久使用本系统。现分别针对投稿审稿专家。对本系统的注册、登陆使用方法作一简介。

  • 标签: 办公系统 胃肠病学 编辑部 投稿 发表周期 使用者
  • 简介:背景:生存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员,在胃癌癌前病变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生存素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以及胃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阐明生存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生存素mRNA蛋白在慢性非萎缩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慢性非萎缩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生存素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2.5%、25.0%59.6%,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O%、15.0%51.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肿瘤累及浆膜层、有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mRNA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肿瘤未累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P<O.05).结论:生存素在胃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生存素基因可能参与了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至胃癌的转化过程,可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生存素 胃癌组织 表达率 癌前病变 肿瘤 TNM分期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I.不要吃后悔药:预防消化疾病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简介: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赖以生存的“生命通道”,由于透析方法的进步,透析病人可以存活20年以上。因此,血管通路应该能维持更长时间。而目前动静脉内瘘使用3年成功率为65%~75%,其维持时间的长短除与病人动静脉条件外,还与内瘘术后护理使用是否恰当有关,现就我们对内瘘护理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动静脉内瘘 术后护理 维持性 透析方法 血管通路
  • 简介:功能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许多FGID患者有症状重叠表现.这使FGID的病情变得更复杂,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诊治的难度医疗资源的消耗。深入认识FGID症状重叠表现,对FGID的发病研究提出挑战。已成为目前新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 FGID 医疗资源 生活质量 发病研究
  • 简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型:(1)黏膜型: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 标签: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浆膜型 腹水